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重蹈房地產覆轍 又一支柱產業要崩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中國新能源汽車業產能過剩,引發“零公裡二手車”“汽車墳場”等亂象叢生,車企幾乎無利可圖,而中共政策正是其始作俑者。分析師們認為,中國汽車業將重蹈房地產和光伏產業的覆轍,唯一的出路是讓許多車企倒閉,但地方政府會提供支持極力避免車企倒閉,使汽車市場陷入惡性循環。


逾七成二手車經銷商虧損 新能源汽車陷惡性循環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28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上半年73.6%的二手車經銷商陷入虧損。在《2025年上半年中國汽車流通行業報告》中,今年上半年,二手車交易量有所增長,但均價卻出現了下降,成交均價從2024年同期的61,180元(人民幣,下同)降至53,673元,跌幅達12.3%,呈現量升價降態勢。而新能源車的銷量占中國汽車銷量的36.7%。


此外,二手車庫存壓力增大。2025年6月,二手車平均庫存周期延長至43天,庫存周期30天以上的企業占比提升至35.6%,顯示出車商經營壓力仍在加大。

咨詢公司AlixPartners預測,到2030年,中國129個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品牌中,只有15個能夠實現財務可行性。

中國電動車初創公司小鵬汽車CEO兼聯合創始人何小鵬在2023年預測,到2030年,一家車企要想生存,年銷量必須達到300萬輛,而最終只有八家企業能做到。小鵬汽車2024年僅僅賣出19萬輛。

中國汽車的價格戰已進入第三年。一些分析師認為,唯一的出路是讓許多車企倒閉。但許多官員抗拒這種“硬手段”,因為可能導致大規模裁員和消費下滑。

研究機構世界大型企業聯合會中國中心首席經濟學家張裕涵(Yuhan Zhang,譯音)表示,這導致汽車制造商和地方政府陷入惡性循環。他說:“它們互相影響、互相強化,這可能會使市場陷入惡性循環。”

地方政府和車企深度綁定 堅持不退場

今年6月,廣州市政府發布政策文件,表示希望培育多達三家新能源汽車企業,每家年產能達到50萬輛。作為回報,廣州承諾每家企業在三年內新建生產線並生產10萬輛車時,每年可獲得最高5億元人民幣(約7000萬美元)的獎勵。


政策文件顯示,從2023年至2025年,至少還有六個地方政府公布類似政策,鼓勵車企擴大產能。

中國最大的卡車制造商之一三一重卡董事長梁林河表示,中國的汽車制造商即使虧損嚴重,也要繼續銷售和生產,因為這可以確保現金流,而現金流對於生存至關重要。他告訴路透社:“這就像騎自行車:只要你繼續踩踏板,你可能會感到筋疲力盡,但自行車仍然保持直立。”

不僅地方政府,中共國資委同樣為汽車央企撐腰,擴大產能。


2024年國有車企如長安、東風和一汽在電動車競爭中落後於民企時,國資監管機構宣布,希望國企擴大市場份額和產量,而不是關注盈利。今年7月,長安汽車宣布,到2030年將新能源汽車銷量提高四倍。



(示意圖)

長期產能嚴重過剩 將重演房地產業的劇烈動蕩

與此同時,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業產能過剩問題長期存在。近日,新能源汽車大量出現在類似TikTok的社交媒體網站上,以低價甩賣的形式出售。還有一些嶄新的車輛被貼上“二手車”的標簽,然後運往海外,還有一些最終被遺棄在雜草叢生的汽車墳場裡。

路透社的近日調查發現,中國車企正努力實現受政府政策而非消費者需求影響的生產目標。業內高管表示,這使得所有的中國汽車制造商都幾乎無法盈利。中國電動汽車的起售價不到1萬美元,而美國電動汽車售價低於3.5萬美元的車型寥寥無幾。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4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