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News

Forums

Realty

大温餐馆点评

Car

Education

Yellow Page

Travel

电动车: 重大突破却邪得吓人 它能拯救电动车主的焦虑吗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开心的长假自驾游,被一场火灾给毁了。


10月5日,一位游客驾驶着他刚买不久的新能源汽车到福建宁德霞浦去旅游,车子停在空旷场地上,在静止状态下突然起火。

据网友拍摄的视频现实,现场浓烟滚滚,迅速波及旁边车辆。


当天23时49分,霞浦县消防救援大队发布通报称,“现场多辆小车被烧毁,无人员伤亡”,具体事故原因还在调查中。

流传的视频给人们带来了强大视觉冲击。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性问题,再次引发人们的关注,有网友也开始渲染电池的安全焦虑。

电动车电池热失控失火,确实是一个现实问题。

热失控是指,电池短路导致正负极接触,内部温度不断升高引发电池芯体起火。

据《法治日报》报道,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专家分享的数据显示,从2018年1月至2024年11月,他们共收到企业报告的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1730余例。

另据《中国证券报》报道,2024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汽车召回事件中,共232万辆汽车因存“起火风险”被召回,其中38.07万辆为新能源汽车,28.3万辆涉及电池问题。





@邢台消防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企业甚至开始用上一些“邪修”方法。

一家叫“中国碰撞维修技术中心”的机构,正在研究一项电池弹射技术。当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出现起火、爆炸风险时,能够直接将电池弹射出去。

这看似魔幻的操作以及宁德汽车自燃后网友的讨论,都指向一个现实的公众焦虑:新能源汽车电池起火的风险,是不是很大?到底有多大?

01 弹弹弹,不止弹射电池

2025年9月19日,“中国碰撞维修技术中心”现场演示了电池弹射术。

“3、2、1”,工作人员倒计时结束,伴随着嘭的一声巨响,一块巨大的电池模块从红色新能源汽车底部弹射而出。

实验汽车周围,悬挂着巨大的幕布广告,上面印着“动力电池弹射技术演示交流会”“新能源汽车安全革命性突破”等字眼。

这项“革命性突破”引发全网吐槽,比如“死道友不死贫道”“解决不了电池起火风险就解决电池”。甚至有网友惊呼这简直是“陆基鱼雷”。

更现实的担忧是,这显然会引发新的安全问题。

比如,那么一大块电池组,直接弹射出去,很可能会砸到其他汽车,或者行人。





@《大话西游》

需要强调的是,这家机构并不是官方机构,而是属于山东烟台的一家公司。

9月22日,一位自称“中国碰撞维修技术中心”工作人员的网友“大福星”在社交媒体发声,解释他们为何要测试电池弹射技术。

他还自我吐槽道,“本来是搞技术的,现在成了搞笑的。”



@大福星

据他透露,最初他们是研发一种新能源汽车侧插式换电的补能技术。这个技术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在特定的结构设计下,电池具备了主动脱离车身的可能性。

“于是我们就想了一个问题,在极端情况下,比如电池发生了热失控,能不能通过弹出避免车辆整体更大范围的损伤。”他解释道,“于是就有了这次电池弹射的功能测试。”

他还进一步解释道,电池弹射并非在所有环境下都会发生,技术系统会综合判定当前环境安全(如无密集人群、非人车混行路段等)时,电池弹射机制才会被激活。

据本刊检索,这家公司并不是第一个研发电池弹射技术的公司。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专利申请信息中,有多起涉及电池弹射技术的专利申请。

比如,2023年,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奇瑞”)就申请了一项涉及到电池弹射的专利技术,其中提到:

“本申请在目标电池出现安全风险时,通过及时弹出该目标电池,防止电池的燃烧或爆炸危及目标车辆以及车内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



@国家知识产权局

顺便一提,除了电池弹射相关技术专利,奇瑞还曾申请过一项座椅弹射技术专利,当汽车发生碰撞时,能够将乘坐人员弹射出去。





@每日经济新闻

当然,申请了专利并不意味着具有现实可操作性。很多新能源汽车公司,都申请了一些脑洞大开实际应用可能性不高的专利。智己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曾申请过“车载植物养护装置及方法”专利,魅族也曾公布过一项“一种汽车驱蚊方法、处理器及驱蚊系统”专利。

有分析称,这些专利可以被视为车企的一种技术储备。

“新能源车是一个全新的物种,它会催生出全新的生态,也会带来全新的问题。”@大福星在另一条视频里回应称,电池弹射是一个应对新问题的方向,但这个技术还处在实验室探索阶段,离真正进入生活还有很远的距离。

看起来很有道理,问题在于,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问题的解决方向已经很明确——在源头解决,而非事后应对。

道理也简单,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如果源头控制不好,要灭的火会越来越多。

02 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

哪个起火概率更大?

这几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太快了。

2024年,上海的设计师李强将他的燃油车换成了新能源汽车。

作为一个设计师,李强喜欢一切新鲜的、有设计感的产品。在他看来,新能源汽车比油车更智能,交互做得更好,这是他选择的重要理由之一。


价格也是李强选择新能源汽车的考虑因素。以前,燃油汽车1公里1块钱,1个月2箱油,就要1000多元。现在他换成新能源汽车,每月充电只需要100多元,换电大概300多元。

和李强有相似想法的人有很多。



@《平凡之路》

2024年,新能源乘用车国内月度零售销量,首次超过传统燃油乘用车。媒体分析称,2025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也将超过燃油车。

不断增长的销量背后,诸多问题也随之出现。电池热失控问题,便是其中之一。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大幅上涨,客观数量多了后相关事故数量也有所增加。”一位新能源行业从业者接受《法治日报》采访时说,而且由于新能源汽车起火后,蔓延速度快,火势比较猛烈,浓烟滚滚,视觉冲击力较强。“这也容易给人留下新能源汽车易自燃、不安全的看法。”

另一位车主王来,经历了多年纠结才最终决定购买新能源汽车。他从2015年就开始关注新能源汽车了,但始终没有下决心。除了担心续航问题,其父母也一直表示反对,尤其是母亲经常用“电车起火”的视频来警示他。“她被那些新闻吓住了。”





@邢台消防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起火的比例是逐年降低的。

央视新闻报道,新能源汽车的火灾发生率从2021年的万分之1.85降低到了2023年的万分之0.96。与此同时,燃油车的起火率则在万分之1.5左右。整体来看,当前新能源汽车的起火率甚至低于燃油车。

2020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也曾发布过相关数据,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起火概率是万分之0.49,2020年是万分之0.26(这也和当年整体出行次数降低有关)。

“我知道汽车在正式上市之前,都要在极端的气候下进行检测。比如说冬天开到漠河开几个月,夏天开到吐鲁番去开几个月,保证汽车能在最严酷的情况下符合国家标准。所以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我不太担心在正常的气候与路况条件下,汽车会轻易出问题。”李强说。



@央视新闻


北京泰宝之星新能源汽车维修中心的张伟也认为,在经历了技术不断更迭升级后,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并没有那么容易发生火灾了。在他接手过的检修车辆中,损毁最严重的,车头完全撞碎,但电池没有起火。

“2025年以后,这种(带保险的)电池出来以后,自燃性大大降低。在我的维修过程当中,暂时还没见过电池自燃的情况。”张伟说。

所谓带保险的电池,是指新能源汽车的保险装置。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测评管理中心副主任陈斌曾在接受采访时介绍,国内电动汽车火灾诱因包括碰撞因素、外部因素及车辆自身因素。其中,碰撞引发的火灾数量约占25%,外部因素约占16%,车辆自身因素占59%。

而张伟则解释,当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加了保险装置后,有一根信号感应线与汽车内置的电脑相接,一旦汽车发生碰撞,电脑收到信号,直接断电,可以有效避免电池正负极短路。

03 标准,不断提高

张伟在检修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电池的各种微小问题也很常见——漏液、鼓包,很多新能源车在行驶一段时间后,电池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他甚至有检修过一辆刚跑了10多万公里,电池就出问题的车。

10多万公里,无论对油车还是新能源车而言,都不算太大的里程数,车辆保养不当的原因,占了很大比重。

“电车就怕放着不用,一直用就不会出现太大问题。如果好几个月不动,电池就会损坏。车辆老是不行驶不工作,电池每天都会衰减,所以一般4S店的新车都会插着充电枪,就是为了防止这个问题。”张伟解释道。





@《根本停不下来》

除了放着不用,频繁使用快充也是损耗电池的常见原因,慢充电桩只有32安,但快充电桩最高可能达到150安,张伟称,快充虽然半小时左右就能充好,但实际上充的电是“虚”的,长此以往,电池也容易受损。

在他看来,电池安全也应该纳入新能源汽车的检修重点项目。

事实上,2025年3月正式实施的《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性能检验规程》中,对于电池安全的标准已经有了提高。其中明确规定了多个必检项目,重点关注动力蓄电池、电气系统和驱动电机的安全性。

北方工业大学MBA客座导师、汽车分析师张翔介绍,国标有推荐性标准和强制性标准。所谓推荐性标准,是指企业或用户自愿执行的标准。而强制性标准,就是所有企业都必须满足这个标准。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都能满足推荐性指标,相关标准自然就会由推荐性指标变成强制指标。

04 为了电池不起火 国家操碎了心

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电池质量确实存在一定问题。

据媒体报道,由于早期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的续航焦虑情绪比较普遍,加之国家补贴也鼓励相关企业提高续航能力,“为拿到补贴,很多厂商盲目追求电池的高能量密度,牺牲了部分安全性。”一位新能源汽车从业者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时说。

2018年前后,伴随着一些新能源汽车起火案例的视频传播,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的“续航焦虑”转向了“安全焦虑”。注意到相关问题后,相关部门也愈发重视起这个问题。



@央视新闻

虽然电动车热失控后起火概率总体小于燃油车,但由于结构不同,电动车一旦起火后,燃烧速度会更快。据钛媒体报道,在一些消防实验、行业分析和社会经验中,油车通常需要3分钟至5分钟才能实现完成燃烧。

而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热失控后,1分钟左右就会完全燃烧,逃生窗口相比油车还是大大缩短。



@央视新闻

这也是国家有关部门,开始强制规定电池热失控后安全时间的原因。

2020年5月,工信部发布了《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3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明确规定,电池系统在发生热失控后,必须为乘员提供至少5分钟的逃生时间(即5分钟内不得起火爆炸)。



不到5年,这个标准,又进一步被强化了。

2025年3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下称“新国标”)由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并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其中,包含了7项单体测试和17项电池包或系统测试项目,而快充循环后安全、热扩散以及底部撞击这3项为新增或重要修订项目。

在技术要求上,由老国标中“着火、爆炸前5分钟提供热事件爆炸信号”修改为,电池在发生热失控后至少2小时观察期内无起火、无爆炸(仍需报警),并且所有监测点温度不高于60℃。

而且,此次标准修订,“不起火、不爆炸”也被首次列为强制性要求,被业内称之为“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

据悉,目前国内已有电池生产厂家达到该项要求。

显然,伴随着国家对电池安全标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电池弹射术就更加没有用武之地了。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94 Seconds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