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感染"食腦蟲",5歲女孩不幸去世 ....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並不是個例


這個夏天

還有一名6歲男孩在上海確診


於本月去世

今年6月,孩子媽媽在社交平台發文,稱孩子在上海復旦大學附屬的醫院通過腰穿腦積液的檢查,檢查出來狒狒阿米巴原蟲。

對於為什麼感染,男童媽媽表示,目前想到的就只有6月6日在學校打水仗和4月13日在公園裡撈魚,沒有去過別的地方。

遺憾的是,兩個月後的8月11日晚,孩子媽媽在社交平台發布了一封“君寶貝和媽媽的感謝信”,感謝信中,稱孩子“生命留在6歲8個月”。

據悉,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導致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病情十分凶險,病死率高達98%,目前還沒有明確有效的治療方法。

“食腦蟲”並非昆蟲

藏身淡水與土壤感染

“食腦蟲” 病死率極高

中國疾控中心寄生蟲病所研究員盧艷介紹,“食腦蟲”並非肉眼可見的蟲子,而是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等致病性自由生活阿米巴原蟲的俗稱。此類寄生蟲存在於淡水、土壤等自然環境中,可通過鼻腔、口腔或皮膚傷口侵入人體。因其致病過程凶險,可能引發原發性阿米巴性腦膜腦炎等,帶來腦組織損傷,被俗稱為“食腦蟲”。


數據顯示,我國迄今累計報告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感染病例僅40余例,屬罕見的寄生蟲病。公眾無需過度緊張,但需提高防護意識。

人感染後有哪些典型症狀

如何救治?

專家介紹,早期以皮膚病變為主,後期進展為腦炎症狀,可能出現發熱、頭痛、嘔吐、易怒和嗜睡等。由於病程發展快且症狀易與其他腦炎混淆,“早發現、早診斷”是救治核心。專家強調,野外戲水後若出現相關症狀,務必立即就醫並主動告知涉水經歷。


疾控機構提出

五項針對性預防建議

避野水,盡量避免在野外湖泊游泳或戲水,避免攪動水體沉積物;

護口鼻,在自然水體活動時佩戴鼻夾、泳鏡;

防傷口,皮膚有破損時避免接觸自然水體;

潔鼻腔,使用滅菌生理鹽水或煮沸冷卻後的水沖洗鼻腔;

排陳水,長期未使用的水管,需先排放積水再使用。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8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7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