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確診癌症晚期七年後,被創新藥改變的人生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2018年的廣州,濕熱得讓葉孜喘不過氣。


凌晨三點,葉孜又一次驚醒。黑暗中,他摸到脖子右側那個小小的硬塊,最近好像開始“長大”,像一顆突然蘇醒的種子,不痛不癢,卻讓人不安。

與此同時,頭痛、耳鳴的症狀出現得愈加頻繁,擤鼻涕還有血絲,讓他再也無法用“只是熬夜太多”的理由說服自己。網絡搜索的結果觸目驚心——“與鼻咽癌的症狀高度吻合”。在家人“早點去看看”的勸導下,幾天前,葉孜終於走進了醫院。


看著醫生開具的長長的檢查單,葉孜的心一點點沉了下去,“檢查得太細了”。

等待結果的那一周,每個夜晚都變得格外漫長。他總是像這樣突然醒來,但又不斷安慰自己:“萬一是良性的呢?”然而,七天後,擺在葉孜面前的,是一份“確診鼻咽癌Ⅳ B期”的通知。

中國南方,這樣的故事並不罕見。

鼻咽癌這種起源於鼻咽部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是一種典型的“地域性癌症”。全球每年約13萬新發病例中,近半數來自中國[1];而兩廣、福建等華南地區更是高發區[2]。

“廣東癌”這個別稱,道盡了鼻咽癌的地域特性。研究表明,南方高發這一特性,與南方濕熱的氣候、鹹臘飲食習慣、EB病毒感染、基因遺傳、人種等多重因素密切相關[3]。

早期鼻咽癌患者治療後五年生存率可超過95%[4]。但令人扼腕的是,80%的患者初診時已如葉孜一樣屬局部晚期[5]。

這是因為鼻咽癌常起源於咽隱窩,這個部位在臨床上比較隱蔽,且患者可能長期無症狀。認知的錯位更是讓其確診困難,許多人甚至等到出現七大典型信號——回吸性血痰、單側鼻塞、耳鳴、聽力下降、持續頭痛、面部麻木或復視時,仍誤以為是鼻炎或頸椎病。



鼻咽癌早期症狀容易與普通鼻炎、感冒混淆,導致延誤治療。(視覺中國/圖)


確診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葉孜都很懊惱:“怎麼會這麼倒霉?為什麼不早一點去檢查……”三十多歲的年紀,房貸、孩子、父母養老——這些責任像潮水般湧來,讓他夜不能寐。

而他不知道的是,這場無聲的風暴,才剛剛開始。

困在治療“空白區”

2022年下半年,CT影像上再次出現了那個熟悉的“幽靈”。


肺部第二次發現的結節剛剛通過化療及消融療法清除,半年後的復查卻顯示,新的結節已在消融疤痕旁悄然萌生。“第二次轉移治療後,我就擔心會控制不住。”葉孜的聲音因多次放療變得嘶啞,語氣中滿是疲憊。

擔憂成了現實。

從初次確診到第三次轉移,他已經接受了三種不同類型的化療,累計十八期療程。初次化療進行到第三期時,劇烈的副作用至今記憶猶新——“坐著也不舒服,躺著也不行,完全沒有胃口,吃東西會吐”。六個療程的放化療結束後,他虛弱到無法坐起,體重驟降十多斤。

比副作用更讓人絕望的,是治療的路越走越窄。

“如果繼續使用同類藥物,身體可能產生耐藥性,不僅治療效果不佳,還可能對免疫系統造成更大的傷害。”在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以下簡稱“中腫”)的診室裡,葉孜的主治醫生,也是科主任導師的張力教授提醒道。

面對身體的透支與潛在的耐藥風險,葉孜選擇暫時“鳴金收兵”,回家調養。然而半年後,復查報告上再次擴大的陰影,迫使他重新踏上求醫之路。但這一次,還能用什麼藥?

數百公裡外,蕭樸面臨著同樣的困境。

當他走進福建省腫瘤醫院時,雙側頸部已經因淋巴結腫大而異常凸起,“一個脖子堪比兩個粗”。因為“不痛不癢”,這個變化被長期忽視,直到首診即確診鼻咽癌晚期。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75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6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