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失控的芬太尼:药物滥用背后的权力、金钱与死亡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普渡难道不知道其中的药物机理吗?


李晋博士

副主任药师,硕士生导师


广州和睦家医院药剂科主任:

当然知道了,你们不要小看药厂,我是见过药厂真正的机密报告。

对于阿片类药物,它是一定会涉及到要做相关的动物实验的。只要作用于精神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大部分会做那种叫依赖性的实验的,做了以后药企会很清楚,只是说有可能在一个范围当中,药企会挑一些比较轻的,或者相对来说数据好看一点的公布出来,然后告诉你,目前的状况是这样,有依赖性但依赖性不强或者怎么样。我们也不敢完全肯定事实上是不是这样,但是你不能忽视药厂是有这方面数据的。



可是普渡在奥施康定上市时宣称因为采用了缓释技术,所以成瘾风险甚至不足1%。现在听来匪夷所思的数据,当年却真的让不少医生和患者信以为真。

不过,普渡大肆宣传的缓释技术轻易就能被毒贩和瘾君子们化解:只需要把药片一捣碎,就可以吞服、鼻吸甚至溶解注射,瞬间获得强效吗啡般的快感。


而普渡在面对各项投诉与处罚时,虽然被迫在法庭上缴纳着罚金,工厂里却继续加大剂量生产。

早在2001年,美国学界和患者们就发现了奥施康定警示标签不充分、药品设计存在缺陷的问题。从2001年4月到2007年1月之间,共有1400余起类似诉讼被提起。

但要证明FDA已批准的药物设计有缺陷,在当时、乃至今天,都非常困难。


再加上普渡方面也很善于将公众舆论和法律攻势转向原告自身,频繁在文件和庭审辩护中将责任都推卸给患者,患者们尽管展开了数年激烈的药物诉讼,但收效甚微。



普渡的刑事麻烦在2007年5月达到了高潮:历经六年调查,美国司法部指控普渡及其三位高管违反《联邦食品、药品与化妆品法》,将“虚假标示药品”引入美国各州。

这三位高管认罪,接受了超过3400万美元罚金。而普渡公司则承认其“出于欺骗或误导意图”,错误宣传奥施康定“成瘾性较低、滥用风险较小”,与传统止痛药相比“更安全”,因而同意支付超过6亿美元的罚金。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81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7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