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這個經典日漫,成Z世代抗議運動新符號為什麼?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不僅是模仿,更是現實的縮影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現象並非簡單的模仿,盡管源自同一個文化符號,這面旗幟在每個國家,都與當地的具體抗爭緊密結合。例如,在尼泊爾,它與青年失業率超過20%和政治精英炫富的不滿情緒掛鉤;在印尼,它反映了在腐敗背景下,年輕人對“空洞的愛國儀式”感到幻滅。

這面旗幟就像一個“開源代碼”,可以在當地進行調整,同時保持其在世界范圍內的可識別性。


這種將虛構文化轉化為現實政治工具的現象,也體現在其他全球運動中。例如,在智利和黎巴嫩的示威中,抗議者佩戴“小丑”(Joker)面具,作為對腐敗和不平等憤怒的視覺簡寫;在泰國,示威者將兒童動漫《哈姆太郎》的主題曲改編,用來嘲諷政治領袖。

這些例子都證明,在一個混合媒體的環境中,粉絲圈的符號可獲得巨大的力量,它們容易辨識、改編,並能對抗國家的鎮壓,因為它們的文化背景,使其難以被簡單地定義為叛國。


南加州大學媒體學者詹金斯(Henry Jenkins)認為,這面旗幟的流行,反映Z世代的成長過程,已深深沉浸在流行文化中,而這些文化成了他們公民想像力的燃料。他解釋,現在的年輕人,正運用流行文化的詞匯在全球進行政治抗爭,而《航海王》旗幟正好完美契合,在他看來,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符號,它既充滿活力又有趣,對那些反抗政府的人來說,一個來自虛構海賊的旗幟,正是可以團結人心的絕佳象徵,這也正是為何它能成為動員學生、傳播不滿情緒的基礎。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傳播與新媒體系主任娜塔莉(Natalie Pang)則指出,《航海王》旗幟對廣大的年輕粉絲群體具有“即時辨識性”,使其自然而然成為抗議活動的符號。她認為,這種共鳴強烈驅動了旗幟的使用,並讓它在不同情境下,成為一種團結的象徵,讓年輕人能為了共同的事業聚集在一起,並在他們認為的不公與腐敗面前互相支持。

《The Conversation》分析,《航海王》海賊旗從亞洲到歐洲,清楚表明異議的語法已走向全球化,對當今的年輕抗議者來說,文化和政治密不可分,數位化原生性造就了一代人,他們可以輕易透過迷因、符號和文化參照來表達不滿,這些工具可以輕易跨越國界。

印尼雅加達、尼泊爾加德滿都或菲律賓馬尼拉的抗議者揮舞著《航海王》的海賊旗時,他們不是在玩鬧,而是在將一個文化偶像轉變成一個活生生的反抗標志,向世界宣告他們的世代已經覺醒,並准備好為自己的未來奮戰。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33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