|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湖南醫生17分鍾的瓜裡,藏著一個更大的危機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圖/網絡)


然而,最令人不安的是,家庭這個人類文明中最後、最神聖的私密領地,也正在技術面前變得千瘡百孔。

那個用來看護孩子、寵物的家用攝像頭,同樣可能成為隱私漏洞,弱密碼、默認設置、未加密的數據傳輸,很可能讓家庭生活被實時直播給未知的窺視者。對技術高手來說,只要通過簡單的操作,就能訪問許多未改初始密碼或者設置弱密碼的家庭攝像頭,實時觀看他人的私生活。


每天,當我們接到陌生來電,對方直呼姓名,精准地問你要不要貸款、買不買房、買不買車、續不續保險、嚇你涉嫌洗錢要趕緊把錢轉進安全賬戶……一股無形的寒意便悄然升起。我們的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碼、消費記錄、資產情況、婚姻狀態、健康情況、開房信息、行程信息、行駛軌跡不再是隱私。在隱私竊賊眼中,我們不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一個個被標價的數據商品在黑市和暗網流通。當隱私成為流通貨幣,每個人都將成為數字牢籠裡的透明人,這或許是這個時代最細思極恐的日常。

當然,面對日益嚴峻的隱私保護形勢,法律防護網也正在逐步完善。

《民法典》將隱私界定為:“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願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還規定“自然人享有隱私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


《個人信息保護法》更是進一步細化了個人信息處理規則,要求處理個人信息應當具有明確、合理的目的,並應當與處理目的直接相關,采取對個人權益影響最小的方式。




(圖/unsplash)

但除了法律法規之外,我們更需要喚醒關於個人隱私保護的集體社會意識。當我們熱衷於點擊他人的私密視頻滿足窺私欲時,是否想過自己也可能是下一個受害者?

一個真正健康的社會,應當尊重和保護好個人隱私權,讓道德的歸道德,法律的歸法律。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70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6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