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理財專家列6種日用品 易令你花冤枉錢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在高通脹與生活成本壓力下,如何精打細算成為許多人關注的問題。


根據外媒報道,美國心理健康平台LifeStance調查,高達83%的美國人因通膨、物價與經濟衰退擔憂而感受到更大財務壓力。

對此,理財專家穆森(Melanie Musson)指出,若想有效減少不必要的支出,關鍵並非一直壓縮生活品質,而是辨識:哪些東西值得花錢、哪些商品不需要買貴。


穆森也點名6種日常用品,其實平價選擇往往更聰明,民眾若能改變消費習慣,每年至少能省下數千美元(以5000美元為例,約等於38876港元)。

1、太陽眼鏡

美國眼科學會指出,只要鏡片具備“100% UV 防護”標示,即便是藥妝店販售的數十美元款式,也能有效阻擋紫外線、保護眼睛。

穆森認為,有些墨鏡雖標榜設計感,卻忽略最基本的功能,若真的想買特定品牌,則建議選擇像Costco這類通路,因為可能同樣的墨鏡,在百貨公司要價500美元(約3887港元),但在Costco只需159.99美元(約1243港元)即可入手。

2、小包裝廚房常備品

許多廚房常備品若只購買小包裝,看似便宜卻往往不劃算。例如烘焙香料“香草精”,在Costco購買16盎司只要14美元(約108港元,即1盎司約6.8港元),但在沃爾瑪(Walmart)商場,1盎司就要近5美元(約38港元),長期下來價差驚人。

3、藥品


除了食材與配件,藥品更是消費陷阱之一。許多消費者習慣買知名藥廠的止痛藥或感冒藥,但事實上,品牌藥與學名藥成分、劑量幾乎完全相同,差別只在包裝與廣告。一般學名藥的價格常僅為品牌藥的一半,卻同樣有效。

4、季節性裝飾品

季節性裝飾品也是“錢坑”,無論是萬聖節南瓜、聖誕或新年掛飾等,都會在過季後大打折,若選在節慶期間購買經常要多花上不少錢。

因此,穆森建議消費者不妨直接到折扣店、二手店或倉儲包裝店尋寶,挑選耐用、經典的裝飾物件才能真正省錢


5、美妝品、生活用品

穆森提醒,知名品牌常擁有華麗的包裝與行銷資源,但消費者千萬別被“品牌迷思”綁架,因為無論是化妝品或日常生活用品,許多平價品牌其實出自同一條生產線,品質、規格與知名品牌幾乎一致,差別只在外觀包裝。

6、瓶裝水

購買瓶裝水是最典型的浪費行為。

穆森指出,美國大多數城市的自來水均符合安全標准,若再搭配濾水壺或濾水器,口感與便利性皆可提升,且使用可重復利用的水瓶,不僅能長期省錢,還能減少塑膠垃圾、兼顧環保。

穆森強調,理財的關鍵在於明白多花錢不一定能買到品質更好的產品,反而可能讓荷包大失血,學會區分“必要的投資”與“被包裝的消費陷阱”,才是面對經濟不確定性時最實際的理財智慧。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75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