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只活了31岁,却被铭记千年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当时,在梁朝的北方,是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自南朝宋时代开始,南、北方的战事就此起彼伏,互有胜负。梁武帝普通五年(524),北魏爆发“六镇起义”,梁武帝认为,这是一雪前耻的大好时机,遂发动北伐。




北方剧变之后的梁朝态势。图源:中国历史地图集


然而,大军出征之时正值雨季,战争的到来使得京师附近粮价飞涨,商家囤积居奇。

太子萧统立即吩咐左右,“周行闾巷,视贫困家”,如遇不幸流落街头的无辜人士,他必暗地里加以重赈。为防止冬季灾荒及疫病的漫行,他还在宫中发起衣物捐赠活动,为京城的小家小户送去温暖。

萧统以身作则,赈济灾民,自然收获了一波极高的民间支持率。可这一切,在其他官员看来,与其说是太子在立名,倒不如说是在“佞儒”。

萧统对儒家礼制的痴迷,还远不止于此。

北伐期间,萧统的叔父、始兴王萧憺去世。按照旧制,萧统身为太子,是不需要给始兴王这样的臣子服丧的。可萧统认为,这是法理在夺人情。为此,他专门召来了东宫属员,要他们就此事进行探讨,并拿出合适的治丧方案。

身为“东宫十学士”之一的刘孝绰认为,亲族治丧不必过于注重形式。太子若想聊表孝心,在始兴王出殡期间停止一切娱乐活动,就可以了。

萧统对这样的回答,并不满意。他亲下太子令,要求大梁满朝文武以儒家“孝道”为题,讨论出一个合理的治丧形式。最终,在听到东宫学士明山宾“慕悼之解,宜终服月”的建议后,萧统才终于满意。他另下一道太子令,要求各衙门将给旁支亲人服丧一直持续到服终的规定写入国法,形成制度,推广天下效行。


以孝治天下,这本就是梁武帝所提倡的,因此,萧统的政令虽形式大于实际,但梁武帝并没有出面干涉。直到梁武帝亲眼目睹了太子一次“愚孝”的行为后,从未对萧统发过脾气的老皇帝,才忍不住批评了两句。

普通七年(526)十一月,太子的生母丁贵嫔病逝。

自母亲病起,萧统就“衣不解带,随侍在侧”。其母刚去世,他就表现得极其哀痛,“步从丧还宫,至殡,水浆不入口,每哭辄恸绝”。为人子哭得如此死去活来,连梁武帝都看不下去了,他命人给太子宣旨,称:“毁不灭性,圣人之制。礼,不胜丧比于不孝。有我在,那得自毁如此!”

梁武帝的言外之意,太子因为母丧伤身,本来就是不孝。况且你爹现在还搁这杵着,你打算哭给谁看。赶紧给我起身吃饭,养好身体。


这也是萧统长这么大第一次挨父亲骂,想着不敬父亲也是不孝,他才勉强每日喝点素粥,垫巴垫巴肚子。待丁贵嫔下葬完毕,萧统原本肥壮的身体,“减削过半,士庶见者莫不下泣”。

本来像萧统这样三观超正的太子,只待梁武帝驾崩,他便能顺利登基。

可是,变故来得如此突然。

大通三年(529),太子萧统被身边的太监鲍邈之诬告行巫蛊诅咒之事。史上著名的“蜡鹅厌祝”事件,随即浮出水面。

原来,在丁贵嫔薨逝时,身为大孝子的萧统曾给母亲物色了一块风水宝地。后来,因为梁武帝身边的大太监俞三副与人合谋,打算将私田作为丁贵嫔陵寝,向朝廷牟取暴利,梁武帝遂在相关利益人士的诓骗下,改变了最初的决定,将丁贵嫔移葬于俞三副的田地上。

此时,一名曾受过太子恩惠的术士告知萧统,俞三副的田地在风水学上对太子不利。按照术士的说法,要想破解其中的不利因素,只需备齐蜡鹅等厌伏之物,埋于墓侧的长子位即可。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2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