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中国人吃了上千年的猪油 老外为什么不吃?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尽管“人油”情节属虚构,但公众反响强烈,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收到大量民众来信,推动食品行业整顿。


1907年,宝洁公司推出“Crisco”氢化植物油,以“更健康、更洁净”为卖点,迅速抢占市场。

文化差异、健康顾虑、替代品崛起,共同阻断了猪油在欧美的发展路径,所以国外厨师压根不知道猪肉可以提炼成食用油




直到今天,许多西方厨师仍对猪油陌生,即便在高端餐厅,也鲜少将其纳入调味体系。

中国,猪油却是家常风味的灵魂,但是最新调查显示,猪油消费量同样逐年下降。

这个下降趋势从年轻一代身上要更加明显,他们更倾向于使用植物油或动物油替代品。

2012年《中国食用猪油市场调研报告》指出,人均年消费量已不足1公斤,这一延续上千年的传统油脂,为何在十余年间迅速衰落?

核心原因在于性价比偏低,电商平台某款黑猪油,400克售价30元,折合每斤37.5元。

而一桶4升大豆油售价37.7元,约合7.3斤,每斤仅5.2元,价格相差七倍。

从生产效率看,大豆油可工业化批量生产,猪油则需慢火熬制,难以规模化。


更何况熬制猪油需要一定的手法和火候,无法量产只能以小作坊或家庭自制为主。

再说如果有人家真的想吃猪油,自己在家提炼的会更多,对上了年纪或者是做菜有经验的人更喜欢自己熬制猪油。

健康观念的普及也是重要因素,现代人越来越爱养生了,少油少盐,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理念深入人心。




随着心脑血管病人数量不断增多,公众对高脂肪、高胆固醇食品愈发谨慎,病从口入的理念还是有大部分人认可的。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饱和脂肪供能比控制在10%以内,而两勺猪油已接近该上限,相对来说橄榄油和花生油确实要更健康一些。

加之植物油宣传力度不断加大,消费者更倾向选择标签上标注“零反式脂肪”“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产品。

此外,城市化与快节奏生活使年轻人烹饪时间减少,耗时的炼油过程难以为继,市售成品猪油选择少、价格高,也限制了其流通。

总结而言,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的“油罐子”,在物资匮乏年代,猪油是难得的荤香,是维系家庭餐桌的底味。

如今它淡出厨房,并非因不再美味,而是我们拥有了更多选择,也更注重清淡健康的饮食方式。

它虽不再是刚需,却仍藏在年夜饭的回锅肉里,藏在老式蛋炒饭中,也藏在无数人的童年回忆深处。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16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