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百歲楊振寧:我的人生走了一個圈.....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2025年10月18日,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名譽院長楊振寧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103歲。


一年前,《楊振寧:百年科學之路》首映。首映禮上,生物物理學家王志珍與清華大學教授薛瀾登台,朗誦《天真的預言》,那是楊振寧最愛的小詩:

“從一粒細沙中窺探世界,在一朵野花裡尋覓天堂。掌中握無限,霎那成永恒”。




楊振寧在自己的雕像前

楊振寧的一生,是一部跨越世紀的敘事,一個用學術、友情、愛情編織起的故事。



學術:不對稱裡的追問


1922年,楊振寧生於安徽合肥,父親是數學家楊武之。少年時代,他在戰亂中逃難——從合肥到昆明,從書桌到防空洞。抗日戰爭期間,楊家租住的屋子被炸成廢墟,他用鐵鍬挖出幾本幸存的英文書,那是他與世界的最初連接。

在西南聯大,他是黃昆、張守廉的同窗,三人被稱為“物理三劍客”。那時,他寫在筆記本封面上的一句話是:“科學,是信仰的另一種形式。”




少年時的楊振寧

後來,楊振寧赴美留學,與物理學大師費米教授交往密切,受到費米的很大影響。費米常帶他走在芝加哥(專題)大學的校園湖畔討論中微子問題,後來,費米回憶:“他不是在尋找答案,而是在追趕宇宙本身。”

1956年,楊振寧與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恒”理論,顛覆物理學界對左右對稱性的固有信念。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以破例速度頒發給他們,標志著兩人在國際物理界的登峰。

此後,楊振寧與米爾斯共同提出“楊-米爾斯規范場論”,將局部對稱性原則推廣到非阿貝爾群,成為現代粒子物理標准模型的基石。這一理論為未來多個諾貝爾獎發現提供了框架基礎。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98 秒 and 7 DB Queries in 0.006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