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帶女兒逃離中國 開學第一天就後悔了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我們想象中的法國課堂是自由、浪漫和人文關懷,沒想到第一課卻是罷工與停課。”


今年九月,來自四川的麗麗陪同15歲女兒Anna抵達法國,入讀了巴黎郊區一所公立國際初中。母女倆雀躍不已,期待馬上展開全新的法國浪漫生活,更憧憬著一場“等待已久的理想法式開學儀式”。

然而,現實並不如計劃中那般美好。開學僅數日,法國就在9月10日爆發了近20萬人的全國性大罷工,涵蓋交通、煉油廠、教育等多個領域。導致全法國上下公共交通癱瘓,教師大量缺席,巴黎地區尤為混亂。


麗麗原本那天計劃送女兒上學,卻臨時收到停課通知。幾天之內,課程表上顯示多位教師缺席。

法國街頭的示威游行、焚車和商鋪被打砸的新聞畫面,讓這位初到法國的母親焦慮得不敢出門。更讓她雪上加霜的是,原定前來團聚的丈夫因罷工導致航班取消,被迫滯留在荷蘭。

麗麗從未見過社會如此動蕩和秩序混亂,突如其來的法國大罷工開始慢慢擊碎了她對法國生活的美好向往。

01

中產家庭的“提前遷移”潮

麗麗原本是國內一所大學的法語教師。為了女兒,她毅然停職一年,提前帶孩子赴法。原因是 Anna 今年中考失利,被分配到職高,情緒受挫。麗麗希望法國相對自由、不“內卷”的教育氛圍,能幫助女兒重拾自信。



圖注:法國9月10日大罷工潮

她為女兒選定了巴黎郊區一所公立國際學校的漢語班,學費全免。由於Anna的法語水平太弱,僅有B1程度,學校要求她重讀初三,並強制參加法語輔導班(UPE2A)。

事實上,麗麗的遭遇並非個案。近年來,越來越多中產家庭選擇將孩子提早送到法國留學,甚至在小學階段便舉家遷移。他們希望孩子擺脫國內應試教育的高壓環境,接受更“輕松自由”的教育模式。

例如,一位來自黑龍江的母親就在社交平台上表示,為了避免孩子陷入“雞血式競爭”,在孩子 8 歲時便決定登陸法國,並堅信越早融入越有利於語言適應。



圖源:小紅書

這種選擇背後,是中產家庭對國內教育的高度焦慮:既擔心孩子被應試壓垮,又不敢輕易承擔國際學校的高昂學費。法國的“公立教育免費、私校費用低於英美”的優勢,成為他們的“折中選擇”。

然而,法國教育,真有他們想象中的“免費,不卷與高質量”嗎?



現實是他們對這個不花錢上學的法國公共教育機構,一知半解,只看到表面風光,卻不知內裡早已經千瘡百孔,波濤暗湧,本身正處於極端的困境。

02

法國公立教育的困境

缺人、缺錢、缺安全

法國的公共教育體系,正面臨三大長期困境:

1. 教師短缺與薪資問題

根據INSEE 數據,全職教師的月均淨薪僅 3,010 歐元,合同工更低,僅 2,190 歐元。與私營部門的平均工資(2,735 歐元)相比並無優勢。教師職業雖穩定,卻遠稱不上體面高薪。

近年來,法國政府已將入職門檻從碩士降到學士,但仍難招到願意從事教育行業的人員。許多班級只能依賴未經充分培訓的合同工老師臨時代課,導致教學質量下滑。法國家長代表就批評合同老師直接破壞了學生學習的連續性與穩定性。

2. 校園暴力頻發

更嚴峻的問題是校園安全。近年來法國校園暴力事件頻發,教師人身安全屢受威脅。

2025年4月,一名高中生在 Notre-Dame-de-Toutes-Aides 學校發生持刀襲擊事件,造成一名高中生死亡,三名學生受傷。

2025年6月,馬恩省諾讓,一名14歲學生因為不滿學校輔導員的教導,懷恨在心,持刀將其殺害。

2025年9月,南法昂蒂布一職業高中剛開學,就發生一名舊生刺傷教師和學生的驚悚事件。



圖注:2025年4月24日法國南特校園持刀襲擊事件

這些極端案例雖屬個別,但短短半年就接二連三,極大地加劇了家長,尤其是外來移民家長對法國校園安全的擔憂。

統計顯示,2024-2025學年,法國學校平均每1000名學生中就有16起嚴重暴力事件,其中不少涉及持械行為。教師這一職業,被部分法國年輕人視為“高危崗位”。

3. 生源下滑與財政削減

由於法國出生率下降,從2010年的 2.20降至2023年的1.68。教育部被迫在2024年削減預算,關閉3000個公立班級,增加現有班級人數,進一步加重了教師負擔,逼迫不少教師離職,另謀出路。


03

中國家長的教育“折中選擇”

法國免費的公立教育並非適合所有中國家庭。其公立學校“有教無類”的招生方式,近年收容了大量阿拉伯和非洲移民家庭子女。因為文化差異、教育背景與語言障礙從而產生了一系列新的校園矛盾,部分華裔家庭因此感受到被邊緣化。

華裔小孩歷來溫順,聽話的模式使他們在學校備受欺負的個案也越來越多。

有些華裔家長就忍不住在社交媒體上發牢騷,吐槽與法國校長溝通無果,眼睜睜看著女兒在學校被人歧視,直言 “法國公立教育一塌糊塗,爛在根裡” 。

溫州母親依依,在法國經商多年,拿到長居卡後把兒子接來讀書。兒子因法語差、成績不理想,數年來幾度轉校,被逼從巴黎國際公立學校轉到天主教私立學校,又再轉到巴黎郊區的公立學校,仍然在初三就讀期間屢被學校勸向職高發展。

法國中考的淘汰門檻其實一點都不低,該“卷”的地方還是要“卷”。



依依心有不甘,覺得法國公立合同制學校老師們沒有盡力輔導孩子,大班學生上課的氛圍,沒能觀察出兒子的努力及學習數理化的潛力。

她終於咬咬牙,花了大錢,請中介在法國北面找到了一家非合同制-全私立的法國國際寄宿學校(ECOLE DES ROCHES),允許兒子繼續升讀普通高中,每年學費介於2萬到4萬歐元。

入學後,她發現該學校學生多數來自非洲和中東的富裕家庭,小班輔導讓兒子成績慢慢有了起色,多了自信心,流露出自來法國上學後少有的笑容。

盡管學費高昂,但依依認為這是值得的教育投資, “至少孩子在這裡被認真對待了,可以讀完高中,穩上大學”。




圖源:法國私立國際學校 Ecole des Roches 網站

中國家長在法國教育選擇呈現出兩種心態的交織:一方面,他們希望孩子擺脫國內教育的競爭壓力;

另一方面,面對法國公共教育系統的困境與風險,他們見不得孩子被欺負,被貶低能力,善於另尋他途,於是將目光投向了另一種選擇——非合同制全私立的國際學校

04

非合同制-全私立學校的逆勢擴張

法國教育體制可大致分為三類:

公立學校(免費,國家資助);

簽訂合同的私立學校(以天主教為主,接受國家資助,需遵循課程大綱);

非合同制全私立學校(完全自主,資金來源於學費與捐贈)。

近年來,與公立教育的“收縮”不同,法國非合同制私校(écoles hors contrat)逆勢擴張。2024年,全國新增99所,300個班級,學生數突破13萬,占比約4%,在中學階段達到7%。

這些學校由於不受法國教育部規定的課程框架約束,因此在教學方法與班級規模上更具靈活性。這些學校類型多樣,包括了四分之一傳統的宗教學校(以天主教為主,少數為伊斯蘭學校),也涵蓋了蒙台梭利、弗雷奈、施特納、薩德伯裡、“森林學校”等多樣化實驗教育

例如:

Jaricot 女子中學(Ain):強調傳統家政與宗教教育,學費僅每月350歐元。

Cerene 學校:在巴黎、裡昂、馬賽等地設校,專門招收有學習障礙與注意力障礙的學生,費用約每月1000歐元,強調個性化輔導。

L’Arborescence(Seine-Maritime):僅收 12名學生,主打自然觀察與戶外教學,每年學費1000歐元。

中國家庭而言,蒙台梭利類學校最受中國家長歡迎。學費3,000-15,000 歐元不等,主打小班制、個性化與安全感,吸引了大量國際家庭。





法國非合同制私校,正在成為中國家長的“中間道路”:既能繞開公立體系的弊病,又能獲得更個性化的教育。但這條路成本高昂,且因不受法國教育部承認,學生往往只能走國際教育路線,未來的升學路徑充滿不確定性。

尾聲

法國最近的教師罷工和種種亂象,不過再次印證了這一點。公校私校,各走各路:公立講公平、普惠,價格親民卻僵化重重;私立靈活優質,但門檻立在巨額學費之上。

說到底,無非是一道選擇題:你要低成本但伴隨風險的平淡之路,還是願意花錢買另一種教育的可能?

對麗麗和許多像她一樣的家長來說,來法國旅游得到的最初浪漫與松弛畫面,在落地後已逐一被現實沖淡。

擺在他們面前的,不再是一道關於“不卷”的簡單選擇題,而是一道關於“代價”的復雜計算題。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75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