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高淨值家庭"標准出爐 你家達標嗎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這世界真的越來越魔幻了!


這幾年,網絡上好像人均身價過千萬,“30萬是小錢”“誰手上沒有100萬”。

微博上有個熱門話題:“40歲家庭存款有1個億才有安全感。”


如果你也刷到過這種言論,恭喜你,被“網絡富豪”騙了。

今年公布的《胡潤財富報告》讓這類人啪啪打臉:中國高淨值家庭淨資產有600萬元,在國內只占比1%。



所以,網上那些喜歡 “顯擺” 的人,要麼在口嗨,要麼在表演;真正的富人,正忙著降杠杆、換美元、買黃金,根本沒時間發微博。

但更殘酷且現實的是,那1%的真富豪,如今也開始緊捂錢包過日子了。

1

什麼是高淨值家庭?

這裡面說的是高淨值家庭,是指需要扣除房貸、車貸、信用卡等所有負債後,能自由支配,用來投資和消費的錢達到600萬,才能算高淨值家庭。

胡潤榜公布,2024年中國超600萬資產的高淨值家庭,414.20萬戶,有600萬存款的更少了,只占這部分人群的4成。

如果問在中國,有多少資產過1000萬的家庭,答案是206.6萬戶。



過1億的就更少了,只有十三萬戶。

報告中,不管是600萬、1000萬、1億、還是3000萬美元的資產家庭,人群比例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四年間,外有全球加息、匯率顛簸,內有樓市冰封、股市陰跌,多重夾擊之下,資產寬裕度下降了近三成。

根據胡潤的報告,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全世界有錢人的“錢包厚度”都在不斷瘦身,曾經花錢不眨眼的群體,如今集體切換成“省電模式”。

下跌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個是這幾年樓市、股市的接連暴雷。

其中,1000萬以上資產的富人家庭,職業變化最能反映樓市對富豪的影響。炒房客直接從2021—2024年4年平均的10%,降至5%,真的是想炒都炒不動。



投資上,也是“雷點”不斷,A股震蕩、港股低迷、私募爆雷頻發,讓“錢生錢”變得越來越難。

轟動一時的中植系暴雷,就有15萬高淨值人群牽涉其中,有些大投資者瞬間虧損幾十億。



第二點暗流更刺眼,就是這幾年“潤”出去的人變多了,特別是疫情後。

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就有1.52萬名高淨值人士移民(專題),位居全球百萬富翁流失之首。

主要流向新加坡、阿聯酋、美國,以家族辦公室、離岸信托形式帶走資產。



而這幾年國內富豪的排名,也出現了很多變化。

張一鳴取代了鍾槝,成為中國首富;馬化騰取代黃崢,以3200億元人民幣(專題)排名第三。



總的來說,有錢人的“座位表”正在經歷劇烈洗牌。

2

有錢人這幾年的資產減少,同樣改變了他們的花錢方式。大家開始變得保守,從原來的“創富期”變為“守富期”。



報告中,“最想要的事物”第一第二名,依然穩定發揮,分別是健康和幸福,但比例都有不同程度地增加,顯然這兩項比往年更重要。


有點讓我意外的是,在2021年排在第十的金錢,今年居然排在第三,看來富豪都在擔心手頭資金不足了。



還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

以前比較關注的房子、車子、股票、豪宅、游艇——這些都不再是排第一的了。

例如在奢侈品消費方面,排在首位的居然是科技產品,占比62%;而腕表、私人飛機等傳統奢侈品的消費占比分別減少了38%和44%;其中購買汽車的預算從78萬元降至66萬元。



曾經占據主導的“為面子花錢”,正讓位於“實用主義”。

心態上的變化影響的不只是消費,還有投資

2019年,富豪資產投資出現驟變,當時黃金配置只占6.3%。

但到了2025年,黃金連續5年成為投資首選,占比更是達到15.7%。



而以前大熱門的房產則連續五年占比都在減少。


種種數據都說明:“把蛋糕做大”的本領已失靈,“把自己那塊蛋糕看緊”成了新的必學技能,這或許正是觀察中國經濟轉型的一個微觀切面。

3

這份報告中的變化趨勢,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經濟趨勢、行業興衰、財富邏輯的轉變。

對於普通人來說:我們不像有錢人有那麼大的容錯率,應該學會從報告中提煉出對自己有實際價值的信息,而非單純的“看熱鬧”。

首先,目前整個家庭資產邏輯變了,別再盲目賭房產

富人炒房客比例腰斬(從10%→5%),數據已經說明靠“買房躺賺”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普通人更應該重新審視房產,雖然在一線核心地段房產仍具防御性,但不可否認,性價比在降低。

遠郊、老破小、無產業支撐的地段,房價看似跌到位,其實流動性已經枯竭,不要投資當接盤俠,守好自己的積蓄。

有錢人現在首要目標都變成“保住財富”而不是“快速翻倍”。

普通人更要放棄“瞬間致富”的幻想,畢竟本金微薄、抗風險能力本就不如他們,與其冒進試錯,不如在這不穩定的大環境下,把穩定現金流、配置保險、應急資金放在首位。



這幾年,財富在向科技、醫療、綠色能源、AI、消費降級相關領域集中。

對大多數人而言,無論是就業還是創業,選准方向就能省力不少。

例如報告中,雖然傳統行業,如教培、房地產、低端制造持續收縮,企業的資產在下降;但AI應用、養老經濟、寵物經濟、跨境電商、健康管理等卻逆勢增長,出現了新的致富機會。



說到底,不管是投資、工作還是創業,都需要明白選擇的重要性,盡可能去到財富密集、機會密集、認知密集、人才密集的城市。

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而言,從這些數據的變化裡看到行業的冷暖變化,有助於我們更好地選擇行業和城市。

4

其實,看完這些,不得不感慨,不要去羨慕別人那1%的外表光鮮,更該看懂他們的謹慎。

而對於高淨值人士,這些資產可能耗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才攢下的。怕的不是 “沒以前有錢”,而是階級的滑落。

他們比誰都清楚:從600萬到60萬,可能只差一次投資踩雷、一場行業出清、一輪匯率閃崩,自己辛苦搭建的財富護城河,在市場波動裡一夜坍塌。

這和普通人怕失業、怕生病掏空積蓄本質一樣,只是把 “生存焦慮” 換成了 “階層滑落焦慮”。

不管是有錢人還是普通人,能做的就是:在全球經濟地緣政治不穩定的大背景下,我們更要學會合理規劃自己的財富,守護好自己辛苦攢下的每一分錢。
1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0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4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