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中国至少3700万女性"被消失" 上海为何剩女多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上海剩女现象与人口危机


作者方晓:中国大陆社会对“剩男”“剩女”的话题始终热议不绝。然而,这两个现象的背后,并非仅是个体选择或“眼光高”所能解释。人口学家指出的,“剩女”只是浮于表面的假相,而由中共非人性化政策制造出的“剩男”危机,才是深层的社会真相。这场席卷全国的婚姻危机,实质上是中共长期实施的户籍制度与计划生育政策,在人口结构与社会伦理层面引发的双重崩塌。

财经大V“平说财经”10月16日撰文表示,仅上海一地就有超过200万女性不结婚。业内人士认为,这些女性多半“眼光高”,希望找到条件更优的本地男性;但本地优质男性数量有限,最终导致她们选择单身。


事实上,这类女性普遍具有高学历、稳定收入与独立人格。她们的存在并非上海独有,北京、深圳、广州等大城市亦呈现相同趋势。

“剩女”一词最早来源于2006年《时尚Cosmo》杂志的一期封面。意为已过适婚年龄,但是仍然未结婚的女性。

2007年后,这一词条就被收入中共教育部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的汉语新词之列,并定义为:高学历、高收入、 27岁以上仍然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的女性。

中国到底有多少“剩女”?

中共喉舌《人民日报》曾引用某婚恋网站保守估计,全国剩女已近一亿人。剩女有很多,一线城市的剩女更多。



上海“剩女”现象的深层结构性成因

表面上,“眼光高”似乎是上海“剩女”的主要原因,实际上,这只是制度性压力的反射。


1. 户籍制度的政策壁垒

中共的户籍制度将医疗、教育、养老等核心资源与“本地身份”严密绑定。对女性而言,寻找本地户口的伴侣,实际上是为了确保下一代能获得基本社会保障的一种理性防御,而非势利之举。

2. 资源错配与婚姻市场失衡

优秀的外地男性,尽管收入高、学历好,却因缺乏政策赋予的城市资源,被排除在婚姻市场之外。这使得满足“本地+优质”条件的男性极度稀缺,从而导致大量女性“被剩下”。


根据2025年上海市妇联的调查,未婚女性已突破200万人,较2015年增长70%。其中,25至34岁女性中有40%处于单身状态。这一数据背后,反映的是结构性的不匹配,而非个体的问题。

新一代女性的价值观变化

上海静安区社区服务中心的一次小型访谈中,30岁的设计师张悦道出了许多年轻女性的心声。她坦言,母亲一辈的婚姻生活让她对传统角色分工产生质疑。“我妈每天操持家务,父亲却鲜少参与,这种模式我不想复制。”这种观念在90后、00后女性中颇具代表性。

对她们而言,婚姻不再是生存的必需,而是平等与精神契合的选择。经济独立让女性对婚姻的期待更高,渴望真正的互助与尊重。

上海某婚恋平台2025年调查显示,62%的男性愿意与妻子共同分担家务,较2015年上升38个百分点,显示家庭性别分工正在发生变化。

“剩男”真相:计划生育的社会恶果

相比于城市“剩女”的主动选择与高要求,“剩男”问题才是中共社会工程政策造成的不可逆转的灾难性后果。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640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