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大量蘋果用戶中招 手機秒變別人的"提款機"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聲稱蘋果ID被盜刷的用戶發帖 圖片來源:網絡平台截圖


7年過去,為何盜刷問題仍未阻斷?

尹振濤多次參與我國支付領域政策解讀,他告訴記者,本質在於蘋果免密支付的安全設置。在蘋果支付的背後,很多人掛的不是銀行卡,而是第三方支付工具。“這些支付工具又通過免密支付的權限,掛著我們的銀行賬戶,鏈條復雜。但風險集中在前端,即蘋果支付的安全認證環節。”


多位遭遇盜刷的網友稱,由於蘋果方面未明確提示“驗證碼”的具體用途,導致其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泄露信息。

10月13日至10月28日,記者數次聯系蘋果方面,但未獲回應。每經記者還以消費者身份致電蘋果客服,對方坦言近期的確有多起盜刷投訴,並指出把蘋果ID和密碼發給別人是相關用戶遭遇盜刷的核心原因。“蘋果賬戶密碼是唯一的核心身份憑證,為簡化會員訂閱、應用購買等操作,系統支持免密支付功能,但該功能需基於身份驗證通過後生效。”

上述蘋果客服進一步表示,“(不明釣魚)鏈接常偽裝成‘賬戶驗證’‘權益領取’頁面,誘導用戶輸入賬戶密碼並點擊授權,進而竊取權限”。其強調,蘋果官方不會以單獨短信形式發送授權登錄請求,雙重認證的驗證信息均通過受信任設備的系統通知推送,或伴隨通知同步發送驗證碼,需在設備端完成確認操作。

中消協曾強調,即使開通免密支付,經營者對於消費者每次交易仍應盡到提示義務,經消費者確認後方可進行支付、扣款交易,免密支付應僅限於免除消費者輸入密碼。

尹振濤指出,國內多數平台對異常登錄會及時提醒,強制二次驗證甚至臨時鎖號,而蘋果在風險識別和幹預機制上有些“水土不服”。“蘋果將安全保障交由用戶自主選擇,在‘體驗’與‘安全’之間更傾向於前者,防護之‘盾’不夠堅固,攻擊之‘矛’便有機可乘。”



記者與受訪者提供的行騙商家交流,被告知需提供蘋果ID


圖片來源:網絡平台截圖

10月23日,記者以消費者身份致電中消協,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已關注到近期盜刷事件,蘋果作為支付方及相關服務提供者,理應履行用戶安全保障義務。

3

盜刷手段不斷升級


蘋果用戶的損失由誰埋單?

中消協曾就多方責任劃分表示,在不能證明用戶存在過錯的賬號盜刷事件中,經營者及第三方支付公司需承擔賠償責任。

但現實情況是,受害者們維權困難。當中涉及多個平台、企業,那麼,誰該承擔主要責任?

對此,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楊藝表示,若商家通過非法或不實鏈接導致用戶損失,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過程中,若存在非法占有目的,則可能涉嫌詐騙或盜竊等,對事件的發生負有較大責任。但消費者輕信誘導,主動提供蘋果ID、密碼及驗證碼,也未盡合理注意義務,存在一定過失。

楊藝表示,僅建議用戶開啟雙重認證來防范風險,不能被視為窮盡了應盡的安全保障義務,蘋果還可以采取更多保障客戶財產安全的措施。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5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