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我,00後,美國藤校畢業生,剛被AI搶走offer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中期來看,勞動力市場會重新洗牌。年輕人可能會主動轉向低AI風險職業,比如護工、養老服務、線下教育——這些職業需要人與人直接互動,AI很難替代。但這也意味著,社會需要更多職業培訓,幫年輕人從高AI風險崗轉到安全崗,不然容易出現勞動力錯配。




從長期角度看,經驗的價值可能被重新定義。以前大家覺得越老越吃香是因為經驗多,現在看來,只有AI學不會的經驗(比如隱性技巧、人際協調、創意判斷)才吃香。未來的教育和工作,可能會更重視培養AI替代不了的能力——比如解決復雜問題、團隊協作、創造力,而不是死記硬背理論知識。


斯坦福報告發布後,美國科技股出現明顯波動。納斯達克指數在報告發布次日(8月27日)下跌1.4%,創8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英偉達、Palantir等AI概念股分別下跌3.5%和9.4%。軟件開發、客戶服務等AI高暴露度行業股票受沖擊最大,部分企業股價單日跌幅超5%。


消費必需品、公用事業等防御性板塊因被視為“抗AI替代”領域而上漲,標普500中約七成成分股收漲。這反映了市場對AI技術不確定性的避險情緒。市場對AI替代人力的擔憂加劇,投資者擔心企業可能因AI技術普及而減少招聘需求,尤其是高估值的AI初創企業。

Axios、美國《時代周刊》等外媒強調AI對年輕人就業的“首當其沖”效應,指出“崗位消失而非降薪”是核心問題。《華爾街日報》和《連線》分析稱,報告揭示了AI技術對“入門級勞動力”的系統性替代,可能導致長期就業市場分層。國內媒體如新浪財經、網易科技則聚焦中美AI競爭背景下的就業結構差異,認為中國需警惕技術斷層對年輕勞動力的沖擊。


微軟、谷歌未直接回應報告,但強調技術對生產力的提升而非替代。Meta內部討論調整招聘策略,減少初級崗位招聘,轉向資深工程師與AI協作崗位。OpenAI CEO 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則警告“AI泡沫風險”,與斯坦福結論形成呼應,呼吁理性看待技術短期影響。

斯坦福報告揭示了AI技術對就業市場的“靜默革命”,其影響已從理論爭議轉向現實沖擊。盡管股市短期波動反映悲觀情緒,但企業、學術界和政策制定者正探索平衡技術創新與社會穩定的路徑。未來,如何構建“人機共生”的就業生態,將成為全球性挑戰。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3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