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汽车巨头们集体西迁,重庆能否成为"中国底特律"?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2025年夏天,中国汽车产业版图悄然生变。


近日,一则消息在业内引发震动:吉利旗下极氪智能驾驶团队3000人集体西迁重庆,从通知到全员到位,仅用半个月时间,效率之高令人咋舌。更引人注目的是,华为(专题)车BU前总裁王军亲自坐镇,领衔这支“千人高管团队”,标志着吉利在重庆的智能化布局已进入实质性攻坚阶段。这一举动,打破了过去十余年中国汽车研发资源持续向长三角、珠三角等东部沿海地区集中的传统格局,成为“汽车研发西进”的标志性事件。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汽车产业链的高端研发、创新孵化与人才集聚,理应属于上海、杭州、深圳这些“创新高地”。然而,吉利的“反向冲锋”并非孤例。近年来,长安汽车持续加码重庆总部,宁德时代在渝布局动力电池基地,赛力斯与华为深度绑定,共同打造问界系列爆款车型,重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成为中国汽车产业新一轮变革的“战略支点”。


今年上半年,重庆GDP总量历史性地超越广州,位列全国第四,其中汽车产业贡献显着——汽车产量稳居全国第三,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高达25%。这一系列数据背后,是重庆从“传统制造基地”向“智能电动枢纽”转型的坚定步伐。

那么,重庆究竟做对了什么?为何能让吉利这样的行业巨头“倾巢西迁”?其背后,是产业政策、区位优势、集群效应与战略远见的多重共振。

从“汽摩之都”到“智能汽车之都”?

重庆,曾是中国传统汽车工业的重镇。上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时期,长安、嘉陵、建设等军工企业迁入山城,奠定了其“汽摩之都”的基础。进入21世纪,长安汽车迅速崛起,带动了本地庞大的零部件配套体系。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传统燃油车产业链面临重构,重庆一度被贴上“转型迟缓”的标签。


重庆并未沉沦。它敏锐地捕捉到“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产业趋势,主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以长安汽车为例,其推出的深蓝、阿维塔、启源等新能源品牌,均在重庆研发、生产,并迅速打开市场。尤其是与华为深度合作的阿维塔系列,凭借高阶智能驾驶能力,成为高端新能源市场的有力竞争者。这不仅为重庆注入了“智能化”基因,更吸引了华为、宁德时代等产业链巨头的深度布局。

吉利此次将3000人智驾团队西迁,正是看中了重庆已初步形成的“智能电动生态”。王军作为华为车BU的核心人物,其坐镇重庆,意味着吉利与华为在智能座舱、高阶智驾、车云协同等领域的合作将全面提速。重庆不再是单纯的“制造基地”,而正在成为集研发、生产、测试、应用于一体的“智能电动综合枢纽”。这种从“制造”到“智造”的跃迁,是吸引高端人才与创新团队西迁的根本前提。




汽车产业是典型的“链式经济”,高度依赖上下游协同。一个成熟的产业集群,不仅能降低物流与沟通成本,更能加速技术迭代与产品创新。重庆在这一点上,已构建起强大的“护城河”。

首先,本地拥有长安汽车这一“链主”企业。作为中国自主品牌领军者,长安不仅自身规模庞大,更带动了超过1000家本地零部件供应商,形成了从车身、底盘、动力系统到电子电气的完整供应链。这为新进入者提供了“即插即用”的产业环境。吉利无需从零搭建配套体系,便可快速实现产品落地。

其次,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的布局,补齐了新能源汽车最关键的“一环”。电池占整车成本的40%以上,其供应稳定性与技术先进性直接决定产品竞争力。宁德时代在重庆涪陵等地建设的动力电池基地,不仅为本地车企提供稳定货源,更吸引了蜂巢能源、赣锋锂电等二三线电池企业跟进,形成了“电池产业集群”。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44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