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已婚微寡"正一步步摧毀你的幸福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最近,網絡上流行一個新詞——“已婚全寡”。這個詞並非法律上的喪偶,而是網友對婚姻關系的調侃,指的是已婚卻過得像單身,缺乏情感交流和互動。根據缺乏程度,出現了“半寡”和“微寡”等衍生詞。雖然這些自嘲有其幽默的一面,但背後其實體現的是親密關系的隱患,需要引起重視。


正如俗話所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盡管從愛情心理學角度,這種說法也有一定的道理,但這並非注定的結局,如果我們能意識到問題,就能做出改變。

今天,我們就從心理學來聊一聊,為什麼有些婚姻關系中會出現這種“雖然已婚,但是單身”的狀態?以及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如何才能改變這種狀態,讓婚姻成為愛情的延續。


“寡”感,是怎麼來的?

心理學家羅伯特·斯滕伯格提出的愛情三角理論認為,愛情由三個基本成分構成,分別是親密、激情和承諾,而隨著親密關系的逐漸深入,激情的感覺會迅速減少,親密感逐漸升高並趨於穩定,而承諾則持續增強。

所以,婚姻關系中的一種普遍現象就是缺乏新鮮感,情感上的交流也逐漸變少,更多的是圍著生活瑣事和孩子轉,久而久之,當初的激情變成了“搭伙過日子”。但是,從心理學來說,這其實是一種極具破壞性卻常常被忽略的心理狀態:婚內孤獨感。

雖然結婚被認為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孤獨感,但是婚內感到孤獨的現象仍然很普遍。有一項針對 2795 人的調查研究顯示,多達 40% 的已婚人士認為自己“經常或有時候感到孤獨”,而且這種孤獨感幾乎同等地存在於丈夫和妻子身上。

長期孤獨,對身心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如加速衰老、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並可能導致焦慮和抑郁等問題。

而且,當這種孤獨感指向婚姻關系時,還會嚴重降低婚姻關系質量。德國的一項時間跨度長達 8 年、覆蓋 2337 對伴侶的追蹤研究中發現,關系中任何一方的孤獨感都可以有效地預測未來關系滿意度的下降。

也就是說,當伴侶中的一方感到孤獨時,不僅 Ta 自己對於關系滿意度的評價會降低,而且 Ta 的伴侶也同樣會感到對關系的不滿意。


這是因為婚姻是一種高度相互依存的關系,往往會存在一種行動者-伴侶效應(Actor-Partner Effects),指的是當一個人認為與伴侶缺乏充分的情感交流與支持時,就會直接引發其自身的孤獨感,並導致對關系滿意度的降低,同時,Ta 的行為又會通過行為傳遞給伴侶(比如冷漠、指責等),從而導致伴侶的孤獨感也隨之上升。

一言蔽之,夫妻任何一方感到孤獨,都會導致雙方關系質量的降低。




什麼造成了“寡”感?

在心理學中,孤獨感是一個非常復雜的議題,孤獨除了是一種主觀感受以外,也是一種可遺傳的特質,雙胞胎研究表明,孤獨的遺傳率大約為 40%-50%。也就是說,有些人天生就比別人更容易感到孤獨。

除了遺傳這種無法改變的因素,還有哪些原因會造成婚姻中的孤獨感呢?

1共處時間被擠占

夫妻要保持感情,很大程度上靠的還是兩個人的共處,比如一起逛街、散步和聊天等,尤其是夫妻相處時的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行為,即向對方分享自己真實的想法、情緒和需求的過程,對於提升親密感和關系滿意度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是,隨著工作和養育子女等事務逐漸增多,夫妻的共處時間往往會被擠占掉不少,分享和交流自然也就隨之變少。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6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