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女頻大男主,"夢女"專供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蓮花樓》過後,新一批的女頻大男主算是“科研失敗”了。


《天地劍心》《暗河傳》《水龍吟》三部大男主劇還未收官,雲合市占率已經沒有漲勢,排名最靠前的《天地劍心》目前市占率只有11.4%,《暗河傳》緊隨其後11%,《水龍吟》則僅有8.3%。




《天地劍心》《暗河傳》《水龍吟》雲合數據(圖源:雲合工具)

將這三部劇歸入女頻范疇,原因不僅在於男主的選擇上都選用了女粉偏多的流量小生,還在於這三個角色在人設上更契合女頻偏好的美強慘,男主與男配們的關系有值得超出兄弟情的解讀空間。此外在人物內核上,這批大男主與《琅琊榜》中的梅長蘇、《蓮花樓》中的李蓮花共通,追求的不是男頻升級打怪、自我成就的爽感,而是偏向利他主義性質的為人洗刷冤屈、蕩滌世間清明,這都相對靠近女頻觀眾的喜好。

不過,女頻大男主也借用了男頻的世界觀和敘事架構,以江湖、朝堂或玄幻世界為主場,弱化言情線、強化事業線。從類型譜系來看,女頻大男主如其命名一樣,是男頻和女頻的拼貼體,也處於性別敘事的交叉地帶。它有男頻的世界觀和冒險結構,也保留女頻偏愛的人物特質和情感密度。

而在產業邏輯下,女頻大男主則是一種市場的理性選擇。女頻范疇內,投拍男女雙強成本高、風險大,雙方演員的人設、戲份略不平衡,便易引發紛爭不滿,不如單一的大女/男主能保證粉絲盤。加之大女主賽道已經相對飽和,女頻大男主恰好成為性價比最高的折中方案。

然而,這一批女頻大男主呈現的過度“美化”男主、削弱言情線、打戲視覺符號化、劇情不夠緊湊等共性,又注定了它們無法進入受眾更龐大的古偶圈層,只能像“女將軍”一樣淪為無效創新。最終,還是只有大男主的粉絲狠狠憐愛了。

女頻大男主之養成法則

如果讓AI生成一個女頻大男主,“美強慘”是絕對要被輸入的提示詞。而如果要在“美強慘”中挑選一個得到極致呈現的長板,那麼上一批女頻大男主如梅長蘇和李蓮花出場之時都注定了必死,全程都在吐血,選定的長板是“慘”;當下這一批女頻大男主選中的則是“美”,而且呈現方式基本是刻板的女頻化的“美”。

這一點直觀地呈現在妝造上,在播三部大男主的妝感都比較重,尤為誇張的是《水龍吟》中的羅雲熙,瘦削的身形、紅色的眼妝、半截白色半截黑色的長發、彩色大毛領披氅,再疊加大面積的暖色系場景,視覺上顯得過於繁雜花哨。



《水龍吟》妝造(圖源:豆瓣)

《天地劍心》和《暗河傳》雖克制了“打扮男主”的沖動,但造型數量與精致度也不遑多讓,成毅進入西西域後,發飾、衣服數量都多了起來;龔俊的造型則是“上班一身黑,下班美美噠”,眼妝存在感過強。比起李蓮花的木發簪、素色粗布衣裳,今年的女頻大男主,都在外形上拼命做美學加法。



此外,“美”的准則甚至外溢到了父輩男性角色身上,“天涯四美”之二都在女頻大男主劇中身肩重擔。喬振宇在《暗河傳》是龔俊亦師亦友的搭檔,張智堯在《天地劍心》是成毅嚴苛又慈愛的父親。他們在顏值上高過男頻大男主的父系角色,威嚴度又甚於大女主劇的父權大爹,關系上進可找到微妙的禁忌嗑點,退可以據守原生家庭的情感母題,實在巧妙。



《天地劍心》王權弘業造型劇照(圖源:豆瓣)

從人物關系來看,圍繞大男主的配置也形成了規律化模板。女主大多是“薛定諤的女主”,除了《天地劍心》有一定分量的感情戲外,大男主主線圍繞搞事業展開,因此言情線也相對弱於其他女頻劇。與男主有情感張力的角色大多分配給了男配們,如果打上網文一般細致的標簽,描述大概會是“曖昧的兄弟情”“成長的救贖”“超越性別的羈絆”之類。

《天地劍心》將當下時間線1000年前的人物王權無暮改為劇中的男二、男主幼時封閉世界裡唯一的朋友,兩人的成長、與父輩的矛盾幾乎是鏡像的,目的感不可謂不重;《暗河傳》蘇昌河將蘇暮雨稱為“我的傀大人”,為讓蘇暮雨通過試煉不惜以命自戕,“蘭因絮果”版CP線爐火純青;《水龍吟》唐儷辭與男配們的CP組合就更多了,堪稱“全員適配的CP自助餐”,與沈郎魂強者相惜,與池雲則是冰山大佬和忠犬小弟的搭配,總之萬人迷大男主的CP不拘性別。



《水龍吟》CP話題熱度

此外,生成一個女頻大男主,還需要一些必要的場外加持。比如自下而上的仰視鏡頭、由遠及近的逼近鏡頭,以及定格的慢鏡頭,配合男主打架頻繁響起的嗩呐、華麗的視覺效果,這些都是女頻大男主養成的必備硬件。

總之,一個女頻大男主約等於“美強慘人設+少量的言情戲+曖昧的兄弟情+誇張的bking氛圍感”,元素拼貼得當,便能順利養成了。

女頻大男主之比較文學

從直觀的命名方式來看,女頻大男主也是一個晚近的類型拼貼產物。它沒有男頻大男主或(女頻)大女主相對久遠、清晰的類型譜系和網文源流,世界觀、敘事架構、人物內核幾乎是二者的雜糅,既借鑒了男頻的宏大格局,又保留了女頻的情緒溫度。

世界觀打造上,女頻大男主劇顯然更靠近男頻的傳統。《暗河傳》《天地劍心》和《水龍吟》的類型分別是武俠、奇幻和玄幻武俠,敘事舞台更開闊,不局限於閨閣與家宅,而是以江湖、朝堂或玄幻世界為背景。《暗河傳》構建了一個黑暗武俠的“暗河”體系,以權力更迭與家族斗爭為線索,《天地劍心》的敘事背景是人妖共存但對立為核心的奇幻世界,《水龍吟》則融合玄幻、武俠和懸疑三大類型,男主一邊查案一邊解鎖新地圖。

由此延伸,女頻大男主在視覺上和男頻一樣,重視打斗、特效與場景變化,用更具張力的動作戲來支撐敘事節奏。然而細看之下,二者的打戲卻大相徑庭,男頻更重視拳拳到肉、刀劍相逼的實感,女頻則注重招式的漂亮優雅,講究“談笑間灰飛煙滅”。唐儷辭揮一揮衣袖,幾十米外的蝦兵蟹將繳械倒地,王權富貴劃出天地一劍,黑狐娘娘聞風喪膽。這一點不論是橫向對比《武動乾坤》《斗破蒼穹》《慶余年》等男頻,還是縱向對比早一批的《琅琊榜》《蓮花樓》,女頻大男主動作戲都顯得偷懶退步,讓特效、攝影來補齊動作復雜度上的虧欠。







《天地劍心》《蓮花樓》打戲

在相似的世界觀和敘事架構下,女頻大男主與男頻仍存在一個根本性的差別,即女頻核心是利他主義,男頻則是利己主義。大男主打怪升級,為的是武力、金錢、權力的飛升,信奉實力為王,只有自己能力獨步天下才能守護心中的“道”。

而女頻則更重視積累道德資本,他們的背負的宿命是為枉死蒙冤之人討回公道,為世人重建公平的秩序。梅長蘇要為赤焰軍洗清冤屈,李蓮花一邊四處查案一邊為武林除害,蘇暮雨在血腥的暗河中重建江湖秩序,王權富貴即便自身被當作斬妖的兵器,也在追尋人妖的平等和諧。

利他敘事使得女頻大男主在精神層面完美無瑕,甚至帶上了某種神性的氣質。某種意義上,女頻大男主的蒙冤受屈、正本清源和人格完美,也是女性對自身處境的隱性投射,在無法直接言說的性別敘事之外,女性觀眾通過大男主代償欲望,完成了對自身命運的一次精神按摩。不過相比大女主親自下場,大男主還有一層性別的隔膜。

回歸到女頻范疇,大男主與大女主除了搞事業的場域不同,另一個典型的區別在於言情線的弱化。古偶大女主,不論如何都不能放棄談戀愛——《長相思》1V4,女將軍戰場上也不能放棄羅曼史,本是女強敘事強行變雙強,“戀愛腦”大女主的批評早屢見不鮮。



《長相思》劇照(圖源:豆瓣)

而在大男主身上,劇作有意讓男主回避直接的親密關系,通常他會有一個象征性的“官配”——如梅長蘇與穆霓凰、李相夷與喬婉娩——但感情戲份往往輕描淡寫。這樣既可以將男主從言情敘事中解放出來,讓他搞事業;又能將男主安放在一個傳統的、安全的異性戀范疇中,方便粉絲完成對男主浪漫愛的投射,既利用女性觀眾的情感需求,又避免落入談戀愛消解主線的風險,盡顯巧思。



本質上來看,女頻大男主的內核是一個女性被放置在了男性的冒險世界中,但對言情線的弱化和排斥,又使得它在潛意識層面透露出一絲“厭女”的底色。這種折衷是女頻大男主得以成立的前提,也是女頻大男主劇破圈的重要限制因素。


產業性價比優選

幾部劇集中井噴,一個關鍵的原因是古偶的男女雙強敘事正在進入疲乏期,而大女主、男頻大男主已經被劇集市場相對充分地開發過了,那麼女頻大男主便成了新的性價比之選。

如今回看類型源流,2015年播出的《琅琊榜》被認為是女頻大男主的早期代表作,但由於《琅琊榜》仍具有很強的權謀和古裝傳奇色彩,因此並未被直接劃歸到女頻范疇。真正讓女頻大男主進入產業視野的,或許仍要歸功於2023年播出的《蓮花樓》,成毅作為典型的女性觀眾偏愛的流量小生,帶領作品脫離了古偶言情的敘事模板,驗證了這一類型在女頻市場的可行性。



《蓮花樓》劇照(圖源:豆瓣)

有了成功之作,市場自然追風。不過,影視開發總有滯後期,《蓮花樓》播出後的兩年間,同類作品並未形成規模。彼時劇集市場面向女性觀眾的內容仍然集中在雙強或大女主敘事中,2023年到2024年三平台的站內爆款古偶,如《與鳳行》《九重紫》《墨雨雲間》《雁回時》等,絕大多數都是此類。



《與鳳行》《九重紫》《雁回時》海報(圖源:豆瓣)

投資人的角度來看,如果拍勢均力敵的雙強,需要兩個咖位相當的頭部演員出演,這既會拉高片酬,平台和劇方也需要反復衡量二人戲外的咖位。劇中的戲份多寡、高光與否,創作者須得苦修平衡術。

從播出側來看,雙強平衡不得當,很容易陷入嬌妻、掛件等輿論爭議,遭來一方主演粉絲的討伐。倘若播出效果欠佳,粉絲也傾向於將鍋甩給對方,劇集口碑和熱度被雙方口水戰淹沒,雙強不僅沒有帶來1+1>2的效果,反而是一地雞毛相互耗損的1+1

毒眸此前在分析上半年劇集市場時曾提到國劇上半年:當爆款不再全民,爆款的全民性正在逐漸減退,上半年的國產爆款已經愈發圈層化。當爆款越來越依賴主演粉絲帶動熱度,平台與制作方自然更青睞風險更低、敘事更集中、話題更容易聚焦的單人敘事結構。

不論是項目層面的降本增效、創作層面的可執行性,還是粉絲運營層面的“護劇”效應最大化,在女頻賽道中,單個的大女主或大男主,都是更優解。

但進一步拆分來看,大女主由於契合當下的女性主義的思潮,劇作和人設過關前提下,更容易吸引粉絲以外的路人進場,熱度上限更高。不過,大女主劇的當下性,與古偶內置的言情主線、封建社會的權力結構存在矛盾撕扯,編劇導演如果力有不逮,要麼如《長相思》一般滑入內核空虛的“偽大女主”,要麼如《灼灼韶華》般陷入以虐女為女性強大鋪路的爭議,復刻《墨雨雲間》《雁回時》也很難再進一步刺激觀眾的爽點閾值,創作難度越來越高。





《灼灼韶華》劇照(圖源:豆瓣)

女頻大男主以男性為敘事主體,采用流量男星,注定其受眾面窄於大女主或雙強劇,它必須精准服務於男主粉絲,以妝造精致度、特效華麗度、事業線強化等可感指標,去兌現粉絲對於大男主的期待。

但這也使得,這批大男主劇只有粉絲買賬,觀眾大多無感。三部大男主劇還未收官,但峰值已然可見。BG屬性最強、感情線占比最高的《天地劍心》仍然打動了一部分的古偶基本盤觀眾,雲合市占率11.4%排名最為靠前,但也由於女主和感情線存在感過強,男主粉絲也頗有微詞,影響熱度的進一步發酵。《暗河傳》和《水龍吟》則分別只有11%和8.3%,總體表現過於平淡。

必須要厘清的是,所謂男頻、女頻,大男主、大女主,都只是類型工業中的刻板二元分類,文藝作品本不該被如此劃框,但古偶與網文分類源流相通,又與流量明星形成了互相依賴的共生關系,加之當下的愈演愈烈性別敘事的投射,男女頻的標簽越洗反而越牢固。

在這樣的生態裡,性別化的標簽成了創作與營銷都繞不開的錨點,即便創作者想尋求突破,也往往只能在框架內部完成微調。不過,女頻大男主的試煉,這賽段可能要暫告失敗了。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92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