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大麻合法化: 現在請為美國祈禱 我們遇到了大麻煩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為何查理・柯克之死堪稱美國的社會轉折點?


Peggy Noonan

在近期發生的全國性創傷事件中,我們聽到一些對哀思與祈禱的指摘。 慘劇發生後,一些人送上哀思與祈禱,另一些人則反駁說:“我們不需要你的祈禱,我們需要行動。”他們指責“哀思與祈禱”,只是因為不理解這個詞的真正含義,於是便有了這種無心的冒犯。 (我總希望冒犯是無心的。 )


祈禱是行動。 它是一種努力。 它需要花費時間。 基督徒相信,上帝是歷史的實際參與者。 上帝就在這裡,每天每日,與我們同在戰壕中並肩作戰。 他並不是創造宇宙後便隱入迷霧; 他的創造是一種持續的事件,他與你同在這個世界。 當不幸發生,你向他傾訴(祈禱正是如此,是與他對話,與他專注地交流),你是在主動尋求幫助,主動為他人代禱。 “請你緩解她的痛苦,幫助他們的孩子,他們是如此孤苦無助。” “幫助我勇敢面對這一切。”

祈禱是主動的,而不是被動的。 天主教徒反復祈禱或與友人共禱時,常常將祈禱稱之為呼求天主(storming heaven)。 這不是逃避責任,而是一種承擔責任的方式(如果你是真心祈禱,而不是在公共場合裝裝樣子)。




所以,現在請為美國祈禱。 我們遇到了大麻煩。

我們都心知肚明,卻不知該如何應對這種我們心知肚明的局面。 但查理?柯克遇刺感覺不僅僅是一起事件,它如同一個轉折點,如同某種會產生新的惡劣影響的東西。 這不僅僅是又一起可怕的事件,更帶有不祥的意味,預示著從今往後,我們將遭遇厄運。 邁克爾・斯梅科尼什(Michael Smerconish)9月11日下午在CNN指出,此類事件發生後,激烈情緒通常會略微降低,但這次不一樣——他說得沒錯。 有些人心碎,有些人冷漠,他們之間已無和解可能。 在X(原為推特)上,自槍擊事件發生的那一刻起便充滿痛苦與憤怒。 現在更是如此。 而社交平台Bluesky上(按說都是棄伊隆・馬斯克而去的比較溫和的人)卻充斥著幸災樂禍的暴力言論:活該,支持擁槍者死於槍下。


但這一切對年輕人來說是何等的災難。 柯克是整整一代年輕保守主義者的精神導師,他建立了一種討論政治的典范模式——以樂觀自信的態度,抱著真誠之心,並佐以事實論證。 他真正願意理解和接納別人。 主流媒體將他塑造成政治人物固然不無道理,但他同樣也是一位傳道者,一位從不羞於談論信仰對他人生重要性的基督徒。 追隨他的所有年輕人都目睹了子彈擊中他的可怕畫面。 這畫面他們將銘記一生,成為他們理解美國政治的基石。 他們會問:如果你因為堅持講出你眼中的真理而被殺害,這算真正的自由嗎? 美國是一個自由的國度嗎?

對於在校園裡飽受壓制或輕視的年輕保守主義者,柯克傳遞的信息是:不要畏懼,挺身捍衛自己的立場。 而他卻在這樣做的時候被殺害——我不確定我們是否充分理解這對一代人造成的創傷。

21世紀的政治暴力是他們了解的全部現實——2011年,眾議院議員嘉貝麗・吉福茲(Gabby Giffords)遭槍擊; 2017年,眾議院議員史蒂夫·史卡利塞(Steve Scalise)遭槍擊; 2021年1月6日,國會山發生騷亂; 2022年,有人企圖暗殺最高法院大法官布雷特·卡瓦諾(Brett Kavanaugh),同年,保羅·佩洛西(Paul Pelosi)也遭到襲擊。

我們常說,某件事先是漸進發生,然後突然爆發。 這句話出自歐內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太陽照常升起》(The Sun Also Rises)中的一段:小說中一個人物問主人公是如何破產的,他說:“兩種方式,漸進發生,然後突然發生。” 本世紀美國政治暴力正是以這種方式滋長的。 我要說,2024年針對唐納·川普(Donald Trump)的暗殺企圖和現在發生的柯克遇刺事件正是“突然爆發”的時刻。 現實仍在延續,而黑暗的節奏不斷加快。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0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