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中國" 卡脖子"方案背後的談判籌碼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中國最近加大力度管控稀土出口,僅10月9日一天,中國商務部就先後出臺了六項海關總署公告。美國總統川普則緊隨其後,宣布對中國產品加征額外100%關稅。


此時正逢中美兩國在科技和貿易領域激烈博弈。兩國元首原本可能在本月底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峰會期間會晤,此番角力為此蒙上陰影。

業內普遍認為,這次中國亮出的最新“稀土牌”涉及廣泛,對國防裝備、半導體制造、高性能磁性材料、新能源汽車等多個領域產生的潛在影響巨大。然而魔鬼在於細節,新規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解釋空間,也因此成為下一輪中美談判的籌碼。


升級版稀土管制:從原材料到最終用途

中國曾在今年4月從稀土原材料層面實施了出口管制,導致出口審批進度放緩。中國海關10月13日公布的資料顯示,9月稀土出口環比下降31%,連續三個月下降,創今年2月以來新低。

中國商務部近日發布了多項公告(編號55、56、57、58、61和62號),從稀土相關的原材料、設備、產品、技術和合作等多個方面,進一步收緊出口管制。

總體來看,新規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幾乎所有含有中國原產稀土的產品都將納入出口許可管理,哪怕只含有極少量的中國稀土成分(價值比例達到0.1%);

使用稀土相關技術的制造行為也被納入管控,意味著不僅原料受限,產品的“ 最終用途”也將成為審查重點。

這些被納入61號公告,簡單來說意味著,即使產品並非在中國制造,只要其原料或工藝中涉及中國稀土或相關技術,出口時都可能受到中國管控。

美國政治風險咨詢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地緣政治部門主管魯曉萌對BBC中文指出,若此項限制全面落實,半導體、電子、工業設備及軍事硬體等領域恐將面臨重大沖擊。“ 全球高度依賴中國進行稀土元素的開采與提煉,一旦供應鏈幹擾,可能引發全球范圍的連鎖反應。”

在操作層面,這可能意味著蘋果等跨國企業需要為每一項涉及中國稀土的出口產品單獨申請許可。不論產品在哪裡生產、銷售到何處,只要使用了中國稀土或相關技術,都需要經過審批。

魯曉萌認同這種說法,她表示,“ 在技術上,申請許可的責任在出口商,但這種制度會使富士康、蘋果等企業承受下游沖擊。”



中國商務部在公告中還明確指出,若產品最終用途為研發或生產14納米及以下邏輯芯片、256層及以上存儲芯片,或用於制造這些芯片的生產設備、測試設備與材料,出口將受到嚴格限制。

這些高端芯片廣泛應用於高性能智慧手機、資料中心等領域,對算力和存儲能力要求極高。

此外,幾乎所有面向境外軍事用戶的出口申請,以及具有潛在軍事用途的專案,都將被拒絕批准。

中國目前幾乎壟斷了全球釤(Samarium)的提煉,這是一種關鍵稀土金屬,美國的F-35戰斗機和多型導彈都依賴這種材料。

曾在拜登政府時期任國家安全會議(NSC)科技與國家安全事務副高級主任的克裡斯·麥奎爾(Chris McGuire)在最近一個談話節目中提到,如果這些新規全面落實,像台積電(TSMC)等依賴稀土材料的制造企業,在未取得許可證的情況下,理論上不被允許繼續生產相關產品。中方甚至可能通過“ 最終用途查核”來判斷企業是否違規生產。



這種情形可能進一步影響下游產業鏈。例如,若台積電無法及時獲得許可,其零部件供應可能受阻,從而波及包括美國汽車制造商在內的企業。

另一點值得留意的是,在中方發布的這份第61號公告中,附件罕見采用中國金山軟件WPS格式,而非以往常用的Word或PDF格式。此舉受到關注,被視為中國從細節上推動主導權的信號。

“卡脖子”的關鍵環節

中國商務部發布的第62號公告規定,凡涉及稀土開采、冶煉分離、金屬精煉、磁性材料制造以及稀土二次資源回收利用的相關技術,未經許可不得出口。這一規定也被視為可能“ 卡住全球咽喉”的關鍵環節。

魯曉萌指出,這一新規將對試圖在中國以外地區建立獨立稀土供應鏈的外國礦業與加工企業造成直接沖擊。


英國伯明翰大學關鍵材料研究員加文·哈珀(Gavin Harper)對BBC中文表示,“ 針對稀土加工與提煉技術實施出口管制,將使西方在構建多元化稀土供應鏈時面臨更大挑戰,這一舉措進一步強化了中國在稀土領域的主導地位。”

哈珀博士解釋說,中國在稀土加工與生產領域經過多年積累,已經形成了深厚的技術與經驗優勢。這種專業能力不僅涵蓋稀土產品本身的制造流程,還包括生產這些產品所需的設備、工具及核心技術。

過去幾十年中,西方國家逐步將稀土磁體與磁性材料的制造能力轉移至中國,相關制造設備與技術的隱性知識或隱性經驗也隨之流失。如今,中國已成為全球稀土供應鏈的核心樞紐,掌握著從原料提煉到高端磁材生產的關鍵環節。

這意味著,西方國家及其他地區在嘗試重建有競爭力的稀土產業鏈時,將面臨更高的技術門檻與成本壓力。

哈珀博士指出:“ 這並不代表西方完全無法重新研發相關技術,但由於技能和經驗長期流失,想要重建完整體系需要投入更長時間與更高成本。”



中方背後的考量:時機、反制與談判策略

盡管這批新規潛在影響重大,但其真正作用還在於制度設計與執行細節。專家指出,所謂“ 魔鬼在於細節”,很多條款留有解釋和談判空間,給中美博弈留下余地。

要理解這一點,就要嘗試解析中方為何在當前的時間點推出這一系列新規。


9月30日,美國商務部下屬工業與安全局(BIS)發布了一項新的出口管制規定——被稱為“ 50%規則”。該規定的核心在於:若某公司被列入美國的出口管制實體清單,那麼它持股50%及以上的子公司或關聯企業也將自動受到相同的出口限制。

此舉旨在堵住制裁對象通過控股子公司繞開管控路徑,取得美國受控商品,尤其是針對高端芯片及其制造設備,從而賦予其他國家軍事優勢。

此前,華為、中興長江存儲等多家中國科技企業被列入制裁清單。業內普遍認為,這項“ 50%規則”是華盛頓進一步強化對中國高科技出口限制的延伸信號。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可能將這一美方新規視為新的壓力點,並選擇在稀土領域加碼反制措施。

魯曉萌對BBC中文指出,“ 中方對美國商務部的這項規則感到意外,認為華府在馬德裡回合貿易談判後缺乏誠意,因而決定反制——即使這一舉措的實際破壞力可能超出中方原先預期。”

事實上,有分析師已經留意到,中國在第61號公告中已首次引入與美國“ 50%規則”類似的條款:若進口方、終端使用者或其控股50%以上的關聯實體被納入中國的管控名單,其出口許可申請將被原則性拒絕。



因此,從時機上看,中國美國強化高科技出口審查後,再推出針對稀土技術與設備的出口限制,並不令人意外。

也有分析認為,這一系列舉措並非單純的經濟手段,而是一種典型的“ 叫價”或“ 籌碼”策略。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一系列新規分階段生效,分別在10月9日、11月8日和12月1日實施,這意味著期間可能還有緩和空間。最後一個期限是61號公告中極為重要的兩項申請出口許可的實施日期。

美國巴克內爾大學(Bucknell University)國際關系教授朱志群對BBC中文說,若中美雙方計劃在月底如期舉行領導人峰會,這些措施可能成為談判桌上的籌碼。雙方在會前抬高要價,事後各自退一部分,從而營造“ 峰會成功”的局面。

中國商務部在10月12日答記者問時強調,“ 中國的出口管制不是禁止出口,只要是用於民用用途的、合規的出口申請,都可以獲得批准,相關企業無須擔心。”

發言人朱志群表示,“ 中方的意圖應該不是針對全球經濟,主要就是美國以及少數與美國一起對華搞科技戰的國家,例如荷蘭。”

就在不久前,荷蘭政府宣布從中國聞泰科技手中接管了芯片制造商安世半導體(Nexperia),此舉凸顯中美緊張關系對科技產業的影響。

朱志群說,究竟怎樣界定軍用或民用,“ 具體操作手段掌握在中方手中”。這意味著,在實際審批過程中,中方可能根據自身安全評估或外交要求靈活處理。

“ 如果美國對華高科技出口管控稍有松動,中方或會考量適度放寬稀土管控,以實現政策的對等進退。”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