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中国院士研究颠覆大众认知"晒太阳补钙无效!"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冬天晒太阳补钙?其实没用!”9月27日,在中国科学院院士、301医院激光医学中心主任顾瑛的演讲中,一句颠覆大众常识的结论,让2025省级预防医学会学术会议暨广东公共卫生论坛的听众倍感意外。这位深耕激光医学领域数十年的专家,通过一系列扎实的调研数据与创新研究,揭示了中国人维生素D缺乏的严峻现状,更带来了突破传统的科学补充新方案——窄带 LED光疗技术,为全民健康补上 “维生素D短板” 提供了新思路。




顾瑛院士团队关于人群中维生素D水平的研究96%中国人维生素D不足青壮年、户外工作者也不例外


“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我们终身维生素D水平都达不到健康标准。” 顾瑛院士一开场,就抛出了一组令人忧心的调研数据。

在2024年,顾瑛院士团队抽检山西48-77岁老年人调查中,554 名受访者里,按美国内分泌协会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的疾病诊断标准,血清维生素D≥30ng/ml属于正常,17例合格(合格率仅 3%),不足为9%,缺乏为61%,严重缺乏占27%(20-30ng/ml属于维生素D不足,<20ng/ml为维生素D的缺乏,<10ng/ml属于严重的维生素D的缺乏)。更令人意外的是,本应维生素D水平更高的青壮年群体,情况同样糟糕。顾瑛团队选取66名18-25岁大学生,在暑假(全年维生素 D 水平最高时段)检测,结果无一人达到≥30ng/ml的标准。

2012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更显示,我国成年人维生素D达到 30 纳克低标准的比例仅 4%,意味着96%的中国人存在维生素D缺乏、不足甚至严重缺乏。且女性缺乏程度更重,整体水平低于欧美人群,还会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

“有人觉得‘晒太阳多就能补够维生素 D’,但事实并非如此。” 顾瑛院士补充道,2024 年团队在三亚调研4129名21-50岁户外工作者(码头装卸工、环卫工人、农民、渔民等),结果显示男性维生素D达标率仅 60%,不足占35%;女性即便皮肤被晒得黝黑,达标率也仅15%。“三亚是中国光照最充足的地区之一,连这里的户外工作者都难以达标,可见问题有多普遍。”



口服维生素D补充剂 图/视觉中国

维生素D不只“补钙”它调控体内2000 +基因

“很多人只知道维生素D能补钙,却不知道它对健康的影响远超想象。” 顾瑛院士指出,维生素D不仅是维持骨骼健康的关键,调控食物中钙的吸收、排泄与骨骼沉积,还与肌肉韧带健康、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直接相关,心脑血管病的高发与严重程度也与其长期缺乏有关。

更关键的是,维生素D本质上还是一种“激素”。“它的缺乏会引发糖尿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疾病,干扰整体代谢。” 顾瑛院士强调,维生素D还决定着先天与后天免疫功能,直接调控200多个基因,间接影响2000多个基因,“人体细胞每一个周期的健康与功能,都离不开维生素D。如果长期缺乏,多种疾病的发病风险都会升高。”



其中,育龄期妇女与儿童是维生素D缺乏的 “重灾区”。顾瑛院士解释:“产妇维生素 D水平若<40ng/ml,母乳中就没有足够的维生素D供婴儿吸收;只有达到50ng/ml以上,才能满足婴儿生长需求。而儿童缺乏维生素D,会直接影响骨骼与肌肉发育,婴儿期每天需补充400国际单位,青少年则需600国际单位,与成年人维持量相当。”



阳光中能合成维生素D的紫外线很少


饮食仅能补 20%冬天晒太阳 “无效且有风险”

“既然维生素D这么重要,为什么大家还普遍缺乏?” 面对听众的疑问,顾瑛院士剖析了传统补充方式的局限性。首先是饮食补充。“人体所需维生素 D,通过饮食最多只能满足 20%,中国人饮食结构下,实际只能补充5%-10%;若真想靠饮食补到20%,很可能导致高胆固醇血症。” 顾瑛院士说。

其次是晒太阳补充。 这一被大众视为“最天然”的方式,实则存在诸多误区。“人体90%以上的维生素D来自阳光,但现在全世界人都缺,核心问题出在‘光’上。” 顾瑛院士解释,三大因素导致晒太阳补维生素D效果大打折扣:一是人类穿衣服后,体表暴露面积过少;二是现代生活方式下,户外时间大幅减少;三是工业化带来的空气污染,会阻挡合成维生素D所需的紫外线。

更颠覆认知的是,并非所有阳光都能合成维生素 D。“阳光中的紫外线分 UVA、UVB、UVC 三段,UVC 在大气中已被过滤,在医院只有紫外线消杀灯才有;UVA 占阳光紫外线的97%以上,却和维生素D合成毫无关系,反而会导致皮肤老化、增加致癌风险。” 顾瑛院士强调,真正能合成维生素D的是 UVB 中的特定波段(最长的波长在317纳米),“中国北方冬天阳光中UVB最长波长为319纳米,根本无法合成维生素 D,而且合成效率比较低,不到20%。因此,冬天晒太阳只能取暖,谈不上补钙。”

即便在光照充足的夏天,合成维生素D的UVB也“稀缺”—— 顾瑛院士找出,在三亚的夏天,中午12点,空气质量最佳时,阳光中能合成维生素D的UVB仅占3%,“靠晒太阳补够维生素D,效率极低,还得承担皮肤损伤风险。”


而口服补充剂同样有局限。“消化道最多只能吸收20% 的维生素D,这是生理安全上限,就像桥只能过20吨的车,强行超量补充(如部分医生建议的1万国际单位),会导致高钙血症,不少老年人已因此中毒,却没解决骨质疏松问题。” 顾瑛院士说,常规安全剂量(成年人600国际单位/天)补充,4-12周还会遇到“平台期”,无法让维生素D水平持续达标。



晒太阳补钙被顾瑛院士团队质疑 图/视觉中国

窄带 LED 光疗技术安全高效补维生素D

“既然传统方式走不通,我们就从技术上找突破。” 顾瑛院士团队历经5年研发,联合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攻克发光材料难题,终于发明了窄带LED光疗技术,让光源发光精准落在维生素D合成效率最高的UVB波段,解决了“补得够、又安全” 的核心难题。



“太阳光中能合成维生素D的UVB仅占3%,而窄带LED光源,这一比例超过90%,效率大幅提升。” 顾瑛院士强调,更关键的是安全性:“北京冬天太阳光紫外线剂量为760微瓦/平方厘米,而窄带LED光源的设备仅需8微瓦/平方厘米,比自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还低95倍,因此不会损伤皮肤和眼睛。”

临床试验更验证了其效果。团队选取120名老年人,开展4周光疗试验:每周5天,每天20分钟,共20次治疗。结果显示,所有受试者维生素D水平平均提升72%。

“这项技术对特殊人群尤其友好。” 顾瑛院士介绍,肝肾功能障碍、消化道不好的患者,无法通过口服吸收或体内合成维生素D,光疗成了他们的“理想选择”;养老院的卧床老人可使用光疗床,社区居民可共享光疗椅,追求私密的家庭还能选择光疗垫、光疗服,“设备已获得国家创新医疗器械注册证,已经正式上市,并且在301医院有使用,它能便捷地用于家庭和社区,为全民维生素 D 补充提供支撑。”

“补充维生素D就像吃饭,是终生需求。” 顾瑛院士最后呼吁,希望大家重视维生素D缺乏问题,摆脱“冬天晒太阳补钙”的误区,通过科学方式补足“健康短板”,“未来,我们还会继续优化技术,让更多人受益于这一创新成果,为全民健康助力。”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23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