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印度: 印度主播懟加拿大網友:太晚了四周全是我們的人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在很多時候,一個國家的確無法輕易把移民“送走”。不只是法律上難,經濟上也“離不開”。


放眼歷史,許多國家的崛起正是依賴移民而來的。

19世紀的美國,是中國勞工修起了太平洋鐵路,是意大利、愛爾蘭移民壘起了一座座城市。




二戰後,美國的科研體系之所以迅速騰飛,靠的是逃離納粹德國歐洲科學家,包括愛因斯坦、費米、馮·諾依曼在內的大批移民奠定了“科技立國”的基石。



左至右:愛因斯坦、費米、馮·諾依曼

時至今日,美國底層許多最辛苦、最少報酬的工作,依然由移民甚至是非法移民承擔。他們是農場的背影,是養老院的身影,是建築工地上沒人願幹的重活。


可以說,在勞動力短缺、人口老齡化加劇的今天,移民不僅是補位,更是兜底。

移民也不是沒有代價。

移民湧入過快、集中定居、形成語言與文化隔離,原住民的“不適感”是實實在在的。當資源分配出現爭議、身份認同模糊、政策失衡,一些地區的“多元”就可能變成“分裂”。


移民不是問題,但失控的移民政策、缺位的融合機制,的確會成為問題。

諷刺的是,今天在鏡頭前高喊“離開我們國家”的,有些本身就是從歐洲漂洋過海來的移民後代。就連當今美國大統領川普,他們家也不過是19世紀末從德國移民來的。

美洲大陸原本屬於誰,他們大概早就不記得了。



美國總統川普其祖父弗裡德裡希·川普為逃避兵役於1885年從德國萊茵蘭-普法爾茨州卡爾施塔特移民紐約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73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