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女兒移居加拿大生活,成就家庭中的兩代女性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各位讀者大家好,幾個月前我寫過一篇文章,跟大家分享我為什麼一定要離開家,生活在加拿大,以達到逃離原生家庭的目的。雖然有很多讀者在後台留言說自己非常能夠共情我,但是也有很多讀者不理解我的家庭關系,為什麼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尤其現在中國的獨生子女很多,很多人自然理解父母要留子女在身邊的想法,卻不理解子女為什麼要逃離家庭。


通過今天這篇文章,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如果父母控制欲很強,那麼父母和子女相互遠離,反而能夠相互成就,對於父母和子女而言,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我一直選擇逃離家庭,但是也正是因為這個選擇,挽救了我家庭中的兩代女性,我和我媽媽。

為什麼一定要離開家?


了解我家庭背景的讀者們可能還記得,我讀大學的時候就離開家鄉,選擇到大城市去,讀大學的時候,在我的室友們都在為學業和愛情哭泣的時候,能夠讓我哭的,只是來自我媽媽的精神壓迫。

很多讀者寬慰我,說我媽媽只是在用她自己的方式在表達愛意。這句話本身沒錯,但如果你跟我說扇耳光,拳打腳踢,和用最惡毒的語言罵自己的女兒是愛,我要打個問號的,畢竟在加拿大,打罵孩子犯法,警察不會跟你討論什麼是愛,卻可以告訴你什麼是犯法。我身邊就有父母來加拿大探望正在讀書的孩子,結果一家人大打出手,孩子報警的事。

我媽媽的控制欲其實也來自於自己的原生家庭。我的祖父母對於我媽一直是不管不顧的態度,我媽便覺得,對子女好的父母,就是需要時時事事為子女考慮,所以對我就是極強的控制和管控。只是時移勢易,到了我們這一代,讓人窒息的管控只會帶來心理問題。我在讀高中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因為抑郁導致的嚴重軀體化的症狀,身體和精神上都受到了很大的折磨,但是在大多數家長和老師的眼裡,也只不過是孩子的無病呻吟,不想上學的借口。




高考的時候,我的成績並不理想,600分也只不過能去大城市上普通的一本。回過頭來想想,18歲的我並沒有這種遠走他鄉的決心,但是冥冥之中,我告訴自己必須要離開家。


事實證明,我和我媽如果不同時生活在同一屋簷下,還是可以維持良好關系的。我遠走他鄉,從冥冥之中拯救了我自己的命運,也同時幫助我媽重新掌控她自己的生活。



我上大學之前,我媽媽的生活是圍著我轉的。她90年代下崗之後,就很少有穩定的工作。印象中,我媽為了照顧我,一直在從事比較靈活的工作,比如賣保險,或者做醫藥代表。這樣她可以中午回家給我做飯,晚上吃過飯之後,還能帶我去上英語補習班。有時候下著大雨,我媽還要騎著自行車帶我去上課,現在回想起來她可能覺得自己付出了很多,但是我小時候就會很抵觸這種付出:

下暴雨還要去上課,雨披也沒辦法遮住我們兩個人,我媽媽的腳泡在雨水中和污水中,我坐在自行車後座,到了上課的地方,兩個人基本上全身濕透,我要穿著濕衣服上課,我媽要穿著濕衣服等我下課回家。這不是硬逼著自己沒苦硬吃嗎?下暴雨了,少學一天英語,又能怎麼樣呢?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550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7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