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B站出品,開播即9.9分,這部專為孩子拍攝的閱讀指南周末必看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本文授權轉自:少年商學院


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讓我們在這個世界以外,還擁有無數個平行世界。可以說,閱讀給我們打開了現實世界的另一扇窗,讓我們看到了更多不同的可能。

但過去,我們可能會更著眼於書中的故事和人物。所以今天學院君推薦給你一部紀錄片,能夠帶我們了解到一切與閱讀有關的故事——《但是還有書籍》。




這部紀錄片獲得了第30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電視紀錄片”,以及第26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系列紀錄片提名。剛上線時,在B站就拿下近乎滿分的9.9分,現在累積播放量接近千萬,豆瓣評分也高達9.2分。



紀錄片一共5集,每集30分鍾左右,短小精悍,每集會從各種愛書之人的角色切入,跟大家聊“書與閱讀”的話題,編輯、譯者、舊書商、藏書家、繪本作家、書籍設計師、閱讀推薦人等。視角和故事新鮮有趣,家長和孩子都適合看。



繪本的奇妙世界

這部紀錄片最近真的很火,不僅僅是因為有著名演員胡歌的配音加持。

有人說,這部紀錄片,雖然短短5集,但是不折不扣的圖書“種草節目”,自己在裡面發掘到了很多寶藏書單。更有人說,看完這部紀錄片,自己漸漸地沒那麼焦慮不安了。

那接下來,就從我最喜歡的第3集《繪本中的奇妙王國》開始給大家分享。

繪本,是成人送給孩子的一份禮物。

每位父母都想自己的孩子從小就熱愛讀書,繪本,可能是大多家長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第一步。





而在國內知名繪本推廣人粲然看來,繪本是抵達孩子們內心的魔法之舟。它們或者以數字和顏色的游戲,或者以極富沖擊力的畫面,或者以音樂一樣的詩句,讓孩子們接近最高級的美和想象力,探尋生命的真相。

她分享了自己跟兒子米尼看繪本的經歷。從兒子出生開始,粲然就跟他一起讀繪本。也是因為兒子,讓她漸漸感受到了繪本神奇的魔力。兒子兩歲開始,就有自己創作一些小詩,粲然從中也感受到了兒子對世界敏銳的感知力。



比如說,孩子有一個作業是要求寫“彩色的夢”。他是這樣寫的:



按照成年人的理解,彩色一般意味著“五彩繽紛”,但是米尼卻說:“我覺得彩色就是眾多單調顏色裡面一個顏色。”

孩子看待世界的視角,總是會給我們帶來驚喜。



不知道大家帶孩子讀繪本的初心是什麼,識字?豐富孩子對世界的認知?無論是哪種,最重要的是,在讀書的過程當中,可以跟著孩子一起去經歷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只有這樣,他們心靈的詞匯才會五彩繽紛。

如果說父母是孩子游歷繪本世界的陪伴著,那繪本創作者們則以兒童的尺法,編織著一個個微渺又浩瀚的世界,這個世界光怪陸離,千奇百怪,卻有著最根本的真實。

熊亮,是國內知名的繪本創作者。曾經他以熊暗為筆名,主要創作成人繪本。但女兒的出生,讓他有了新的想法——為了給自己的孩子做繪本看,開始創作兒童繪本。

從做第一本兒童繪本開始,他就覺得它比成人繪本有意思多了。

他堅持認為,“兒童不帶著先入為主的經驗,而是以一個全新的視角看待世界。”

繪本必須得有圖文結構,所以熊亮才覺得,自己在做兒童繪本的時候,感覺自己像是在用圖像去進行詩歌寫作的狀態。



為了構建一個美輪美奐的奇幻世界,熊亮采用了前所未有的細膩筆觸,希望以豐富的細節營造出電影般的畫面感,給孩子們帶來全新的閱讀體驗。

比如說,在《游俠小木客》中,他創造了一個神奇的森林家園,各種奇妙有趣的生命棲息其中。熊亮希望孩子們在這個世界裡擁有無盡的好奇心,跟隨小木客一起冒險,一起認識自然的參差百態,學會與萬物融洽共處。

繪本創作者們以想象力搭建起一座座橋梁,讓孩子們得以跨越語言、文化和年齡的界限,去認識這個世界,也為成人打開了一條與孩子們溝通的秘密通道。

最後繪本這一集,有一段話我非常贊同,分享給大家:

童書是非常非常有力量的,它的力量並不是征服一個王國,或者是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它的力量是它總是能在微小的事物上面呈現它的魔法。就是像孩子的心一樣,像小草萌芽一樣。 只有孩子的心靈被這樣的事物潤澤過,它真正的魔法才會產生,這樣的魔法會支撐他們在最叛逆的時候,在心裡最有失敗感的時候,在遇到孤單和死亡陰影的時候,去支撐他們選擇真正近乎心靈最光明的事物的那一條路。 所以我覺得,這就是繪本共讀的,父母給到孩子或者成人世界傳遞給孩子的最大的祝福。

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在“繪本的奇妙世界”中盡情玩耍。“書中萬有奇妙,而你們,都是故事的孩子”, 讓我們一起來守護孩子們的童心吧。



那些與書有關的精彩故事

“書本身是一個故事,寫書的人身上又有個故事,書的流轉又是一個故事。所以其實你買了一本書,你不是收獲了這本書,你收獲了好幾個故事。”

看完一書後,跳出書中故事本身,你會發現,其實還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圖書編輯和譯者,都是一群隱於書背後的人。他們每天穿梭於字裡行間,鑽研著逗號句號的學問。

聽起來很高大上,但在資深編輯朱岳看來,寫小說是當上帝,做編輯是當雜役。



所以他一直只是把編輯當做養家糊口的工作,沒多大激情。直到他遇到一本書——《寂寞的游戲》


作者是袁哲生,被張大春譽為“撐起 21 世紀台灣小說江山的兩位作家之一”。他39歲就自殺了,而這本書是他的遺著。

或許是同齡人的感召,他覺得這本書值得被更多人看到,而且並不亞於任何西方大師的作品。所以,他不斷地尋找同事的幫助,不遺余力地推廣這本書。





終於,這本書憑其生命力獲得了媒體推介,贏得了眾多讀者,並獲得了 2017 年“新京報·騰訊年度十大好書”等多個獎項。這次成功,賦予了《寂寞的游戲》新的生命,也讓朱岳最終找到了編輯的真正價值。

從不遺余力地挖掘新作品,到不擇手段地推銷書,他希望以好作品來抵抗語言和文化的劣化,以努力讓純文學在商業上能夠運轉下去。



朱岳手繪自畫像

為了讓好書、好故事面世、被更多人看到,編輯真的煞費苦心。

俞國林從事古籍整理編輯18余年,前後折騰了13年,只為編輯出版《鄭天挺西南聯大日記》——歷史學家、西南聯大總務長鄭天挺在西南聯大時期日記的整理本。

這本書不只是一部個人史,更是一部西南聯大史,為研究抗戰時期的社會經濟生活,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所以,對俞國林這樣的編輯來說,雖然做的一向是為他人做嫁衣的工作,但當他們以細小而綿密的針腳,連綴起那些被歲月塵封的文獻,為讀者編織出一條條通往前人思想的小舟,便是作為編輯的高光時刻。



紀錄片中,還有很多書背後的故事,值得我們一一發掘,比如說花了11個月翻譯《百年孤獨》的范曄老師,他詩意流暢的翻譯風格,讓《百年孤獨》這本書一度占據暢銷書榜首位;






比如說在藏書人、書販、舊書店之間“奇幻漂流”的二手書,背後有哪些被我們忽略的故事,又牽扯出了哪些奇妙的緣分?大家可以從紀錄片中尋找答案~



別開生面的閱讀指南

我們總是戲謔,現在到處充斥著“快餐文化”,什麼都追求快速和效率,人們在五花八門的生活中應接不暇,難以靜下心來好好讀一本紙質書。

如何在擁擠與喧囂中找到合適的閱讀姿勢?如何在碎片化的時間裡,開辟出一個精神角落?

一些愛書人,以不同的方式為我們展現了這個時代珍貴的閱讀風景,提供了一份別開生面的閱讀指南。



編輯朱利偉就在忙碌生活中開辟出自己的閱讀小天地——利用每天上線通勤的一個多小時,在擁擠的車廂和喧囂的人群中,一年讀完了幾十本書。

不僅如此,她還找到了很多“同類”, 地鐵上和媽媽一起讀《窗邊的小豆豆》的小朋友、偷看隔壁陌生人的電子書、每次都帶小馬扎上車的書迷、教孫子讀《聲律啟蒙》的老人......諸如此類的場景還有很多,所以她還特意在豆瓣上建了個叫《地鐵上的讀書人》相冊。



久而久之,她的相冊已經有一千多照片了,並因此在“新京報 2018 年度好書致敬禮”中,獲得了“年度閱讀場景”的致敬獎項。新京報的頒獎詞也特別貼切:

在手機壟斷都市人精神生活的今天,在熙來攘往、擁擠不堪的地鐵上讀書,或許是最沒有儀式感的閱讀場景。 但他們的存在提醒我們,閱讀如同柴米油鹽,都是生活本身。 我們致敬朱利偉和她鏡頭內外地鐵上的讀書人。





小隱,B 站知名讀書 up 主。通過推薦書單、分享讀書方法,她在 B 站上收獲了數十萬粉絲。兼具廣度和深度的閱讀品味,讓她被許多觀眾稱為“移動的書單”。



小隱對書的熱愛,源自童年。因為母親是語文教師,小隱從小就與書為伴,六七歲時,她已是圖書館的常客。

六歲的時候,就已經自己揣著借書證跑到市裡的圖書館,看一天書,然後再借兩本回去。

從那時起,小隱便養成了時常逛書店和圖書館的習慣,哪怕在電子書、網購普及的今天,她仍然保持著每月至少逛一次書店的節奏。

從第一期視頻開始,從推薦書單到讀書報告,從新書開箱到逛書店,她讀書視頻的形式越來越豐富,主題也越來越多元。



靠這些輕松有趣而又不乏深度的讀書視頻,小隱點燃了一大批觀眾對於閱讀的興趣,也擁有了越來越多的粉絲。

但在為此欣喜的同時,小隱也一直警醒自己,不要落入意見領袖的 “圈套”。她希望分享讀書視頻的意義,是讓大家學會獨立思考,而不是強行灌輸思想。

新技術和新媒體的出現,使人們的閱讀內容、閱讀媒介和閱讀習慣都變得越來越多元化。

快餐式、碎片化的淺閱讀,已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如何順應時代,又不被潮流裹挾,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尋找和分享自己的讀書之道,試圖在堅持深度閱讀的同時,開辟出閱讀的更多可能性。

就像片中所說,看紀錄片不是目的,閱讀才是。

-每日教育新知-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6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7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