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北京: 誰捅了北京"格格"窩 外國人照著鏡子咧嘴一笑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清晨,故宮博物院尚未開門。距離東華門約800米的王府世紀大廈地下一層,卷簾門陸續拉起。店鋪內,燈光亮起,幾百件頗具宮廷韻味的清宮格格服與妝具整齊陳列,一切靜待首批古風愛好者到來。


近年來,隨著傳統文化復興熱潮興起,古風體驗成為年輕人休閒消費的新選擇。位於王府井核心區域的世紀大廈及王府世紀大廈逐漸形成古風妝造門店集群,以高效的商業節奏為年輕游客提供沉浸式裝扮體驗,並在悄然間成為他們心中的“格格造夢廠”,為北京文旅記憶添上獨特一筆。

01一早湧出成百上千“格格”,世紀大廈成古裝拍照第一站


清晨,故宮東華門尚未開啟,物業管理員宋姐已經在王府井世紀大廈門口上崗值勤。她負責疏導客流、維持秩序,目睹每天成群的“格格”從大廈走出——有人梳著旗頭、身著清代格格服,有人襦裙飄逸、手持團扇,在晨光中奔赴周邊的故宮、太廟等景點。

“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格格’進出這裡。”宋姐回憶說,王府世紀大廈的古風旅拍門店,從幾年前的二三十家,短短幾年增加至200家左右。

80後的麻寧此次是帶著母親和女兒來拍格格照的:“平時工作太忙,孩子一直是姥姥幫著帶,這次終於有時間帶著她們一老一小一起‘穿越’一回。”麻寧選擇的是大廈裡一家中高端古風攝影門店。老板一邊指揮化妝師上妝,一邊介紹自家的生意有多火爆:“天氣好了,每天都忙不過來。”

在麻寧隔壁化妝台,一位外國顧客妝造剛畢,照著鏡子咧嘴一笑。麻寧看著對方露出滿意的笑容,忍不住感歎:“這身板穿旗裝,還挺有反差感的。看她那麼高興,我覺得挺有感染力的。”

作為自媒體博主,麻寧曾多次到訪王府井體驗格格妝造,知道這裡除了外國游客,還常有港澳台游客。“許多港澳台同胞伴著《戲說乾隆》《還珠格格》長大,對紫禁城情結很深。只要來北京故宮必去。如今有了旅拍,能穿上清宮服拍照,也算圓夢了。” 老板遞來一疊樣片,津津樂道。


麻寧這次選擇了相對便捷的“格格裝”,而老板更推薦明制漢服:“我預感今年明制(漢服)會大火!”麻寧也隱約感覺到,這股古風妝造潮流已不限於紅牆下的格格形象,各式古風服飾正在占領她和身邊人的朋友圈。



對Z世代而言,古裝是一種流動的身份標簽。社交網絡上,“#北京格格約拍”的話題已有7.6億次瀏覽和58萬余次討論,勾勒出新一代的京城敘事:有人在故宮角樓拍出電影感vlog,有人把明制漢服融入日常通勤,甚至催生出“格格約拍搭子”這種新型社交方式。


化妝師小心翼翼地為麻寧簪上一支由老板親手制作的點翠頭飾。這讓她想起國家博物館熱銷的點翠鳳冠冰箱貼 —— 那些曾靜靜陳列於博物館的精致物件,如今正以多元形式融入日常審美。麻寧望著鏡中既具古典韻味、又顯幾分陌生的自己,不禁感慨:如今人們為了心中熱愛,既願意潛心鑽研,也舍得投入心力。

02 “格格”眾生相:從Z世代儀式感到銀發族古風夢

盡管王府世紀大廈被幾百家妝造工作室擠滿,這裡仍有零星的其他業態入駐。入職文創店半個月的小房,親眼目睹了這裡的熱鬧與競爭:“7層近200家工作室,每天進出的‘格格’絡繹不絕。”

從追捧北歐“ins風”,到重新發現並自信地穿上東方華服,年輕人的審美自信正在悄然生長。

土生土長的北京海澱女孩小靖,一直向往東城的松弛感。性格內斂的她,在閨蜜的鼓勵下拍攝了一組古風閨蜜照。“戴上那些發飾還挺有意思,和日常的自己完全不一樣。”回憶起五一假期的拍攝經歷,小靖笑著說。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3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