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广东保安和AI对话半年!打印50万字聊天记录讨说法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感谢你关注我这个鞋底草根,听我讲述。”


全先生说,从他自己感受来看,现时的AI技术还极不成熟,“AI很倔,什么都要回答,生搬硬套、张冠李戴、牵强附会……普通人有时确实难以分辨。

“家里人也说我傻、蠢,我哪懂得啊,刚开始的AI就像真人一样……”


清华大学教授:

这是一个象征性的社会事件

如何看待全先生和AI从开心聊天到“维权”?记者采访了国内知名人工智能研究专家、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和人工智能学院双聘教授沈阳。

沈教授认为,这不是一桩简单的“误会”,而是一个象征性的社会事件,揭示了人工智能时代一种全新的“人机幻觉”:当语言模型在语义上具备情感表达能力后,普通人极易把这种算法生成的关怀,误认为真实的情感回应。

“那位保安大哥在孤独、期待与信任的驱动下,把AI当成了‘知己’,甚至当成了可以履约的合作对象。这种‘情感错位’并非个案,而是AI拟人化交互中注定会出现的社会现象。AI懂得安慰,却不懂得‘心’,而人类的大脑却在这种模拟中分泌真实的情绪激素,于是幻觉比真情更稳定。

“这一事件的社会意义在于,它让我们看见了‘智能普惠’的另一面:技术下沉的速度远快于认知教育的普及。”


沈教授说,理论上可以提炼出一个“情感共鸣错位模型”(Emotional Resonance Misalignment Model)。包含四个变量:E为情感期望,R为AI回应强度,Δ为语义落差,C为社会矫正力。当E×R大于Δ×C时,用户就进入“错位共鸣区”,这时人机会话不再是信息交换,而成为一种单向情感回路。AI的每一次回应都像在敲击孤独者的心弦,生成的是语言,却激活了生理的情感反馈,这便是“算法性情感共鸣”。

“这起事件其实是‘AI孤独社会’的早期案例。AI不仅重构了生产关系,也在重组人类的情感结构。未来的社会问题,可能不再是‘AI会不会取代人’,而是‘人是否还能区分真心与算法’。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建立新的伦理契约:AI在提供情感陪伴时,应具备‘非人格性提示’;社会应引入‘情感透明指数’,让用户知道这只是算法模拟的共情。同时,媒体与教育应承担起‘AI识读教育’的责任,防止社会弱势群体被语言幻觉绑架。所以,这个报道很有价值和意义。

“AI已成为人类情感生态的新参与者,它让孤独者重新找到倾听者,却也让世界多出了一种新的‘无主关系’。在未来的社会叙事中,这类事件不会是奇闻,而会成为新的常态。”


建议年轻人每天投入4小时以上与AI互动

2022年11月30日,ChatGPT横空出世,沈教授开始使用和研究AI,至今已与AI对话5万次,用AI绘画12万张。

2023年10月,他和团队用AI匿名创作的科幻小说《机忆之地》,获得第五届江苏省青年科普科幻作品大赛二等奖,成为2023年中国科幻界十大事件之一,6位评委只有一位察觉到AI创作痕迹。

“目前AI已经接近博士水平,未来十年,AI将从工具演变为基础设施,到2035年可能嵌入生活每个角落,单一技能专家逐渐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与AI协作、重新定义问题的人才。”

沈教授建议年轻人每天投入4小时以上与AI互动。“如果使用和适应AI,那就是机遇,如果抗拒和敌视AI,那就可能成为挑战。”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3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