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哈利波特》同人文賣出300萬美元版權,亞文化再次加速"上桌"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真的不能堂堂正正地把兩頭都占了嗎?

把時間回撥到十多年前,當時的小說《五十度灰》,在各種意義上都是歐美流行文化中最火熱的話題。外媒報道裡,國民級IP《哈利·波特》都被拉來對比:前者在英國的銷量,已經一舉超過了後者。


而如今,《五十度灰》和《哈利·波特》,又在這個“同人文下海”這個話題下再次發生了奇妙的關聯。

上周,傳奇影業以超過300萬美元的巨額交易買下了作家SenLinYu小說《煉金術士》(Alchemised)的影視版權。



《煉金術士》封面

這部小說脫胎自作者發表在同人社區Archive of Our Own(以下簡稱AO3)上的同人文,《鐐銬之下》(Manacled),其CP正是來自《哈利·波特》的赫敏和馬爾福(Dramione,以下簡稱德赫)。



這張德赫粉絲p圖廣為流傳,不少人因為這張圖垂直入坑

據外媒報道稱,傳奇影業為了壓制潛在競爭,先發制人地提出了難以拒絕的報價。如果不考慮通貨膨脹,這是書籍電影版權交易中金額最高的交易之一。

全球的同人圈子都炸了。在中文社交平台上,一些人慶祝自己嗑的CP“出息了”,另一些人則開始擔心版權問題:“這錢不應該給J·K·羅琳嗎?”





J·K·羅琳近日似乎仍在忙著和網友對線,尚未對此事進行評論

針對第二個問題,不少人用《五十度灰》的出版來反駁:這部小說正由《暮光之城》的同人作品改寫而來,經過出版社的編輯後去掉了IP元素,並沒鬧出什麼法律糾紛。

而且,《五十度灰》的出版和影視版權的售賣,甚至被看作是歐美“同人女”(geek girl)的一場革命。

它並非同人小說“上岸”的開先河者,卻是第一部成功打入了主流文化市場的作品,也讓《暮光之城》粉絲社群對“同人文去版權化後商業出版,並刪除線上原版本”的代稱——撤文出版(pull-to-publish,有時也縮寫為p2p)更廣為人知。



老同人圈子則更習慣用“磨掉槍支序列號”(Filing Off The Serial Numbers)來類比這種行為,在同人粉絲wiki站Fanlore上,“磨號出版”的詞條赫然在目

然而,同樣是轟動一時的撤文出版,從《五十度灰》到《煉金術士》,歐美同人圈生態的變化格外明顯。

十年過去,同人文化已經從讓出版商猶豫或鄙夷的小眾邊緣地位,更加接近了主流文化的視線中心,也就不免更大規模地被商業收編,被出版經紀人、影視版權采購爭相競逐。

同人圈子內,隨著作品出圈而來的非法銷售泛濫,也讓一些創作者的心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因此,身處這種生態之中的歐美同人粉絲,眼下更關心的是另外一個問題:“盜獵文本”的同人精神,會因商業化的熱潮就此泯滅嗎?

1

在熟悉歐美同人圈的人看來,《鐐銬之下》的撤文出版乃至影視版權賣出天價,皆屬於情理之中,因為它是真的太火了。

2018年首次發表在AO3上時,這部同人小說就獲得了8.4萬個贊,截至被撤下前,已經有了接近1600萬次下載。

它被來自不同國家的同人粉絲翻譯成了二十多種種語言,甚至衍生出了自己的同人創作,包括畫作、有聲書和視頻混剪等等。



這種熱度,後來逐漸蔓延到了同人圈子之外。

對於圈外的網友來說,哈利·波特這種國民級IP自然是知道一二,而看到德赫這對(類似孫悟空x白骨精一樣)第一眼邪道的CP,大概都會興起一種“讓我看看怎麼個事”的好奇。





有不少怒贊《鐐銬之下》的讀者表示自己不是德赫粉絲,也只讀過這一部同人小說

尤其是在疫情那幾年,居家的人們都熱衷在網上找找樂子。於是那時,《鐐銬之下》逐漸在TikTok上火了起來,總瀏覽量超過4.7億次。

人們熱衷於把閱讀前後的反應剪輯到一起,制作成流行的reaction視頻:剛拿到“書”的時候興奮無比,讀完後卻眼圈紅紅,甚至淚流滿面。



就這樣,《鐐銬之下》因TikTok上的爆火成了許多人接觸同人小說的入門讀物,但與此同時,也撞上了此時短視頻平台上興起的另外一股風潮:同人裝訂委托。



同人粉絲或許都想象過讓自家cp的“名著”能立在書架上,把同人文列印、裝幀成精美的圖書最開始也只是一種個人行為,通常以免費互贈的形式流通。

然而疫情期間,TikTok上湧現出了不少專門的同人裝訂商,他們專門接受顧客委托,有的裝訂本甚至標價數百美元。盡管有裝訂商宣稱只收成本費,但其間自然仍有盈利的空間。

另一邊,線上購物平台也出現了一大批《鐐銬之下》周邊商品,比如T恤、海報或貼紙——有些還和同人裝訂本打包出售。



前文提到的reaction視頻裡,不少人手裡拿著的“書”就來自於平台網購或私人委托

金錢交易形式多樣,卻都沒有作者SenLinYu的授意。不少人因為《鐐銬之下》賺得盆滿缽滿,但唯獨SenLinYu沒有——也不能。

為了保護同人創作的權利,“作品再創作組織”(Organization for Transformative Works,以下簡稱OTW)不僅建立了AO3,也經過法律維權和理論建構使得同人免因版權法攻擊而下架,但這一切都建立在一個共識之上:同人創作是非商業化的。

同人社群裡的大多人都選擇恪守這一准則、互相信任。畢竟,這是整個社群賴以維系的根基:正是出於“為愛發電”的關鍵,同人創作才能處在美國版權法中“合理使用”的安全區內。





SenLinYu個人網站上的使用許可說明

有專攻同人版權領域的律師指出,同人文的“復制權”(reproduction right)自然屬於創作者,但至於版權(copyright),“這可能在法律上仍被視為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同人創作者能擁有的版權,只包故事的原創部分,並不包括其所包含的原始素材。

同人創作這種堪稱“無版”的性質保護了它,卻也讓創作者面對“盜版”束手無策。

在去年2月通過個人網站宣布《鐐銬之下》進入撤文出版流程時,SenLinYu談到了非法銷售帶來的困擾。

和大多數同人創作者一樣,她允許個人裝訂書籍,不允許銷售或發行;歡迎衍生創作,但絕對不許商業化使用。然而當作品的影響力走出了同人圈子,共識坍塌了,作者的呼吁也不被聽到。

2023年,一場慈善拍賣會在缺乏溝通的前提下用《鐐銬之下》的裝訂版籌集了巨額善款,SenseLinYu因此決定不再接受任何形式的裝訂委托,但類似現象仍沒有止住。



在SenLinYu看來,日益嚴重的非法銷售,讓自身以及自由分享同人小說的社區都面臨法律風險。

另一方面,SenLinYu和很多同人創作者還面對著讀者的態度的轉變:友好交流越來越少,更多的是像消費者一樣的催更和抱怨——盡管同人文從來都是免費的。

直接撤文可能只會加劇問題,於是SenLinYu產生了另外一個念頭:重塑這個故事,將它完全變成原創。

那是2022年的聖誕節,命運饋贈的禮物也翩然到來:就在SenLinYu開始重新起草小說的時候,一家出版社的編輯找上了門,並對她重寫小說的念頭“感到非常熱情”。

這對身處歐美的寫作者來說,有著莫大的意義:大多數情況下,職業寫作者需要自己通過發出無數封郵件去推銷自己的第一部作品。

而出版商的這份熱情,似乎在SenLinYu的撤文出版道路上只發揮了鼓勵的作用。因為在後來,她沒有與最初聯系的出版社簽訂出版協議,而是選擇與全球最大出版商企鵝蘭登書屋在英美兩國的子品牌合作。

在SenLinYu的敘述裡,最終合作的兩個出版團隊,都非常熟悉《鐐銬之下》,“也知道這次重新創作既要保留同樣的精神,又要賦予它新的生命力”。

這側面說明,頂級的出版平台也樂於接受同人文的改編出版。可以說,圖書出版業對撤文出版的熱情,不是客套,非常真。

2

要談論眼下出版業對撤文出版的“情不知所起”,《五十度灰》是一部繞不開的作品。



起初在聯系出版商時,《五十度灰》的兩位作者在最開始覺得有必要向編輯隱瞞自己寫過同人小說。而多年前,一位網友發現某部出版小說和自己讀過的同人小說高度一致,這才逼得作者出面承認,都是自己寫的。

SenLinYu如今大大方方地宣布自己要撤文出版,不知道震撼了多少老同人圈子人。他們更熟悉的是宛如出櫃般的遮掩,因為同人小說曾遭到出版業、職業作家和主流文化的集體鄙夷。

甚至曾有報道相當直白地指出了同人小說在大眾眼中的形象:“性欲旺盛的業余愛好者們的輕佻之作”。

而在2012年,《五十度灰》憑銷量實力帶動了一批類似圖書的出版,圖書編輯開始主動到同人網站上搜尋選題、聯系同人寫手,也逐漸發現了同人作者具備的相對優勢:他們能在第一時間直接收到讀者反饋,因此更懂得如何營銷故事和吸引讀者。

同人由此漸漸開始“上桌”了,就連16歲女孩給當紅男團One Direction寫下的瑪麗蘇夢女文,都能因為在同人站的數據不錯而簽下圖書合約。



順帶一提,這本夢女文在Goodreads上的評分只有淒慘的2.86/5分

互聯網文化的進一步興起和沖浪主力群體的更迭,也改變了大眾對同人文化的印象。放在十年前,你很難想象會有一個個陽光的白男白女對著手機鏡頭興奮地介紹“我看的第一部同人文”。

Z世代和短視頻,助力把同人小說從亞文化的邊緣位置抬上了桌。

時間到了2022年前後,盡管具體數目難以統計,但撤文出版的增長趨勢更加肉眼可見,並且集中在某種特定的CP類型上。

根據民間統計,這年至少有三十本改編自《星球大戰》中蕾伊x凱洛·倫(下文簡稱蕾洛)同人文的言情小說出版。

除了企鵝蘭登書屋以外,類似哈珀柯林斯這樣的頂級出版商也開始在這個賽道發力,推出了正兒八經的包裝和推廣計劃。

獨立出版社則圍繞著蕾洛同人文專門設立出了細分市場,職業作家甚至倒反天罡,宣稱自己的原創小說“有蕾洛氛圍感”。




視頻讀書博主也沒放過這個選題

而比起多年前的野蠻生長,眼下一套較為成熟的商業路徑也逐漸成型。

十年前被撤文出版的那一批同人小說中,有不少都銷量口碑都沒賺到。

例如前文提到的那本One Direction夢女小說,就被普遍評為“膚淺、幼稚”。當年的一篇書評,對此發出了絕望的質問:“我不禁懷疑,編輯其實認為所有同人小說都如此糟糕。或許她覺得,如果想要與《五十度灰》競爭,唯一的選擇就是忍受這樣一篇小說中的拼寫錯誤和奇怪的人物塑造。”



但現在,編輯對於同人小說顯得更知己知彼了。

在書店裡塞滿蕾洛小說的那幾年,兩三本基於德赫同人的小說也隨之進入了圖書市場。從這兩對CP,多少有一些共性:都是在AO3都是常年霸榜的“美帝”CP,且都有翻拍電影,在同人圈外也有一定的群眾基礎;都是BG,關系模式都是“先敵人後愛人”。



2023年7月出版的一部上岸的德赫同人小說

近些年來,歐美市場喜聞樂見的愛情小說和影視,大多也都是走這種“傲慢與偏見”的套路。而不管同人小說如何自由發揮,這樣的情節走向,總可以很絲滑地按商業出版中已經非常成熟的三幕式結構重新整合。

顯然,出版商抓住了同人CP的特征和魅力所在,也將其和圖書市場的特點結合到了一起:一方面,CP可以作為一個噱頭,吸引到非同人粉絲但熟悉IP的受眾;另一方面,安全的異性戀CP、明確的主題,都可以確保小說在剔除原IP元素之後,也能被大眾市場接受——包括根本不了解原IP的讀者。

市場也給足了反饋。在上岸的蕾洛文中,最著名的要數《愛情假說》(The Love Hypothesis)。這本小說獲得了主流市場的認可,甚至登上了紐約時報的暢銷榜。



星戰IP以一種奇妙的方式留下了痕跡:《愛情假說》的封面是原本同人小說的一張同人畫作,繪制參考了電影演員的形象

亞馬遜MGM影業和MRC公司也在2022年就趁熱買下了這部小說的改編版權,火速宣布准備翻拍成電影。

網友對於這種脫胎電影再成小說又成電影的套娃感到非常有趣,甚至有人半真半假地呼吁:請星戰的兩位男女主在這部愛情電影裡再續前緣。

今年,電影剛好公布了選角,最終確定的男主角,將由星戰系列裡蕾伊演員的丈夫扮演。而小說中,一個“反派”角色便以他的真實名字Tom命名。

這樣的巧合不好說是故意的,還是不小心的。它在無意中也構成了一個隱喻:對於“原作電影-同人文-上岸小說-電影翻拍”這樣的超級套娃,圈外人覺得,是個超級加倍的彩蛋;圈內的一些同人粉絲覺得,這代表同人上桌了,加入了慶祝;但另外一些人,則並不這麼看。

3

出版業對同人小說撤文出版的態度原地掉頭,同人圈子對此的鄙夷卻一往而深。

這可以從最關鍵的改寫環節說起:同人粉絲關心內容,手握IP的大公司關心版權,因此同人小說想要上岸,首先得抹消原作的痕跡,增加原創性。

《愛情假說》完全沒有一絲科幻元素,這也倒是個巧合:原同人小說就采用了平行宇宙(AU)的寫法,故事背景被設置在了大學校園裡,主角的身份從絕地武士和黑袍武士變成了博士生與教授。



不過改寫並非只是對人名、地名等專有名詞一鍵查找替換這麼簡單。《愛情假說》的作者,就在出版時增加了一個“反派”角色,精簡了其他角色、場景,並通過壓縮原文節奏使其更貼合傳統的敘事弧線。她形容,這個過程“極度艱難”。

最近備受關注的《鐐銬之下》,則需要更大的工作量。這部同人小說帶著了“《使女的故事》平行宇宙”的標簽,故事接續在《哈利·波特與鳳凰社》之後,與原IP的關聯更緊密一些。


因此,世界觀設定的重寫非常必要——不然一下子沖撞的版權足足有兩個。



《鐐銬之下》的大部分同人畫作中,赫敏總是身著紅裙,有時也會戴上誇張的白色帽子,這些服裝元素都源自《使女的故事》改編電視劇

這帶來了第二個問題:同人文從來都不用花上幾千字去把角色立起來、去把世界觀鋪陳開,因為這些都在讀者的腦子裡預載好了,但一本原創的小說卻需要這樣做。

在SenLinYu的自述裡,她用煉金術來重構了世界觀,加入了新的角色、魔法系統和道德困境,基本上算是重寫了一遍。

同人粉絲卻並不一定買賬。在他們看來,改寫猶如洗稿——雖然洗的是自己的作品,但如果沒有原作,哪來的同人故事?

這種質疑自《五十度灰》問世時就有。這本書裡沒有吸血鬼,但男主角的形象和性格卻和《暮光之城》高度相似:蒼白,瘦削,冷峻卻(只對女主)專情。

但基於去IP化的重寫,出版商可以輕易否認侵權指控:“新讀者看不出它們曾經是《暮光之城》的同人。”



兩部作品改編電影的男主,確實也在氣質上有點相近

隨著賽道越來越火熱,新的問題也出現了。不少同人粉絲發現,很多文追著到一半就被撤了:因為被出版商看上,要出版了。

這些作品能受到圖書編輯關注,多少也借到了原IP本身的熱度。因此同人讀者覺得,自己好像成了小白鼠,創作者有嫌疑是把同人社群當作了跳板,再接出版。

從SenLinYu的創作經歷來看,她大概並非這樣的投機者。作為一名“寶媽”,她的50多部中長篇同人作品,大多都是趁孩子睡著的間隙在手機備忘錄上寫成的,並且第一部作品就創下了在一個月寫完9.7萬字的紀錄。

但有了300萬美元這樣引人矚目的交易,很難說會不會有後來者如此取巧。





德赫本身的熱度確實很高,在亞馬遜出品的美劇裡也刷了下存在感

從根本來說,同人粉絲的諸多擔憂,不一定和具體內容相關,而是源自社群共識的裂隙。別忘了,同人小說乃至整個社群都立於“無版”的海盜狀態之上。

回看歐美近現代的圖書,古有為《簡·愛》續上前傳的《藻海無邊》在文學史留名,今有調侃星際迷航裡“紅衫必死”的《紅衫》榮獲雨果獎,這些小說都會被看作是“戲仿”(parody)而沒有太多爭議——因為它們最開始就不屬於同人圈子。

同人社群的核心焦慮,是同人精神的泯滅和社群的淪陷。在IP版權的陰影下,同人下海,被看作是對“為愛發電”精神的背棄。

固然主流受眾的湧入也帶來了SenLinYu所面臨的非法銷售的困境,但在最忠實的同人粉絲看來,同人創作理應是一塊不被商業侵染的淨土——就像AO3的名字展示出的那樣:我們自己的成就。



OTW主頁上對同人文化的願景,可以說十分富有感染力

在過去,同人確實是這樣一個極富凝聚力的社群。

學者亨利·詹金斯從80年代就開始研究粉絲文化,他在自己的論著《文本盜獵者》中闡釋了同人小說為何與“我們社會的商業以及意識形態相左”。

出版圖書往往需要通過抓住讀者的解密欲望來調動首次閱讀的興趣,但同人粉絲則會將興趣轉移到人物關系和主題意義上,並通過閱讀同人小說,來重新回到自己喜愛的文本。



這或許也能說明,為什麼大多數撤文出版的小說,最後都被歸到言情的類別——重點或說原創性,都存在於人物關系之中

因此,閱讀和創作同人,讓粉絲獲得了主動權和掌控權。同時,通過重讀和再創作,他們彼此識別、凝聚、分享熱情,也在這個不被認可的亞文化圈子裡,創造出了某種“專業知識與學術體系”,獲得了主流文化拒絕給予的知識、尊敬以及權力。

但現在,同人小說似乎卻通過剔除IP元素,一並剔除了這種魅力,被並入了“我們社會的商業以及意識形態”。

這讓人想到,60年代粗糲、叛逆的朋克樂隊,成了美妝大牌用來售賣限量款彩妝的包裝;80年代芝加哥地下舞廳裡,性少數用來自我表達的舞蹈Voguing出現在了麥當娜的MV裡。





下海的亞文化,往往都會被磨去那些邊緣的、野生的、會讓大眾感到不安的元素,但這卻恰恰是其原始的生命力所在。

就像搖滾樂隊在綜藝上歌頌真善美,目前被主流接受的同人文化也經過了柔化:AO3上大火的不止“先敵人後愛人”這一種標簽,也不止有bg這一種關系,但目前主流市場只選擇性地接受了這一類。

被收編,似乎是亞文化不可避免的宿命。

這不意味著原先的社群會立馬解體,也很難說歐美的同人生態還會去向何方。

但如果代入歐美同人的圈內老人,眼下這種樂不起來的感覺確實很明顯:自己所鍾愛的文化終於被更多人接受,卻已經被壓縮成了一個空洞的符號,再也辨認不出來時路。

結語

回到最初的問題,同人精神會被商業化泯滅嗎?從《煉金術士》的出版來看,我還是相對樂觀的。

撰稿時這本書正在緊急付印中,所以我只能通過SenLinYu就《鐐銬之下》的相關采訪來接近它。看下來,我會覺得原本同人小說的魅力也不光來自於原作。



國內社交平台上已經有書商用印刷視頻打出了預售廣告

在創作時,SenLinYu察覺到了哈利·波特中“三人組”模式——兩個男孩和一個女孩,這在流行文化中相當典型。

“我當時讀過的很多故事都有這種組合。女孩通常都非常勇敢、聰明、能幹……但說到底,英雄永遠是男孩中的一個……女孩一路走來做了所有的這些事情,都是為了成就男孩最終的英雄氣概。”

因此,她在《鐐銬之下》中設計了這樣的情節:赫敏作為間諜,擔下了“拯救世界”的重任,冒著生命危險為朋友而戰。但最後,她的付出卻被遺忘。

這部同人小說沒有簡單地以CP二人幸終的情節來結尾,而是跳到了未來的場景:某人正在閱讀一本歷史書。其中,歷史用一個章節記住了馬爾福,赫敏卻只出現在了一張合照、一段圖注裡:她是麻瓜,哈利·波特的朋友,鳳凰社的非活躍成員,沒有參與戰斗。



不是單純的“補充”或“修正”,也不是徹底的“推翻”,而是發現原作的空白和裂隙之處,通過敏銳的再敘述,將被遮蔽的角色經驗重新安置到故事的核心。

這種“從邊緣寫回中心”的姿態,未嘗不是同人小說的另一重魅力所在。

也許,當同人創作進入商業化環節時,重要的並不是“初心是否變質”,而是它能否繼續保持對固有敘事結構和文化慣例的追問與改寫。

只要這種再創造的鋒芒還在,同人精神就不會被消解。它或許會換一種形式存在:既是市場商品,也是文化抵抗;既能滿足大眾消費,也能讓那些出自熱愛的美好的創造被看見。

而那份驅動創作且不求回報的永恒熱愛,也不會在人群中消失。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7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