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特朗普: 巨虧450億美元,美農民眼巴巴等待特朗普政府救濟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特朗普(专题)關稅政策的反噬效應持續發酵,美國農民或將承受450億美元巨虧的重壓。一邊是大豆、高粱對華出口暴跌,一邊是化肥、農機成本飆升,曾被特朗普視為“票倉”的美國農民正瀕臨破產,只能眼巴巴等待白宮的救濟計劃“解渴”。而這一幕,與2018年如出一轍。


紐約(专题)時報》報道稱,特朗普政府預計最早將於10月7日推出新一輪針對農民的經濟支持計劃,盡管救助規模與具體機制尚未明確,但當前危機因中國采購銳減更顯緊迫。

據報道,截至今年7月,中國的大豆采購量較去年同期減少了25億美元,且自5月以來未再采購任何美國大豆。若中國買家繼續保持觀望,美國今年對中國的大豆出口額將比去年減少100億美元。


高粱出口的下滑更為顯著。去年,中國采購了約13億美元的美國高粱,但今年美國中國的高粱出口量驟降97%。

面對農民的困境,特朗普於周一(6日)在白宮表示,“本周會出台一些針對農業的舉措。”然而,盡管農民們期待救助計劃能在周二公布,但白宮稱,政府持續停擺導致該計劃被迫推遲。

白宮發言人凱利(Anna Kelly)稱,“目前尚未就新的農業政策做出任何決定”,但透露,特朗普與農業部長羅林斯已就農民的需求進行了溝通。

共和黨議員估計,此次農民可能需要高達500億美元的經濟支持,遠超2018年的救助力度。當年,美國對華大豆出口量暴跌約70%,受此拖累,那一年美國大豆出口額暴跌約40億美元,大豆期貨價格也降至9年來最低水平,給美國農民造成了沉重打擊。為了幫助抵消這些損失,特朗普從農業部為穩定農業部門而設立的一個基金中拿出了230億美元的補貼。

如今,該資金池已耗盡,本輪補貼資金的來源仍是個未知數。

據報道,特朗普曾提出將關稅收入用於援助農民,可在未經國會授權的情況下,這一操作的合法性仍存疑。

這場危機更暴露了特朗普貿易議程的局限性。特朗普本欲通過關稅在貿易談判中獲取籌碼,為美國出口打開市場,實際卻讓美國農民淪為“犧牲品”,並失去了中國這個大客戶。

“我們的農業是依賴出口的產業,如今卻惹惱了其最大客戶,結果呢,現在我們又要救助這個依賴出口的產業,”美國自由主義智庫卡托研究所經貿專家林西科姆(Scott Lincicome)說,“這就像是一場醞釀了六年的慢動作火車事故。”

報道指出,多年來,美國農民的收入一直面臨壓力。

2023年和2024年,大多數大田作物種植戶都出現了虧損,部分種植戶在2022年就已虧損。預計明年的情況即便不比2025年更糟,也會同樣嚴峻。

過去幾年,農機、化肥和種子的成本漲幅超過了通脹水平,利率也不斷上升,而幾乎所有大田作物的售價都低於生產成本。隨著紡織品中合成纖維的使用比例增加,全球棉花需求下降;同時,由於供應過剩,玉米價格也處於低位。


報道稱,任何針對農民的救助計劃都可能需要巨額資金才能幫助他們實現收支平衡。北達科他州立大學農業風險政策中心的經濟學家有田(Shawn Arita)預計,在獲得政府補貼之前,今年美國九種行栽作物種植戶的總虧損將達到450億美元,其中玉米、大豆、小麥和棉花種植戶的虧損占了絕大部分。

眼下正值收獲季節,美國農民一直在呼吁政府提供支持,盡管他們更希望能將產品出口給客戶。

“我們絕對需要某種形式的援助,如果政府發放補貼,我會是第一個接受的人,也會很樂意將這筆錢用於農場運營。”在堪薩斯州種植高粱、玉米和小麥的海因曼(Andy Hineman)表示,但他也承認,政府援助只是權宜之計,一些農民可能仍會破產,而另一些則只能艱難支撐到下一個種植季。

當前,美國大豆的主要買家除中國外,還包括墨西哥歐盟日本(专题)和印度(专题)尼西亞。但隨著中國將大豆采購訂單轉向巴西、阿根廷,美國正緊急推動非洲和亞洲多國增加購買量,特朗普團隊甚至試圖開拓印度等此前未經充分驗證的市場,以緩解出口壓力。

上個月,嚴重依賴大豆種植的愛荷華州,由共和黨州長雷諾茲(Kim Reynolds)率領一個包括愛荷華州農業部長邁克?奈格以及該州農業和商業領袖在內的代表團前往印度。為期八天的訪問,旨在深化伙伴關系,為美國大豆爭取更多銷售機會。




美國大豆出口協會的首席執行官蘇健(Jim Sutter)早前也前往日本印度尼西亞開拓新市場。但他也坦言,“中國市場規模太大,想要一夜之間找到替代者絕非易事。”

近期,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節目中放風炒作稱,中美將於10月下旬在APEC期間舉行會晤,並預測中美下一輪貿易談判將取得“相當大的突破”。他還宣稱,在此基礎上,中美可以開始討論包括農產品采購在內的相關事宜。

不過,即便中美當下及未來持續推進貿易協議磋商,農業界人士仍認為,即便兩國可以達成協議,但也為時已晚,難以挽救許多美國農民的收益。

一名大豆行業代表告訴美國“政治新聞網”(Politico),“到那時,我們一半的運輸窗口期已經過去了,對我們的農民來說,已經進入關鍵時刻,但我們還沒有看到任何(好轉)跡象,能讓我們對問題得以及時解決、把大豆真正運到中國抱有希望。”

明尼蘇達州大豆種植者協會主席、第四代農民達林·約翰遜(Darin Johnson)也焦急萬分,“我們現在時間緊迫,即使我們最終(與中國)達成協議,也趕不上今年的收獲季了。”

美國“政治新聞網”指出,從長期來看,美國恢復對華大豆大規模出口的前景並不樂觀。中方對特朗普政府貿易承諾的可靠性存疑,加之中方推動“自給自足”的方略,這可能意味著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國農民或面臨失去中國市場的風險。

曾任美國南方司令部司令特別助理的利蘭·拉扎勒斯(Leland Lazarus)認為,中國選擇舍棄美國大豆生產商,轉向拉美供應商,“是在傳遞一個清晰的信號——中國在世界上還有別的朋友,尤其是在全球南方。這些國家現在成了中國的‘安全閥’,也加強了與美國談判時的籌碼”。

至於中美經貿磋商是否會討論大豆,我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此前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具體問題建議向中方的主管部門進行了解。“我要強調的是,關稅戰、貿易戰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雙方應該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礎之上協商解決有關問題。”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74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