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3年无偿接送,换26刀致命捅刺,所有家长应警惕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必须说说深圳的这起案件,太炸裂了。


一个初三的男生,对着同班女同学,连捅26刀,致其死亡。

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


他先捅了女生好多刀,致其倒在血泊之中,然后转身离开。

可在听到倒地女生的呼救声后,他又转过身跑了过去。

他不是良心发现要去救女生,而是上去对着倒地的女同学,又连补了好多刀。

事后经过警方勘查,两次,一共26刀。

干脆,冷静,残忍,刀高高地举起,再深深地扎进去。

他才15岁。

这不是冲动,也不是纠纷,而是赤裸裸的故意杀人。

有什么深仇大恨,要这么下狠手下毒手?

案情不并复杂,但越了解内情越让人发毛。

让人诧异的是,杀人和被杀的,不仅是同班同学,还是同一个小区的。

更想不通的是,被害女生家接送这个男生上下学整整3年。

上初中以来,这个捅人的男同学,每天上学放学,都是被害女生家人接送的。

而且,是无偿的。

整整3年,每天上下学,男生都坐在女生家车的副驾上,每次上车都会说叔叔早上好,下车时也会说谢谢叔叔。

有礼貌,懂分寸,一度赢得了被害女生家人的一致好感。

从初一到初三,整整3年,女生家接送了这个男生3年,可到头来,他却亲手捅死了这个女生。

所有人都在问,为什么?

这个问题暂且放下,先来看看这个凶手在作案前后所做的一切。

作案前,男生在网络上进行了大量查阅,最近几年有影响力的未成年人杀人案,他几乎都仔细看过。

而且,还重点了解,他这个年龄如果杀人了,需要担负什么法律责任。


最近几年,未成年人杀人案,这几乎都是逃不脱的环节。

在刚了解这个案件时,我就在想,会不会也有这一环呢?现在看来,这起案件同样存在。

我未成年,即便我杀了人,我也不会死,未成年人渣的统一心理,在深圳这个人渣身上再次应验。

为了作案行凶,他大量查阅之前的案例,学习经验。

为了逃脱惩罚,先了解杀人后会有什么后果。

都搞清了后,他开始网购作案工具,然后实施作案。

冷静,分析,尾随,捅刺,这不是一起简单的应激作案,而是有预谋有计划的故意杀人。

别看只有15岁,但心里素质超级强大。


杀人后,手上有血有伤,他对父母撒谎说,自己见义勇为被砍伤双手。

为了逃过惩罚,这一家人包括律师,想尽各种方法。

父母将孩子见义勇为受伤的消息,发布在小区群里发布信息,企图脱罪。

律师想了两招,先把作案动机往校园霸凌上靠,又往爷爷去世受刺激上靠。

凶手呢,在法庭上先辩称自己精神有问题,然后再当庭下跪磕头痛哭求饶,我不想死。

这一家人,为了活命,用尽了各种小聪明。

早知如此,为何不好好管教孩子?

作为父母,常年放任孩子一个人跟年迈的奶奶生活,早就埋下了祸根。

可是恶果,却让别人承受,这种事,谁能饶过你?凭什么?

当初被你捅了26刀的同学也求饶了,你饶她了吗?

在看守所半年,养的白白胖胖,还抱怨里面又苦又累,想早点回去。

如果真悔过,会是这般?

他不是认罪了,他只是害怕了,怕死。

最后,回到为何杀人的问题上。

同班同学,同一个小区,3年接送上下学,双方家长都熟悉,无论怎么说,都不会下此狠手。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46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4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