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留學生: 中國留學生靠拍low到爆,土到家的短劇年賺千萬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最近看到一則硅谷公司的招聘信息格外有意思。


一家名叫Crazy Maple Studio(楓葉互動)的企業最近正以月薪2.5萬到4萬元人民幣的高價招聘海外短劇創意經理、編劇等全職。




圖源:領英

這家公司或許鮮為人知,但它旗下的短劇App—ReelShort在北美紅到發紫,登頂過美國iOS娛樂榜,下載量超過TikTok和Netflix,更有“日入上億美金”的傳聞。

ReelShort出圈讓曾經被嘲“low到爆”“土到家”的中國短劇在北美掀起了文化逆襲,因此還造就了大批財富新貴。

近期,在多個平台瘋傳的美漂中國導演高峰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媒體稱他為——“短劇出海中國造浪人”。

高峰畢業於國內藝術學校美術專業,2020年初到美國時,連350美元的房租都交不起,不得不靠送外賣、修車維持生計。

然而去年,他制作了45部短劇,僅用20萬美元成本拍攝的《離婚的億萬富翁繼承人》,短短3個月躍升至北美短劇冠軍,創下3500萬美元票房奇跡。

靠“抄中國作業”,他實現年賺千萬美金。

美國,就連名校科班生都難以在好萊塢立足。當下,卻有越來越多的中國“高峰”卻乘著短劇熱度改變風向。

正如高峰所言,短劇被中國人做大做強後,中國留學生便有了出頭之日。曾被認為“畢業即失業”的人文藝術專業留學生,也有了彎道超車的東風。



2023年,美國十多萬影視從業人員因工作時長、薪酬差、AI威脅等問題掀起大規模罷工,直接讓好萊塢幾近癱瘓。

罷工期間,洛杉磯娛樂業就業人數銳減兩三萬。2024年上半年美國影視作品產量暴跌37%,損失約60億美元。

即便後來罷工結束,影視行業仍是哀鴻遍野,無數人遭遇事業寒冬期,留學生也無辜躺槍,畢業即失業。

眼瞅著走投無路,一股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短劇,卻成了大家的救命稻草。

野蠻生長的中國短劇,在2024年市場規模達到500億元,甚至超過電影票房。

嗅到巨大商機,字節跳動、愛奇藝等大廠都忍不住加速將短劇推向歐美等地。

ReelShort是第一個將短劇帶入北美市場的中國平台,《我的億萬富翁丈夫的雙重生活》是其成名作。

一炮而紅後,諸如知名的DramaBox、GoodShorts等中國企業加速入局。



這裡忍不住八卦一下,ReelShort背後一直有國內數字出版公司COL中文在線的身影,創始人和高管清一色清華畢業。

COL身後又站著股東閱文集團。閱讀集團的聯席CEO又是網絡文學奠基人、網絡文學商業模式的創立者吳文輝,此大佬是北京大學畢業。

北美短劇的世界活像是一個巨大的Made in China,兜兜轉轉回到原點。



這波短劇熱潮衍生出了劇本創作、演員、導演、攝影師、化妝師、後期編輯、市場推廣等完整產業鏈,無數人從中獲益。

現在越來越多美國職業演員躬身入局短劇,做起了霸總,上演灰姑娘逆襲、復仇反轉、禁忌之戀、先婚後愛的瑪麗蘇式荒誕戲碼。

剛開始,好萊塢演員瞧不上短劇,畢竟這些情節看上去太土太上不了台面,他們擔心短劇會給自己的履歷留下“污點”。

但在高薪誘惑下,不少人還是選擇默默低頭搞錢。

萬萬沒想到,這些瞧不上的劇情,竟然比“正經作品”更受歡迎,參演的好萊塢演員們身價大漲。

現在美國三線演員出演短劇的日薪已從200美元暴漲至1500到2000美元。

比如曾在《神盾局特工》出演特工的邁克·瓊斯日薪更是飆到了2500美元,是他在好萊塢當配角的7倍。

美國演員馬克·赫爾曼在劇組裡跑龍套多年,2023年好萊塢罷工,他連房租都付不起。

他後來參演多部短劇而走紅,還喜提“短劇界的湯姆·克魯斯”、“霸總專業戶”的稱號。



當失業潮來襲,好萊塢大門緊閉,留學生也在短劇賽道殺出了一道血路。

去年,多部中國留學生自導自演的短劇湧現出來。

比如播放量破千萬的《在美國給大小姐當陪讀》就是全留學生班底。

其導演Aces與制片人Isabel就讀於美國愛默生學院,這是一所專注於寫作、人文和傳媒的文理學院。

去年春假,導演Aces發現身邊做短劇的同學越來越多,電影科班出身的她就拉著朋友搞了起來,沒想到還搞出了名堂。

除《在美國給大小姐當陪讀》之外,《北美留子圖鑒》、《新西蘭留學公寓》、《下一站,悉尼》、《倫敦留學公寓》、《The CEO's Wife Is A Secret Boss?!》、紐約首部短劇《紐約繼承者們》等都出自中國留學生之手。

其中,《The CEO's Wife Is A Secret Boss?!》50%的成員都來自倫敦電影學院。



講述英國留子生活的短劇《倫敦留學公寓》播放量過億,其導演潘庚畢業於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

因為在英國學表演的中國學生很少見,為了選角,潘庚甚至跑到飯店、中國超市、學校門口去堵人,一度被當作騙子。



中國留學生進軍短劇,除了擼起袖子當導演、制片人或是做編劇,還有很多資源和經驗豐富的人會成立工作室。

他們深諳內容和營銷,自行承接短劇制作並挖掘人才,有一套完整商業鏈。

過去好萊塢美國人掌握著話語權,但在短劇這片藍海裡,從創意到拍攝再到制作全方位被中國人主導著,頗有種“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的中式商戰思維。



(圖注:部分短劇出海平台及其公司)



中國短劇出海主要集中在歐美、東南亞、日韓、中東四大市場,其中美國是頭牌,用戶規模大,付費能力強,爆款短劇回報率高,是兵家必爭之地。

根據短劇自習室的統計顯示,截至2025年6月,美國市場的短劇APP收入高居全球第一,總值超9000萬美元,市場占比高達53.5%。

美國本身又是全球影視行業的中心,基建發達,資源集中。

中國短劇出海從2023年野蠻生產到如今,天時地利人和的“美國留子”,一步步從質疑短劇、理解短劇,進化到如今紛紛成為短劇圈的一員。

好萊塢的所在地洛杉磯,每個月平均有100部中國短劇在開拍,過去一年幾乎所有攝影、燈光、道具等相關的留學生都進入了短劇行業。

北美短劇圈的留學生,大多畢業於南加州大學、紐約大學、加州藝術學院、美國電影學院等頂級影視院校,後者和國內短劇選角集中在電影學院、戲劇學院一樣。



初期爆火短劇《我的億萬富翁丈夫的雙面生活》,背後制片人就是畢業於南加大電影藝術學院的中國女孩,有網友稱她是“短劇領域的普羅米修斯”。



(圖源|小紅書@本來堂)

南加大是好萊塢的後花園,美國第一所提供電影藝術學士學位的大學,其電影藝術學院全美第一,影視、動畫、游戲設計是王牌,造就了不少電影界奇才。

名校友包括《星球大戰》導演喬治·盧卡斯、《阿甘正傳》導演羅伯特·澤米吉斯,《辛德勒名單》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等,經典影史裡都藏著南加大校友的身影。

該校也是非常懂得“跟風”。

比如將電影學院與馬歇爾商學院結合,開辦電影藝術商業學位,培養娛樂產業的領袖;


2023年又豪擲1千萬美金建了生成式AI與社會中心,雲集CS、電影、媒體等領域專家,讓學生接觸最新AI技術,為就業做准備。

眾多熱播短劇背後都有南加大校友的手筆,它儼然是北美短劇產業的黃埔軍校。

據一位畢業於南加大表演專業的美國演員稱,他參與的每部短劇至少有一位南加大畢業生。

星二代和富二代扎堆的紐約大學也是影視人才儲備地。它的帝勢藝術學院設有電影、電視、設計、舞蹈等科系,其中電影全美第二,與南加大、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電影學院合稱美國三大最佳電影學院。

它是培養奧斯卡獎得主最多的院校(共19名)。

知名的導演有李安好萊塢導演之父馬丁·斯科西斯、《哈利·波特》導演克裡斯·哥倫布、伍迪·艾倫等。

紐大留學生也是北美短劇屆的常客,比如小紅書上的@要吃果凍嗎,畢業後就在洛杉磯短劇劇組做起了造型師、演員和親密戲指導員。



(圖源|小紅書@要吃果凍嗎)

除了南加大、紐大這類頂尖綜合性大學盛產短劇人,藝術院校畢業生進入短劇圈也算是當下最對口的。

加州藝術學院已有110多年歷史,是美國西海岸最具影響力的頂級藝術校,被譽為迪士尼“種子工廠”,其創始人就是迪士尼開山鼻祖華特·迪士尼

它電影學院下的動畫專業常年霸榜全美第一,輸送了大量好萊塢動畫人才,如《冰雪奇緣》導演Chris Buck、《超能陸戰隊》導演Don Hall及《頭腦特工隊》導演Pete Docter等。

緊鄰好萊塢美國電影學院,人稱電影人的搖籃、電影界的哈佛耶魯,多年霸榜《好萊塢報道》全美第一。



去年10部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中6部都有AFI畢業生的名字。

電影《小丑》編劇Scott Silver、《盜夢空間》攝影師Wally Pfister和布景師Douglas Mowat等都是該校校友。

AFI僅提供碩士學位,重實踐,專業強,專業方向有導演、攝影、剪輯、制片、設計和編劇。

就讀期間每個學生會參與制作4到10部影片,嚴格以好萊塢工業模式培養人才。

北美承制海外短劇最多、最早的工作室之一24K Onions,其創始人Crystal(楊博涵)、Edward(孫天澤)和多數團隊成員都畢業於AFI,他們不僅制作了幾十部海外短劇,還挖掘出了多位爆款演員

短劇大火後,從業者的學術背景也呈現跨界融合的特征。

南加大、紐大等影視傳媒類專業(如電影制作、導演、編劇、數字媒體)畢業生占主導。

緊隨其後的是名校文學類學生(如創意寫作、比較文學等),他們憑借扎實的故事策劃能力、台詞劇本本土化以及跨文化改編破解了文科難就業的困境。

商科類畢業生也是促成短劇營銷和轉化的不可忽視的黑馬。


短劇龍頭ReelShort APP背後的Crazy Maple Studio公司CEO賈喬伊(Joey Jia),本科在哈爾濱工程大學拿到工程學位,前往美國猶他大學讀完了工程碩士,緊隨著又在芝加哥大學商學院MBA就讀,是懂技術、又懂商業和領導管理的多面手。



(圖源|領英)

除此之外,心理學研究敘事節奏、短劇人物心理,藝術史學生也能提升服化道精致度等等。

比如爆火短劇《在美國給大小姐當陪讀》中的兩位女主角,Isabella Kwok是紐大心理學在讀生,Thea Li就讀於眾多明星母校—伯克利音樂學院,她們都是制片人從小紅書上發帖物色到的。

美國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前段時間公布了失業率和未充分就業率最高的十大專業,前三都是藝術類和文科專業,商業藝術與平面設計也在其列。



美國職業演員和各個專業留學生都玩起了短劇,在這個有著完整產業鏈的圈裡,每個懷揣夢想的人都有機會大展身手。

即便是號稱要被AI取代、找不到工作的文科和藝術專業學生只要能發揮自身優勢依然有新的出路。





心理落差,是每個進入短劇行業的在美



留學生必過的門檻。

短劇的核心是“短、快、爽、賺”,單集時長在1到3分鍾,每隔幾十秒必設鉤子,逆襲暴富復仇等爽點無數,粗制濫造幾百集也不過一部電影短片。

花3到7天、用5到20萬的低成本極有可能打造一部爆款,賺得盆滿缽滿。

這與花幾個月,甚至幾年潛心制作的上萬上億投入的傳統影視劇形成鮮明對比。

對於夢想走深度、精品路線、講究藝術性、創新性的名校畢業生而言,短劇被認為是對影視作品的褻瀆。

流量算法和商業價值面前,藝術和思考似乎不值一提。

值得玩味的是,心理落差僅存在初期,當留學生真正深入短劇行業後,會慢慢從抗拒轉為妥協,最後實現重構,重新定義自己、定義作品。

紐大電影系、南加大編劇系畢業的Aaa,10年前就有一個影視夢。

中國落地洛杉磯的她從未想到過,有一天自己會以短劇的方式進了好萊塢,又留在好萊塢

起初她對短劇的認知也僅存在於節奏快、劇情狗血、毫無邏輯可言,但等到她自己創作時才發現,裡面門道不簡單,逐漸放下偏見。

她鑽研受眾,了解他們的情感和情緒需求,明白相比長電影,短劇或許更適合現代觀眾的生存境況。

放下科班生和搞藝術的架子之後,她也理解了什麼是創作的基本人文關懷,懂得尊重觀眾和價值觀的差異。

更重要的是,出海短劇本地化過程中,她熟練操著中英文,變得更加自信。



(圖源|小紅書@Aaa)

從不適應到主動求變的留學生不是少數。也有越來越多人為短劇內容升維,表達留學生的不易以及家國情懷,為留學生正名,這也在慢慢擺脫短劇的粗俗面貌。

當然,步入短劇賽道並接受它,這波入行的留子既有想要磨練技能的意願和念想,也更想要那份投資回報。

南加大現在本科就讀一年成本是99139美元(約71萬元),紐約大學帝勢藝術學院已高達103448美元(約74萬元),加州藝術學院和美國電影學院也都要七八萬美元一年,四年讀完至少三百萬元沒了。

失業和裁員潮下,粥多僧少的短劇何嘗不是最好的出路?

有導演靠一部爆劇就能實現財富自由,普通相關專業的留學生在這波紅利下依然可以獲得不菲的薪酬。



現在國內大廠名企都在進軍短劇,比如前段時間京東為短劇運營崗開出了4.5萬到7萬的月薪,按年算最高可達百萬,優質短劇人才十分稀缺。

對中西文化有深刻感知,同時又了解海外本土受眾、熟知中文內容魅力,更有遠大理想的中國留學生是短劇出海浪潮中的淘金者!





最近短視頻平台流行“自從做了XX之後,差點忘了自己以前是幹嘛的”梗,引來無數人跟拍,開啟“長衫說脫就脫、名校學歷說放就放”的集體自我放飛和覺醒。

比如光鮮的主持人變身網絡帶貨主播,日進斗金;清華美院服裝設計高材生轉行做紋眉師,收入翻倍;三甲醫院醫生改做正骨推拿,養活全家。

這種降維選擇反而成就了某種意義上的覺醒。

就像名校留學生從拍高大上藝術電影,走向“霸總愛上我”的土嗨爽短劇,表面看是理想妥協,實則是卸下了精英教育的沉重包袱。

他們在流量時代又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憑借真本事賺錢,用實際行動證明,真正的職業價值不在於形式高雅與否,而是能否得到認可,滿足他人需求。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523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