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加沙成記者死亡陷阱:超200記者殞命背後的危機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鳳凰衛視報道,哈以開戰以來,加沙災難深重,在死傷人員中,有一個特殊群體引人關注,那就是戰地記者。據統計,目前已經有200多名記者殞命加沙,高於其他戰爭中記者的死亡率,哈以戰爭何以成為了嚴重威脅記者安全的高危地帶?這背後究竟有怎樣值得深究的原因?




Part.1




9月18日,曾在《今日聖城》頻道工作的攝影記者穆罕默德·阿拉·薩瓦利在以軍的空襲中身亡,網友紛紛在社交媒體悼念他。沙法齊通訊社稱,至此,薩瓦利成為本月第5位、也是本輪巴以沖突中第252位遇害記者。



根據國際法,戰地記者應被視為平民,享有平民應有的權利和保護。這意味著他們不能被隨意攻擊或作為軍事目標對待。但在加沙的記者卻面臨著嚴重的安全危機。

就在上個月,接連兩起在加沙醫院發生的記者被襲身亡案件,均在國際社會引起軒然大波。當時事發現場是何種情況?以色列(专题)是“誤殺”還是蓄意而為之,各方眾說紛紜。

巴以沖突以來,納賽爾醫院總是聚集著諸多記者。





8月25日,路透社記者胡薩姆·馬斯裡如往常一樣,在醫院的樓梯間進行新聞報道。馬斯裡習慣用一塊白布遮蓋設備以防塵遮陽。美聯社報道稱,在襲擊發生前幾周,他幾乎每天都在樓梯間進行現場拍攝。

據一名軍方官員稱,以軍認為,哈馬斯使用安置在那裡的攝像機來監視附近的以色列部隊,因為攝像機上蓋著一條毛巾,裡面可能存儲了情報。顯然,以軍將路透社記者馬斯裡遮蓋攝像機的行為,解讀為是哈馬斯在試圖避免機器被暴露。



上午10點左右,第一次襲擊發生,當時仍在工作的馬斯裡被炸身亡。隨後,一名男子在現場手持著馬斯裡的直播設備,向樓下人群高喊,試圖告知外界死亡的是記者。



一時間,納賽爾醫院的救護人員和駐扎在這裡的記者們蜂擁而上。戴著白色頭巾的女記者瑪麗亞姆·達加,這時也跟隨救援隊一起上樓。

大約10分鍾後,第二枚炸彈再次襲來。正在該地進行直播的記者恰好紀錄了事發現場。



現場濃煙滾滾,人們開始倉促逃離。恐懼和悲傷籠罩在納賽爾醫院。

此次以軍對該地的“雙重打擊”共造成5名記者在內的至少20人死亡。

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國家研究院教授 牛新春:

以色列說本想打擊哈馬斯攝像頭,但它打了記者的攝像頭。還連續對此地襲擊兩次。國際社會及記者組織認為以色列此舉是故意為之,畢竟誤打怎會連續兩次?但客觀而言,以色列至今未提供充分證據證明其目標是哈馬斯而非記者;同時,國際機構也未拿出確鑿證據表明以色列是故意打擊。實際上,要證明是故意為之,難度頗大。

Part.2

該事件迅速發酵,被國際社會廣泛抨擊。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發表聲明,稱對納賽爾醫院發生的悲慘事故深感遺憾,以色列重視記者、醫務人員和所有平民的工作,以色列國防軍總參謀長已下令對襲擊的批准過程、時機等進行深入調查。





美聯社分析了襲擊視頻,發現以色列在襲擊中發射了重型武器坦克炮彈。曾領導以軍作戰的退役將軍表示,以軍實際上有更低致命性、更精確的武器可供選擇。

美聯社和路透社聯名致信以方,要求作出解釋,以軍回應稱,記者並非其“打擊目標”。

以軍8月對加沙記者的另一場襲擊,直接給出了理由。



8月10日,加沙希法醫院外,被以軍轟炸後的半島電視台駐扎地破敗不堪。地上還有明顯的半島電視台標識。巴勒斯坦民防部門消息人士表示,以軍襲擊時直接瞄准了這個帳篷,有人“被炸成碎片”,5名半島電視台的記者瞬間殞命。



其中一名遇難的知名記者阿納斯·謝裡夫,在社交媒體擁有數十萬的關注者。加沙人紛紛為其哀悼。

以軍去年就曾發布文件,稱有六名半島電視台記者是哈馬斯成員。其中就包括謝裡夫。文件中有“人員名冊、所謂恐怖分子訓練課程清單、電話簿和工資文件”的部分截圖。

但謝裡夫生前和半島電視台對此予以堅決否認。媒體自由組織“無國界記者”表示,針對謝裡夫的指控“毫無根據”,並呼吁國際社會進行幹預。

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國家研究院教授 牛新春:

此次情況與以往不同,以往以色列總稱是誤傷,此次卻堅稱打擊對象就是目標人物,理由是對方為哈馬斯成員。但以色列所舉證據,如該人與哈馬斯領導人辛瓦爾的合照及工資單,但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不充分。畢竟,當時哈馬斯作為加沙地區政權,為眾多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發工資,僅憑工資單就認定其為哈馬斯人員或恐怖分子,國際社會絕大部分認為這缺乏說服力。





謝裡夫1996年出生於加沙地帶的傑巴利耶難民營。從阿克薩大學畢業後,先後為路透社、半島電視台等國際媒體擔任攝像記者。作為路透社團隊成員,他因對2023年巴以沖突的現場報道,與同事們共同獲得了2024年普利策突發新聞攝影獎。他因報道以軍使用白磷彈等違禁武器的情況,遭以色列網民攻擊,被指責為“哈馬斯喉舌”。半島電視台贊譽他為“加沙最勇敢的記者之一”。

中東問題專家 董漫遠:

謝裡夫是位傑出能幹的記者,在加沙地帶深入報道,向世界揭露當地真相,這很可能是他遭以色列仇視、被其相關部門盯上的直接原因。

謝裡夫似乎預見了即將到來的危險。今年8月8日,當內塔尼亞胡宣布要對加沙展開新一輪軍事行動後,謝裡夫於次日便向好友透露,他預感以色列將對他下殺手。一語成讖,10日,謝裡夫在空襲中身亡。

家屬在謝裡夫社交媒體賬號上發布其遺言:“這是我的遺囑。如果這些話被傳播,就意味著以色列已成功殺死了我,並讓我噤聲。”

衛報稱,在過去22個月裡,加沙戰爭已成為歷史上對記者而言最為致命的沖突。身處加沙的記者,僅僅為了完成工作,就可能付出沉重代價。



達赫杜赫是半島電視台加沙分社社長。外界通過他的悲劇,認識了這位“新聞戰士”。2023年10月25日,在以色列針對加沙中部難民營的空襲中,達赫杜赫失去了妻子、兒子、女兒和孫子共四名家人,他哥哥的五個不滿10歲的孫輩,也在此次襲擊中喪生。


噩耗傳來時,他正在做現場報道。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裡,達赫杜赫的悲劇在社交媒體上迅速傳播。衛報稱,在家人遇害的當天,達赫杜赫成為巴勒斯坦記者特殊困境的象征。

半島電視台加沙分社表示,以色列的目的是“恐嚇記者、企圖掩蓋真相、阻止媒體報道”。



2024年1月7日,達赫杜赫再次遭遇喪子之痛。半島電視台稱,達赫杜赫的長子、同為半島電視台記者的哈姆扎結束工作後,乘坐汽車從拉法返回時,遭以軍“定點清除”。

10天後,因此前在以軍空襲中受傷,達赫杜赫去卡塔爾首都多哈接受手術治療。接替他崗位的年輕記者,不久後在以軍的襲擊中喪生。

中東問題專家 董漫遠:

加沙民眾深陷人道主義災難,記者也未能幸免。不少記者親屬,如子女、兄弟姐妹、父母,在以色列空襲中傷亡,這是加沙當下血淋淋的現實寫照。

Part.3





有分析認為,以色列是因某些記者的報道立場,而對他們展開蓄意襲擊或是對其身邊人展開報復。比如總是致力於報道以軍襲擊行動的謝裡夫。還有總是出現在加沙廢墟和各個重要現場的達赫杜赫。

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國家研究院教授 牛新春:

這只是分析推理。如果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以色列是故意打擊特定人員,即便從以色列的利益角度,認為批評者遇害存在因果關系,也需事實支撐。要證實此事,須第三方獨立機構現場調查,但以色列一概拒絕。



也有記者被以色列指認為與哈馬斯有關。

比如2024年7月和1月分別被以軍襲擊身亡的記者伊斯梅爾·古爾和哈姆扎·達赫杜赫都被指認為與哈馬斯有關聯。

以軍對加沙記者的襲擊行動,在國際社會上引起轟動,聲援加沙記者的游行此起彼伏。


聯合國開會譴責以色列的行為。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發言人 阿爾赫坦:

加沙記者遇害事件應該引起世界震驚,不應陷入沉默,而應采取行動,要求追究責任並伸張正義。

法國總統馬克龍稱其“令人無法容忍”,德國外交部表示“震驚”。特朗普(专题)也在白宮作出了回應,表示對此很不高興,不想看到這種情況。



在受到譴責之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辦公室發表聲明,稱以色列“重視記者的工作”。

然而,加沙記者不斷上升的死亡人數,與以色列宣稱的行為准則構成了截然相反的敘事。

聯合國數據顯示,78%的遇襲記者攜帶明顯新聞標識,63%的襲擊發生在白天。



美國非營利組織“保護記者委員會”指責以色列“正在進行迄今為止最致命、最蓄意的殺害和壓制記者的行動”。

中東問題專家 董漫遠:

以色列推進加沙軍事行動,意圖消滅哈馬斯、實現加沙非軍事化、阻撓巴勒斯坦建國,此舉造成加沙人道災難,加沙記者也深受其害。但面對國際譴責,以色列似乎充耳不聞。

2023年10月以來,無國界記者已向國際刑事法院提交了四份控訴,要求對以軍對加沙記者犯下的戰爭罪行進行調查。根據《國際刑事法院憲章》規定,故意殺害或攻擊在戰區工作的記者已構成戰爭罪。但以色列並非國際刑事法院成員,拒絕接受管轄。

中東問題專家 董漫遠:

國際刑事法院的司法解釋很牽強,在國際司法界內部引發爭議。其理由是以色列非簽約國,不受其管轄;且認為巴勒斯坦非國際法意義上的國家,而國際刑事法院的參與主體須為國家,《羅馬規約》簽字國也須是國家。基於此,它駁回了巴勒斯坦及相關媒體的刑事訴訟,此事最終不了了之。

Part.4



事實上,巴以沖突遇難的200多名記者,幾乎全部是巴勒斯坦人。

外媒The Conversation指出,除了人道主義危機之外,如今形勢更加嚴峻的是,在以色列限制國際媒體進入加沙的背景下,外國媒體只能依靠雇傭當地巴勒斯坦人來完成現場報道。

國際社會多方力量正呼吁以色列向媒體開放加沙。包括美聯社、法新社和彭博社在內的70余家全球新聞機構在持續敦促,一個由英國德國澳大利亞烏克蘭等27國組成的聯盟也提出了相同要求。但以色列繼續拒絕這些請求。

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國家研究院教授 牛新春:

以色列稱不讓記者進入加沙是為保護其安全,因當地危險且已多人死亡。但國際社會不信,認為此舉是為讓以色列軍隊壟斷新聞發布,避免第三方客觀報道加沙人道主義危機,便於其管控加沙。

不僅是國際媒體無法進入加沙,記者被襲身亡後,以色列或是以“誤殺”為由不展開調查,或是聲稱要進行調查,最後卻無果而終。



以色列持續擴大對加沙的軍事行動,死傷的人數繼續攀升,加沙記者的處境仍然面臨重重危機。

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國家研究院教授 牛新春:

過去兩年戰爭中,以色列遭國際社會極度孤立,西方國家中現僅美國仍支持。其殺害眾多記者,令新聞機構和記者對戰爭報道心生恐懼,未來獨立公正的第三方報道或日益減少。





中東問題專家 董漫遠:

雖有200多名記者在加沙犧牲,但仍有更多加沙民眾受雇於國際媒體,頑強記錄並傳播當地真相,以色列無法完全封鎖。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1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6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