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媒体:一年死亡近百人,他们为什么还要去?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徒步珠峰东坡的张瑜,在天降暴雪前下撤的重要原因是,她意识到了高原的危险和救援的艰难。


“我们遇到了一位独自来珠峰东坡徒步的游客,找了马帮,结果高反严重,从马上掉下来,马帮就直接把他丢下了。”随着徒步火爆,珠峰东坡等路线的马帮发展了起来,主打轻装、省力,部分路段人可以骑马通过。但张瑜等人发现这位游客时,他独自一人坐在营地,手机没有信号,临近失温。张瑜帮这位游客打了救援电话,当时还未下暴雪,“但当地救援说第二天17时才能来”。

高原救援的难度超乎想象。阿旺罗巴是曲当乡的村民,自2022年被当地推选为珠峰东坡徒步路线的负责人,负责收费、物资管理、救援等工作。阿旺罗巴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该路线“没有避难场所,是无人区”。他介绍,村里组建的民间救援队可响应徒步者的求助需求,村民可携带马匹进沟救援,但在极端天气下,救援行动会受阻。


何峰是四川一名有10多年高原雪山攀登经验的高山向导,曾从事多年高原救援工作。他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高原救援的难点是路程遥远,救援等待时间长。在等待救援时,伤者可能会因高反和失温遇难。

失温和高反是徒步者面临的主要风险。一名参与珠峰东坡救援的消防人员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在10月7日凌晨,救援人员曾将一名因肺水肿而无法行动的游客背运至安全地带,并移交现场医护人员。

10月2日,在海拔4700米的四川甘孜丹巴县丹东镇的卓雍措湖垭口附近,一名20岁的女孩徒步时出现高反、失温等情况,被路过游客和当地警方、镇政府工作人员、医务人员接力救援,运送至医院。其母亲表示,目前,女儿脑水肿严重,仍在医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抢救,还没脱离生命危险。“昨天紧急手术后还没醒过来,医生说可能会做第二次手术,也许会醒过来,也许会成为植物人。”

此外,高原救援需要大量人力。“一个人求救,得几个人把他抬出去。在雪线上可以利用睡袋和防潮垫做一个简单的临时救援装备,几个人拉着走。而雪线下来以后的碎石坡,有很多悬崖路况,一个人空手走路都觉得困难。因此高原救援大都是10人以上,轮流抬,争分夺秒把人运出去。”何峰说。


据报道,此次珠峰东坡暴雪的救援,西藏定日县委、县政府累计组织投入公安、消防、医疗、基层干部、群众(牦牛驮队)等人员900余人,调派转运大巴等车辆140余台,调集马匹及牦牛200余匹(头)。



10月5日,珠峰东坡,暴雪后帐篷外的牦牛。图/受访者提供


如何进行安全管理?

中国探险协会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户外探险事故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共发生户外探险事故335起,涉及人员1126人,受伤92人,死亡84人,失踪11人。其中发生事故最多的项目为徒步244起、登山24起。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魏科表示,“十一”假期珠峰东坡暴雪事件表明,在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的背景下,依赖传统经验的“黄金季节”已非绝对安全。对于“看天吃饭”的户外运动,徒步者、组织者及监管部门需高度关注极端天气风险,厘清各自权责,补足各自短板。

首先,徒步者作为旅行方式的自主选择主体,应对风险有所预知,并具有承担风险的能力、心理准备。孙斌认为,在身体层面,12岁以下、60岁以上、有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徒步者应慎重前往高原地区徒步;在经验层面,一个人没有相似海拔、行程的徒步经历及住睡袋、搭帐篷等基本技能,“心理不够强大”,也不适合前往高原地区徒步。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09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