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對中國裁決" 美國商界幾十年的對華政策轉向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華爾街日報》中國記者魏玲靈評論文章:幾十年來,美國商界一直極力主張與中國接觸,如今卻帶頭呼吁采取更強硬的路線,這不僅僅是游說策略的轉變,更是對中國政府二十年來背棄承諾的裁決。


美國總統川普的談判代表正試圖與北京達成一項新的貿易協議,有人對他們提出了忠告。令人意外的是,諫言者是他們的商界盟友。

而他們的建議是:要清醒,要強硬。


他們的目標當然不是一些對華鷹派主張的經濟脫鉤,美國商會(U.S. Chamber of Commerce)認為一旦脫鉤,將帶來“巨大、無法承受的代價和慘痛的後果”。這個美國最大的商業游說團體在致美國貿易代表(U.S. Trade Representative)的書面意見中表示,他們希望美國能迫使雙邊關系走上“更平等、更可持續的軌道”。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征求意見要求,美國商會上個月就中國遵守全球貿易規則的情況提交了報告,闡述了中國如何系統性地顛覆其25年前對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所作的承諾。

該報告指出,市場改革和減少國家幹預的承諾被“拋在一邊”。取而代之的是,北京方面借助激進的產業政策、強制技術轉讓以及旨在令競爭天平向自身傾斜的不透明安全法,打造出一台經濟戰車。

從鋼鐵、太陽能電池板到電動汽車等多個領域,中國由國家補貼的工業機器正在產生驚人的過剩產能。這些過剩產出不僅影響國內,還被出口海外,扭曲了全球市場,並扼殺了從東南亞歐洲的競爭對手。



該報告稱,其中最明目張膽的,或許要數中國的采購政策,它被明確設計用來排除外國競爭。最能充分說明這一點的是,名為“79號文件”和“551號通知”的內部指令創造了一個行業暗語:“消A (Delete America)”。該報告顯示,有一項新規甚至要求在政府招標中自動給予國內產品20%的價格優勢,此舉將重創美國多個產業,比如醫療技術。


簡而言之,美國商會道破了北京方面的言行不一之處:一邊大談多邊主義,一邊卻在打一場經濟消耗戰。

前進之路?

以下是美國商會建議的策略:首先,通過一些速贏方案建立好感。最簡單的開啟方式是什麼?讓中國政府取消對大豆和玉米等美國農產品的報復性關稅。此舉將有助於美國農戶,同時加強中國的糧食安全,並表明中國政府是真心想同美國政府達成共識。


其次,美國商會敦促談判代表就中國出口稀土等關鍵礦物達成一項長期、可預測的協議。目前的短期安排使美國產業極易受制於北京的臨時決策,從而動搖了供應鏈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據《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道,作為先前貿易談判的結果,中國同意臨時恢復稀土出口許可證,但只限六個月,而不是美國談判代表要求的一年。這一限制舉措對北京來說是博弈籌碼,對美國產業來說卻是更多的不確定性。

敲定長期協議是為了保證美國在未來幾十年裡能夠在汽車、通信、能源和國防等行業中具備競爭力。

此舉也是為了保護美國的創新。該報告要求談判代表阻止中國通過操控體系來排擠美國公司。這意味著要為知識產權建立真正的保護,比如新藥背後的專有數據,並要求素以暗箱操作著稱的專利體系提高透明度。

同樣重要的是,美國商會認為,北京應該撤銷意在將美國科技和醫療公司排擠出中國市場的激進的“消A”采購政策。

美國企業界發出的信息是明確的。幾十年來,美國商界一直極力主張與中國接觸,如今卻帶頭呼吁采取更強硬的路線,這不僅僅是游說策略的轉變,更是對中國政府二十年來背棄承諾的裁決。
1     已經有 5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5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1 游客 [辛.香.氏.說] 2025-10-08 15:05
    The certainty was destroyed by President Trump with his uncertainty. It is now almost impossible and too late to become tough against China. China is now strong enough to fight back if the US try to press. History told us that everybody has his high tide and low tide (rise and fall). Changes are coming whether we expect and accept or not.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72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2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