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催生"大軍出動 生育的春天來了?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為了“催”人生娃,中國各省都拼了。


——有人卷假期,西藏推出365產假領先全國,結果就在今年1月,湖北宜昌表示:不用到祖國的大西北,宜昌適齡婦女照樣擁有1年超長產假

——有人卷津貼,魯迅老家浙江紹興,三孩津貼一次性2萬,3周歲前再每年補助1萬,總共可以領5萬;湖北天門老鄉再次表示不服:


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分別可享受9.63萬元、16.51萬元補助,遠高於目前其他地區1萬-2萬的補貼力度,補貼疊加後總數更是全國天花板級別,有人喜氣洋洋地曬出了18萬元的購房補貼!

——有人卷行動力:打電話、發短信,爭當“催生員”:

“你有生孩子的打算嗎?”

“上一次來月經什麼時候?”

“小孩兩歲了可以備孕了”

更有西安市衛健委和計生協,在七夕之夜,發出短信祝福:

“願您愛情甜蜜、適齡婚育、優生優育……賡續中華血脈,共擔復興重任!”



在全國人口三連降,總和生育率僅高於韓國之際,一場浩浩蕩蕩的“催生”運動,已經吹響號角。

01

生娃發錢,已經不稀奇了。

但如果告訴你生娃最高可補貼31.75萬,你心動嗎?

2024年12月,福建一地官宣“天價”補貼——生三孩最高補貼31.75萬元!



仔細一看,發現也不是直接發錢,還帶點“水分”:

生育三孩補貼1萬元

購房補貼10萬元

連續3年給予免費購買計生家庭意外傷害保險,全家保障20萬元

以及生育休假期間企業每月發放不低於1500元的補貼,縣財政給予企業7500元補助

相比之下,湖北天門,來真的。

天門市衛健委負責人介紹,“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可分別享受9.63萬元、16.51萬元補助。”

進城農民、產業工人、引進人才,可享受6萬元購房補貼,如果三孩,疊加後能拿到22.51萬元;

雙職工教師、醫務人員,可享受12萬元購房補貼,如果三孩,疊加能拿到28.51萬元。



其中孕媽媽還可享受基因篩查減免費用1000元,分娩補助300元,一次性生育獎勵3000元,產假補助4800元……

有人說,不生孩子是差這點錢嗎?

有的地方,可能還真是。

根據天門人均收入31086元/年計算,各種生育補貼的錢,相當於3~7年左右的工資。

再看當地房價二手房5000元/㎡左右,新房4000元/㎡出頭,拿著十幾萬的補貼去買個三室一廳,感受不能再好。



同樣發錢積極的,還有湖北一個村,全國很多地方的積極性,可能都不如宜昌市伍家鄉共同村。

這個長江之濱的村落,因為靠近宜昌東站,距離宜昌市區僅有10公裡,近年在城市東拓的帶動下,已經高樓林立,從負債走向了富裕。

口袋鼓鼓的人們決定,造福後代:給村裡添丁增口的二孩家庭獎勵2萬,三孩家庭獎勵5萬,由村委會出資。

可以說,發錢“催生”正成為一股潮流。

據國家衛健委,目前全國已有23個省份在不同層級探索實施生育補貼制度,哪怕出手不夠闊綽,只能拿出兩千、五千、七千的獎勵,但也總歸是表示了心意。



金錢鼓勵之外,一些地方則在假期和其他福利上面,做起了文章。

福建一地推出一人生娃,全家沾光,產婦的父母、子女都將免費乘坐公交車,免費暢游當地景點,坐索道都不帶花錢的那種。



上海推出“生育友好崗”,重點引導“生產制造、住宿餐飲、居民服務等行業,及平台經濟、數字經濟、文創經濟、銀發經濟等新經濟形態”踐行彈性上下班、居家辦公、靈活休假的柔性管理,前提是:



有個12歲以下的娃。

還有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掀起的產假延長潮,“全面二孩”實施之前,全國各地大多只有98天的產假,但是這幾年,均水漲船高,起步線已經來到158天,比過去多了2個月。



女性法定產假天數,圖源: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中國生育率變化:挑戰與對策》

各省市更是“沒有最高,只有更高”。

第三梯度的吉林、黑龍江、甘肅、重慶、廣東,都放出了178天-180天的假。

第二梯隊,海南、河南、江西、青海,比大多數地區也多了一個月的假期,在188天至190天之間。

第一梯隊,則當屬西藏,整整一年帶薪休假,一騎絕塵,目前只有湖北的宜昌市緊跟步伐。



與此同時,寶爸的陪產假,也水漲船高。

全國盤點來看,對寶爸最友好的,當屬以下五省:

江西、雲南、河南、安徽、甘肅、西藏

他們可擁有30天的陪產假,陪媳婦坐月子、陪子女體驗初來世界的新鮮感,都不耽誤。

最“摳搜”的則是上海,在全國普遍15天-20天時,它依舊紋絲不動,執行10天的陪產假,且全國僅此一例。

02

為什麼全國各地爭先恐後在加碼生育政策?

很多人沒有注意到,2024年10月,生育問題被擺上了最重要的位置,升格為“一把手工程”。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若幹措施》明確要求:

各地要堅持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堅持和完善目標管理責任制,加強統籌協調,加大投入力度,精心組織實施

如此高規格對待生育,有人問有這個必要嗎?我們的人,似乎還很多啊。

但現實情況,遠比我們想象的嚴峻。

拿2024年來說,出生人口突然逆轉,人口出生率為6.77‰,相比上年大增52萬人,達到954萬人。

但人口學者梁建章提到,考慮到因新冠疫情推遲的生育得以補償的效應以及龍年生肖偏好,2024年出生人口應該超過1000萬,但實際僅為954萬人,意味著生育率下滑依舊在加速。

按照聯合國發布的人口報告預測,中國人口將在2054年降至12.15億,2100年“折半”降至6.33億。



人口銳減,進而需求萎縮、投資低迷、產能轉移、農村和小城鎮沒落甚至消失……一系列副作用顯現。

所以,人口問題,當之無愧是國之大事。

於是我們看到,發錢、放假之外,為了激起人們的生育欲望,許多地方回歸傳統:大搞宣傳。

“網紅”城市長沙,驚險“嫁校”,貼出“生三胎最牛”“輔導作業最牛”“我願意帶崽”等標語,“健康中國”發布“科普”文章,傳播《女性生孩子的四大好處》:

懷孕可以緩解痛經

減少子宮肌瘤發生

預防腫瘤以及

讓女性更聰明



全國上上下下發動打電話催生、發短信催生,關懷程度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你有生孩子的打算嗎?”

“上一次來月經什麼時候?”


“葉酸吃了沒”

“小孩兩歲了可以備孕了”

2024年以來,這樣的場景,在四川、湖北、福建、江蘇等地均頻頻出現。

各地網友還紛紛曬出自己收到的“催生短信”,哪怕是人口第一大省廣東和戶籍第一大省河南,照樣發起了“生育力評估”、“生育援助治療補貼”、“優生優育普查”、“備孕篩查”等短信。

最令人破防的,可能還是歷史名城陝西西安,在傳統情人佳節七夕之夜,市衛健委和計生協會發出短信祝福:

“願您愛情甜蜜、適齡婚育、優生優育……賡續中華血脈,共擔復興重任!”



可以預見,接下來的幾年,會有更加多樣甚至激烈的“催生”方式湧現。

只是,發補貼、打電話、發短信、放長假,到底能不能提高生育率呢?

03

影響中國人生不生孩子的,一是錢的問題,二也有錢解決不了的問題。

“育媧人口研究”曾經算過一筆賬,將生育、養育、教育、機會等成比相加,發現全國家庭0-17歲孩子的養育成本平均達到:

53.8萬元。

乍一看,53.8萬元似乎沒有多離譜,但按照2024年的國民平均收入來看,這相當於一個城裡人要不吃不喝幹10年,農村人幹23年,才能把孩子撫養成人。



如果孩子還要上大學、考研究生,這筆費用還會繼續攀升,平均在68萬元以上。

上海北京等地更加離譜,雖然賺的多,但是花得也多,養育成本動輒上百萬,許多中國人需要奮斗三四十年,才能攢夠這個數。



對於那些發放幾千幾萬的育兒補貼城市,就像網友說的,“給你5元購物券你願意買法拉利嗎?”“以後數學補兩節課就沒了。”

所以這一點上,各地可能還要再下下決心,比如像天門那樣,把房子、票子的問題都解決,可能才能迎來17%的生育率暴漲。

另一方面,還有生育環境的問題。

拋開幾百塊一節課的培訓班,十幾萬的國際名校夏令營不談,“孩子有一半概率上不了高中”“大學畢業月薪三千”的新聞就足以嚇退一堆人。

還有職場環境,拿上海新規來說,人們的第一反應是,“能做到的有幾個?”,最後感慨一聲“連發到工作群的勇氣都沒有”。









動輒180天、365天的產假,在一些地方,不僅沒有獲得女性喝彩,反而引起了女性擔心:自己生個娃回來會不會連工作都沒了,用人單位的性別歧視會不會加劇?

簡單來說還是如何推動落地的問題。

當通篇讀完上海《關於開展“生育友好崗”就業模式試點工作的通知》,你會發現,推動這場“生育友好崗”執行的,都是人社局、總會、婦聯,而沒有稅務、財政等部門的影子。

可是《通知》的內容,彈性上班、居家上班,無不與工作效率、公司效益相關。

如果沒有考慮企業的處境,企業又如何有動力去主動推行?

此前黑龍江、四川、安徽、福建等地推出的“媽媽崗”,同樣引發不小爭議,比如崗位多是餐飲服務員、工廠工人,對於“白領”女性而言,深感背刺。甚至被認為是將育兒職責推向了母親一方,而忽略父親的育兒職責。

在這件事上,瑞典倒是值得學習,特設“爸爸月”,享有3個月的帶薪陪產假,還有長達13個月的育兒假。甚至休得越多,得到的津貼還越多。

難怪瑞典的母親十有八九能在生育後返回職場,成為世界上婦女就業率最高的發達國家之一,歸根結底,還是“拿鐵奶爸”給力。



所以歸根結底來說,生育率提高的那天,或許就是社會氛圍徹底轉變的那天:

大家一提到生孩子,想到的不是因為誰來帶而爭吵,不是孩子考不上高中、找不到工作,而是——

丈夫主動,妻子理解,孩子歡聲笑語,哪怕將來送外賣、修水管都能受到尊重和認可。

如此,總有一部分人,會先“生”起來!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03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