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王健林的預言又准了 2026年房價已出現4個跡象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三年前,王健林提出房地產將進入“深度調整期”時,不少人還覺得是危言聳聽,想著房價怎麼可能真的降?


可如今市場給出的信號越來越清晰,尤其是近半年來顯現的四大跡象,直接把2026年的房價走勢擺到了明面上。

第一個最直觀的跡象就是二手房市場的供需失衡。


現在打開各大房產平台就能發現,掛牌的房源數量比去年同期多了不少,全國二手房掛牌總量已經突破753萬套,創下歷史新高。

但與之相反的是,成交量卻不升反降,同比下降了15%。

很多城市的二手房都陷入了“掛牌多、成交少”的困境,不少房源掛出去幾個月都沒人問津。

即便有買家咨詢,也會在價格上反復壓價,不主動降價根本很難成交。



曾經被視為“硬通貨”的二手房,如今在很多地方都成了“難脫手的資產”。



緊接著是開發商的促銷力度已經拉滿,而開發商之所以如此“內卷”,根源在於庫存壓力和債務危機。

全國商品房庫存達到7.6億平方米,大量房源積壓導致資金無法周轉,而2025年還有5257億元的到期債務等著償還。

在三四線城市,不少開發商甚至轉變營銷方向,把商品房包裝成“產權式老年公寓”,因為年輕人外流嚴重,只能瞄准本地老年群體的需求。

第三個跡象讓人意外:房貸利率降到歷史低點,申請的人卻沒見多。

短短兩年時間,房貸利率從5%一路下調到3%,這是多年來從未有過的低水平,銀行也簡化了審批流程,基本能做到隨到隨批。

但居民的購房熱情依然不高,核心原因是居民杠杆率已經達到62%的警戒線,大家不敢再輕易背上長期房貸,更願意把錢留作應急。

同時,租房群體的結構也在變化,35歲以上的租房者占比已經升至35%,越來越多人不再把“買房”當作必需品。





最後一個跡象就是城市分化越來越明顯。

不是所有地方的房價都在跌,一線城市核心區域的優質房源依然搶手。

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縣城和城市郊區的房價持續下滑,不少縣城房價從每平米8000元跌到5000元,部分郊區新盤即便多次降價,售樓處還是門可羅雀。



同一省份甚至同一城市裡,不同區域的房價走勢完全不同,這種分化還在不斷加劇。

而這種冰火兩重天的局面,並非偶然,背後是市場規律作用的必然結果...

冰火兩重天背後的真相

核心區域房價之所以能保持堅挺,關鍵在於稀缺資源的強支撐。

這些區域往往集中了城市最好的教育、醫療、交通資源——優質學校的學位僧多粥少,三甲醫院的醫療資源不可復制,地鐵樞紐帶來的通勤便利更是無法替代。

只要這些核心資源沒有遷移,對優質房源的需求就不會消失。


尤其是長三角、珠三角的核心城市,依托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形成了穩定的就業市場,能持續吸引年輕人流入。

有了人口和產業的雙重托底,房價自然能抗住波動。

即便二手房掛牌量整體偏高,但核心區域內帶學區、近地鐵的房源,依然能維持穩定的成交節奏,價格也沒有明顯下滑。

反觀非核心區域的房價崩塌,本質是支撐不足的必然結果。

最突出的問題是人口流失,大量年輕人為了更好的就業機會和發展空間,不斷向中心城市聚集,留下的多為老年群體。

購房需求嚴重萎縮,沒有接盤者,房價自然失去支撐。

同時,這些區域普遍缺乏有競爭力的產業,除了傳統的餐飲、零售,難以提供高薪且穩定的工作崗位,無法形成人口回流的動力,進一步加劇了住房市場的冷清。

更重要的是,現在的購房者越來越理性。

從過去的“有房就買”轉向“挑房買”,非核心區域的房源普遍存在配套不全、交通不便等問題,自然難以吸引買家,市場話語權徹底轉向買方,賣家只能被動降價。

政策層面的尷尬也加劇了這種分化。


為了激活市場,房貸利率一降再降,限購、限貸政策不斷優化,但效果卻集中在核心區域。

非核心區域即便政策放寬,也難以帶動購房熱情,因為購房者擔心買了之後貶值、難轉手。

開發商的處境更能說明問題,核心區域的新項目還能依靠資源優勢維持合理去化,而非核心區域的項目。

即便大幅降價促銷,也難掩庫存高壓,不少項目甚至只能暫停銷售,等待市場轉機。

說到底,房地產市場已經徹底告別了“普漲時代”,進入了“優質優價、劣質劣價”的分化階段。

而面對這樣的市場態勢,不同需求的人需要拿出更有針對性的應對辦法。

2026年房價應對策略

針對不同人群,策略需要精准調整。

對於有買房計劃的人,若不是急需入住,可保持觀望姿態,重點關注核心區域內的優質房源,尤其是帶優質學區、近地鐵的房子,這類房源抗跌性更強。

當前3%的房貸利率處於低位,確實具備一定吸引力,但貸款時需留足余地,至少預留24個月的房貸作為應急資金,避免因收入波動等問題出現斷供風險。



打算賣房的人,若資金壓力不大,可暫時觀望,不必急於降價出手;若急需變現,則要認清市場現實,合理設定掛牌價,避免因定價過高導致房源長期滯銷。

此外,對房屋進行簡單翻新,比如刷新牆面、更換老舊家電、整理好房屋衛生,能提升房源的視覺吸引力,有助於加快成交速度。

處於觀望狀態的人,要主動關注市場動態,重點跟蹤所在城市的二手房掛牌量、成交量變化,以及政策層面的調整,比如限購放松、貸款政策優化等。

同時,還要留意人口流動數據,人口持續流入的區域往往更具潛力。

另外,提前了解當地的購房資格要求、首付比例、貸款流程等信息,一旦遇到合適的機會,就能及時把握。

王健林“房地產黃金時代結束”的預言,如今已經完全應驗。

那個閉眼買房就能賺錢的年代一去不復返,2026年買房,必須更加理性和謹慎。

位置是否核心、資源是否稀缺、周邊產業是否有支撐,這三個要素直接決定了房產的價值,只有把准這些關鍵,才能在復雜的市場中做出正確的選擇。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1994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4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