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36歲重啟人生 她帶著女兒去了芬蘭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36 歲這年,夏希做了兩個改變人生的決定:一是赴芬蘭攻讀碩士,二是帶 11 歲女兒一起離開國內 “內卷” 環境。在此之前,她的人生充滿遺憾 —— 非全日制本科學歷讓她在職場屢屢受限,14 年輾轉廣州、北京,月薪鮮少過萬,考研失敗更是讓她對自我價值產生懷疑。


芬蘭成了她的 “新起點”,芬蘭的教育體系以公平、普惠、快樂、自由、創造力聞名世界,芬蘭人從小學到大學,上學都是免費的。芬蘭也在《世界幸福指數報告》上,連續 8 年蟬聯榜首。

在芬蘭的四年,母女倆成了彼此最堅實的依靠。夏希在坦佩雷大學課堂上克服 “不配得感”,一邊攻讀碩士一邊打零工補貼家用時,女兒正為芬蘭語授課的歷史課在圖書館預習;當夏希籌備創辦文化公司時,女兒已適應校園生活,甚至開始規劃暑期工與高中方向。


她們也曾共同面對難題:夏希因語言障礙在職場碰壁,女兒因文化差異困惑許久才交到朋友;女兒帶著中國應試思維追求高分,夏希則努力尊重她的選擇。這場異國之旅,不僅是夏希的人生重啟,更是母女倆在相互支撐中,共同尋找成長答案的旅程。

以下是夏希的自述:

人到中年,我選擇出國留學

我 2007 年大專畢業,考了專升本,後面三年,邊上班邊讀完了非全日制本科。這個學歷很水,說白了就是混個學位。

在國內上班的十幾年,我做的很雜,人力資源、企業咨詢、樂團推廣、劇場運營、留學教育,這些我都幹過。工作的地方都是小公司,一般就十幾個人。我的月薪也很少過萬,工資最高的一份工作,每個月能掙到 1.2 萬元,但我和老板磨合不順利,只幹了三個月。

之所以換這麼多行業、職業,我覺得是在職業生涯中一直缺乏指導,只能靠自己摸索。我沒有去大公司的機會,在工作中遇到比較優秀的人,也會因為自己的學歷自卑。2015 年,我考過一次研,英語是我最擅長的學科,我就報了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英語翻譯專業,最後沒考上。


我覺得自己在學習上開竅是比一般人晚的,但在國內沒有繼續上學的機會。工作中,我也沒實現什麼人生價值。

我不甘心。

這也是我出國上學的重要原因。


2019 年,我在廣州的一家留學機構裡工作。公司員工不到 10 個人,我什麼都做——寫公眾號推文、帶游學團去國外、給學生上英語課。一次要推廣芬蘭的游學團,我查了很多資料,對芬蘭產生了興趣——它的 PISA 成績當年全球第一,崇尚快樂教育,自然環境也很好。我很好奇,既然是快樂教育,成績怎麼還能那麼高?

2020 年初,我請了年假,帶女兒去芬蘭玩了一周。民宿的房東是一對四十多歲的夫婦,他們有一個四五歲的孩子。小孩有時候會吵鬧,但他們並不會大聲斥責,而是用平和的語氣和孩子溝通。我們一到,他們立馬出來迎接,介紹附近的餐飲和景點。他們的分寸感很強,我感受到濃濃的熱情,但也有自己的空間。

我很喜歡音樂和藝術,去了赫爾辛基的岩石教堂,在那裡聽了場音樂會。芬蘭人非常強調人與自然的關系,這座教堂的內壁,是未經任何修飾的岩石的本來面貌。教堂頂部為圓頂,由 100 條放射狀的紅銅梁柱支撐,再鑲上透明玻璃,陽光穿透進來,有一種非常純粹的自然美。



“赫爾辛基的岩石教堂”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79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6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