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俄羅斯: 普京為何侵烏?默克爾開口 東歐炸鍋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德國前總理默克爾在接受匈牙利媒體《游擊報》訪問時稱,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負有部分責任。


默克爾在訪問匈牙利的時候接受了這家媒體的采訪。她在采訪中表示:“2021年6月,我感覺普京不再認真對待《明斯克協議》,因此我希望建立一種新的形式,讓我們能夠以歐盟的名義直接與普京對話。”

《明斯克協議》簽署的目的原本是為了結束烏克蘭俄羅斯之間的頓巴斯戰爭。


默克爾在采訪中說,2021年6月舉行的歐洲理事會會議上,她和法國總統馬克龍提議與其他領導人進行直接談判,以應對俄羅斯烏克蘭邊境附近的集結。但是,“並非所有人都支持這一舉措,尤其是波羅的海國家,波蘭也反對。”她說道。

默克爾說,這些國家“擔心”“我們不會制定共同的對俄政策……無論如何,(與普京的對話)並沒有發生。後來我卸任了,普京的侵略開始了。”

她還暗示,新冠疫情也是普京決定發動全面入侵的原因之一。她表示,封鎖意味著歐盟領導人與普京之間定期的面對面談判“無法實現”,“如果不能會面,如果不能面對面討論分歧,就無法找到新的妥協方案。”

默克爾的這番言論引起華沙和波羅的海國家的不滿。長期以來,波羅的海地區一直為德國俄羅斯構成的主要安全威脅的自滿態度感到不滿。



默克爾回憶道,2021年她和馬克龍提議直接談判,以應對俄羅斯烏克蘭邊境附近的集結,遭到波羅的海國家和波蘭的反對圖像來源: Noah Wedel/IMAGO


據Politico報道,拉脫維亞前總理克裡什揚尼斯·卡林什說:“我一直告訴她(默克爾),你不能‘真誠地’與普京打交道,但她認為波羅的海國家錯了。” “我很清楚默克爾的觀點,但令我驚訝的是,在烏克蘭發生了這麼多事之後,她竟然仍然這麼想。”

愛沙尼亞外交部長馬爾古斯·查赫克納在社交媒體X上表示,俄羅斯對這場沖突負有全部責任。“俄羅斯烏克蘭發動戰爭的唯一動機只有一個:它拒絕接受蘇聯解體的事實以及它永不放棄的帝國主義野心。” “俄羅斯應獨自對此次侵略負責。”

波蘭前總理馬特烏斯·莫拉維茨基也在X上表示:“安格拉·默克爾通過她一次輕率的采訪,證明了她是過去一個世紀以來對歐洲最具危害性的德國政客之一。”


延伸閱讀:默克爾:俄烏戰爭爆發前東歐4國阻歐盟俄羅斯對話

來源:香港01

德國前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上周接受專訪時稱,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與波蘭2021年曾力阻歐盟就俄烏問題與俄方直接談判,其後俄烏戰爭於翌年爆發。外媒10月6日報道,相關國家的政治人物紛紛批評默克爾的言論,認為她將戰爭責任歸咎於波羅的海三國及波蘭。

美國《政治報》(Politico)歐洲版報道,默克爾受訪時稱,她於2021年6月感覺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又譯普京普京)不再認真對待尋求終止烏東地區沖突的“明斯克協議”(Minsk Agreement),因此她當時希望建立一種新模式,讓歐盟能夠直接與俄方對話。

默克爾稱,波羅的海國家及波蘭因擔心歐盟成員之間無法就對俄策略達成共識,而反對上述構思。她表示:“無論如何,這(歐俄對話)並沒有發生。然後我離任,然後普京的侵略就開始了。”

盡管默克爾未有直接將戰爭爆發的原因歸咎於東歐國家,但相關國家的政治人物對此感到不滿。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已經有 2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共有 2 人參與評論    (其它新聞評論)
    評論1 游客 [五.教.子.不] 2025-10-07 11:14
    默大媽以為她能hold住普帝的野心,就像西方以為能改變共黨的初心一樣幼稚。連“難民”都應付不了政客,指望其能“看家護院”“守住價值觀”?恐怕是想多了
    上一頁1下一頁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27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1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