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失控的芬太尼:药物滥用背后的权力、金钱与死亡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但与之相对应的,则是长期使用芬太尼带来的成瘾性威胁。


李晋博士

副主任药师,硕士生导师


广州和睦家医院药剂科主任:

阿片类这种药物是管控的麻醉药品,最主要的特点是停药以后会出现身体上的戒断症状,比如焦虑,有时还会出现疼痛、失眠等等,会形成心理、生理的依赖性。



因此,阿片类精神药品一旦过量或不当使用,一线之隔就会成为毒品。不过在一众阿片类药物中,芬太尼能够大规模泛滥、带来海量死亡案例主要是由于以下4个原因:

1.易成瘾

比起海洛因,芬太尼镇痛效力高50倍,持续时间却只有不到一半,并且带来强烈的戒断反应。因此迅速便可形成恶性循环。

2.易致死

大概一粒芝麻重量的芬太尼就足以导致呼吸抑制,继而致命。此外,由于芬太尼剂量小,它极易被掺杂进其他非法药品中。

3.易制造


这也是芬太尼“屡禁不止”的原因。芬太尼不依赖罂粟田等农作物,完全可以人工化学合成。只要有简单的前体化学品和设备,一座小型地下实验室就可以制造出足以致死数千人的芬太尼。

4.低成本

据路透社的报道,仅需约3600美元即可在线购买足以合成价值约300万美元芬太尼的前体化学品。这使得相比可卡因,芬太尼的利润率至少高20倍。

美国阿片类药物滥用危机的起源并非始于街头毒贩,而是有着“合法”的开端。


02 崩塌的防线,监管集体沦陷

Chapter 2.1 阿片危机:普渡制药如何打开潘多拉魔盒

故事还要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说起。

当时,尽管疼痛问题已经逐渐被社会所重视,但临床医生们还是非常清楚阿片类药物的成瘾性,因此也秉承着谨慎使用的原则。



而1995年,美国疼痛协会的主席Dr. James Campbell提出了应将疼痛视为“第五生命体征”的观点,认为应该像监测心率和血压一样地控制疼痛。

嗅觉敏锐的美国的制药公司迅速察觉到了镇痛药里的巨大商机,趁机大举推广各类阿片类处方止痛药。其中最臭名昭着的就是1995年普渡制药所推出的一种名为奥施康定(OxyContin)的止痛处方药。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67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7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