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10个颠覆你认知的心理学真相,看完活得更通透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大脑天然具有“问题解决机制”,如果生活缺乏刺激和挑战,没有问题需要解决,它就会凭空创造问题,让自己保持忙碌。


正如心理学家 Daniel Gilbert 所言:“人类幸福,往往被过度活跃的思维所破坏。”这解释了为何生活安稳时却依然感觉焦虑不断,甚至无意识地破坏自己的宁静。

要打破这场自我制造的心理战争,关键在于增强自我觉察与当下感知的能力。正念冥想、感恩练习、建立明确的心智框架 —— 这些都是真实有效的神经重塑方式。


教会我们简单却艰难的事:当一切安好,不必去找坏的理由。平静不是危险的前兆,而是生命终于允许你安然无事的礼物。

NO.08

多巴胺让我们沉迷于“追寻的快感”

多巴胺是大脑“奖赏化学物质”,不仅让人追求愉悦,还激发强烈的信息探索欲。

每当你沉浸在刷社交媒体的快感中,事实上是陷入多巴胺寻求奖赏循环的自我强化机制。中脑释放多巴胺,这种神经递质能激活大脑中负责愉悦感受的伏隔核区域。

多巴胺并不是“快乐激素”,更像是“追求的燃料”,真正驱动的不是满足,而是渴望。它让我们不断去寻找新的刺激 —— 无论是食物、爱情、购物,还是信息。

问题在于:多巴胺永远偏向“追寻”而非“满足”。你以为在获取信息,实际上是在信息轮上无休止奔跑。越是被新内容吸引,越感到空虚,因为快感转瞬即逝。

摆脱这种循环的关键,不是彻底拒绝信息,而是重新定义“充实”的来源 —— 把注意力从无尽的输入转向有意识的体验。

关掉屏幕,读一页书、听一段音乐、用心交谈 —— 这些才是真正能让多巴胺与平静共存的方式。因为真正的满足,从来不在滚动条的尽头,而在享受当下的此刻。

NO.09

面对困境,情感支持胜过解决方案


大多数人在面对困难和痛苦时,更渴望得到情感上的支持而非实用的建议。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支持 —— 如倾听、不带评价的理解、情绪上的安慰和陪伴 —— 能够直接缓解痛苦,让人感受到被接纳和关心,从而降低焦虑和孤独感。

相比之下,提供直接解决方案或建议,在对方尚未准备好面对问题时,反而容易让他们感觉被忽视或批评,激发防御心理。

情感支持的核心是共情和认可。而很多人在表达痛苦时,并非寻找快速解决办法,而是期望被理解和陪伴,这种“被理解”的感觉本身就具有强大的疗愈力量。

这也启示我们,真正有效的支持需要先识别对方真正的需求 —— 在提供帮助时,应先给予情感共鸣,再视情况给予建设性建议,才能真正支持他人的成长与康复。




NO.10

感性大于理性 —— 情绪才是真正主宰我们的力量

我们自以为是理性的生物,实际上不过是被情绪温柔操纵的思想者。

神经科学揭示:人类不是用理性驱动情绪,而是用情绪驱动理性。换言之,我们并非先思考再感受,而是先感受,然后才用理性去解释、包装或辩护自己的感受。

这也解释了为何广告、演讲乃至媒体上观点,都更倾向“打动”而非“说服你”。

那些让你瞬间心动的内容,早在你开始分析之前,就已经在你的边缘系统(情绪中枢)点燃了反应。理性不过是迟到的解释者,试图为心的冲动寻找逻辑理由。

情绪是我们最原始的导航系统。它让我们在危险中警觉、痛苦中退缩、爱中靠近。但当情绪过度主导时,我们会把短暂的感受误认为真理,从而陷入判断偏差。

唯有理解情绪,我们才能真正地思考。因此深层的智慧是让理性与情绪共舞。当你觉察到“我此刻在被触动”,而不是立刻做出反应,便开始拥有了情绪的自由。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24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