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房屋出租: 豆瓣書店一年租金24萬,營業19年老板決定閉店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時代


關於書店自救的可能性,我曾目睹過店裡發生的一次小型討論。有客人問:你們沒想過搬去一個租金更低一點的地方嗎?

“現在不是租金能解決的問題。”鄧雨虹說,“是網上的折扣太低,行業太畸形了。出版社印了書批(發)給我們,比如說是5折。但他們自己有淘寶店,還有直播,同樣一本書,他們可能也是賣5折包郵,你明白嗎?”她歎一口氣,“出版社也沒辦法,他們的書也不好賣。”


所有的可能性都一一失去了,於是我們只能看向這個唯一的結果。把店關了,關了起碼可以停止賠錢。書店關了以後要做什麼呢?卿松和鄧雨虹還沒有開始細想。“你們家水缸一直在漏水,你得先把這個水缸堵住,而不是想我明天要吃什麼。再不堵住,我們家就被淹了。”

已經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時代了。資深讀者老王和卿松兩口子認識大概十幾年,他至今保留閱讀紙質書的習慣。但也只是習慣而已。“我們年輕的時候,可能也是沒別的選擇,被迫把看書當做一個文化生活或者消遣。”他把包打開,拿出一本隨身帶的《張力與限界:中央蘇區的革命》,用塑封仔細地保護著。轉個身,他又低聲地承認:“有時候看不了幾頁,我也自控力很差,會經常看手機。”

“我有時候特別不好意思的,我看到他賣多少錢,我還習慣到網上看一下多少錢。”正說著,卿松走過來找書,老王的悄悄話眼看被撞破了,他尷尬地笑一笑:“當著他面說也無妨。”

老袁是另一個資深讀者,他在五道口這片長大,十幾年來幾乎每周都來豆瓣書店溜達溜達。

“這個老板確實懂文學,他這裡面的書,怎麼說,其實更適合當一個圖書館。”他說,“我在法國留過學,但他給我推薦幾個法國作家,我都沒聽說過。”


那天老袁穿著國安球服拉卿松在書店門口暢聊陀思妥耶夫斯基,然後一口氣用電瓶車馱了60本書回家。相比老袁的激情飛揚,卿松有點局促,顯然不太能應付這種社交。老袁佩服卿松,“這哥們兒也是個神人,就跟尼采一樣,他是一個瘋子,但是經濟運行規律是按‘正常人’來的。他要倒給我,他這店就好了。”他隨口說,“比如說弄點贊助,弄點會員。就印成T恤賣,我覺得都行。說白了你拴條狗在這它就不會倒閉了,別放一個愛書的人。”

另一個客人問:你們為什麼不學其他書店進購物中心?“我好討厭進購物中心。”鄧雨虹覺得進購物中心不獨立。這些事沒有到“理想主義”的高度,只是受不了束縛而已。

“我想幾點開就幾點開,我想幾點關就幾點關。比如我今天和顧客聊天聊得很開心,可以聊到12點沒關系,購物中心不行,它是統一關門的。在購物中心感覺像關在一個溫室裡。”說著說著,她的臉上流露出一種神往,“其實這個書店還不是最好的狀態,最好的書店我覺得得有個院子,你能看見一年四季。”


“不破不立。”客人試圖用一些市場經濟規律說服鄧雨虹。“樹挪死,人挪活。它可能是棵樹,它就不該挪,對不對?”鄧雨虹回答。最根本的問題是,時代在變。



朝顏

這些天鄧雨虹哭了很多次。大家都覺得告別突如其來,同行來了哭,顧客來也哭,一哭她就忍不住跟著哭。“有些人說的話讓人控制不了。”我問她說了什麼話,她俯身去找書:“不想說了,待會兒我又要哭了。”

鄧雨虹不喜歡沉重。她聲音響亮而溫和,常常大聲和顧客聊天,大聲地笑。那天一個年輕男孩抱著書低頭來到收銀台,鄧雨虹探身去看他的臉:“你要哭了嗎?你不要哭。我這兩天天天哭。”男孩沉默。鄧雨虹又安慰地說,“有我們的微信嗎?加一個吧,回頭微信上聯系。應該還會再持續一段時間,沒那麼快關。”等男孩走出店門,鄧雨虹轉頭對我說:“這種不說話的小孩最感性。”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7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