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一台3万元,中国的打工人要连小电驴都骑不起了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一位行业人士透露,两轮车企业大多走组装生产路线,上游原材料品类繁杂;而消费者更看重基础代步功能,产品本身溢价空间有限。再加上SKU过多,规模效应不明显,最终导致行业毛利率水平不高。


这样的行业现状,让本就竞争激烈的市场更难找到溢价空间。因此在这片红海之中,为了获取更多的溢价,智能化俨然成了厂商吸引消费者的核心筹码。

对比新势力九号、小牛与传统品牌,前者靠智能化标签在定价上拉开了明显差距。尽管九号、小牛的销售规模不及部分同行,平均出厂价却遥遥领先,2024年九号两轮车平均出厂价约2774 元/辆,小牛则超3200元/辆;而传统品牌如雅迪,电动自行车平均单价为1347元/辆。


这种价差也直接体现在毛利率上,2024年九号电动两轮车业务毛利率为21.1%,雅迪则为15.2%,智能化带来的溢价优势由此可见一斑。




上述行业人士表示,智能化必然伴随着产品策略的高端化。近几年,九号、小牛已推出上万元高端车型,雅迪、爱玛等传统品牌也纷纷布局高端产品线,加码这场智能化驱动的高端化竞赛。与此同时,市场还迎来了更多的新进入者。其中春风动力成立电动车品牌极核,全力进军高端市场。

在这样的竞争格局下,市场的换新需求正为这场智能化竞赛注入新变量。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两轮电动车销量约5900万辆,同比增长7.5%;而行业普遍4到5年的换新周期,叠加超4亿辆的超高保有量,意味着未来将迎来大规模的车辆更新潮。

在行业持续内卷的当下,这场更新潮或许会加速市场分化,那些缺乏智能化配置的车型,很可能在消费者的换新选择中逐渐失势,被更贴合行业升级方向的智能车型替代。

不过,对企业来说,这场智能化比拼的关键,终究要看消费者的真实选择,既要在竞争中守住智能优势,更得让溢价对得起实用价值。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已经有 1 人参与评论了, 我也来说几句吧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共有 1 人参与评论    (其它新闻评论)
    评论1 游客 [至.学.汤.礼] 2025-08-19 20:00
    你完全可以自己组装一台电动自行车,50年前就有农民骑着自己拼装的电瓶车赶集,当时很是羡慕。
    上一页1下一页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74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2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