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深夜八卦: 由楊蘭蘭開聊藏身海外的富豪們(圖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從讀書到工作我在海外近10年,家裡人雖然沒說啥但多少是擔心的,他們怕我被帶歪學壞了路走偏。


比如念書時我把見聞都跟家裡講,說今天認識了誰誰,她爸是幹嘛的,她買了多貴的鞋子多少錢的包。

聽得多了我爸媽就很慌,說我們是正常家庭,所謂正常就是既沒有潑天富貴,也沒飛來橫財,讓我和那些不正常的保持距離。


什麼叫不正常呢?直白點就是揮金如土的,因為正經家庭的孩子,父母多少會管著,不會讓孩子太揮霍,像王校長當年在倫敦想買個車,還要寫報告等老王批准呢。

能亂花的大多是不幹淨的錢,要麼來自碩鼠家庭,要麼行業就不正經,沒有自己一滴血汗所以花起來豪不手軟,而且是能花不能存,存了將來就是罪證,只有花出去了才安全。

等後來自己創業,家裡人又擔心我被人家騙,說社會很復雜,而我把人都想得很好。

記得有一回別人介紹我一個搞投資的老板,他在能看得到金沙酒店的地方租了很奢華的辦公室

我爸就覺得一個老板,在異國他鄉事業剛起步階段就租兩三層的辦公室去燒錢,大概率做不長久的,叫我謹慎一點,後來證明還真是這樣,他就是個滿嘴跑火車的大忽悠。

這種人在海外蠻多的,以坡島為例,有一幫國內出來的所謂大老板,吹自己有多麼成功,有豐富的行業經驗,然後拉投資一起開餐廳或超市。

啟動資金全是別人的,自己一分不出,聲勢搞得很大,但開業就是為了圈錢。

籌到錢以後就挪用,掙了算他的,賠了大家的,那些雨後春筍般開起來又很快換門頭的中餐廳,十個有八個都這樣,快成產業鏈了。

但是呢,也不是所有搞大排場的老板都是騙子,比如以出海的煤老板為首的北方商人,他們搞搞場面也並非就是裝,很大概率是做生意習慣就是這樣。

啥意思呢?這一切還得從朱元璋老師聊起,你知道古時候鹽業是官營的,私人是不准販賣的。

但朱老師上台後根基還沒穩當,北方蠻夷又常來騷擾,他就想在山西屯兵百萬,那時候的山西包含了河北和內蒙的一大片地方,算是北方的邊界了。

但養軍隊是要花大錢的,他沒有錢怎麼辦呢?就想了兩個招。

一方面讓邊防官兵種地養羊自給自足,另一方面以鹽引子作交換,讓富商們幫助運糧。引子就是特許經營證,也就是你幫國家運糧,國家不給你運費,但你可以通過賣鹽來掙。

一聽說有鹽引子,好多做生意的都跑到山西去,形成了龐大的晉商幫,等到了清朝又開放了茶引子,中俄間的茶道忙活的全是山西老板。

他們從福建等地采茶,經山西轉運,穿過蒙古高原,最終抵達恰克圖等邊境口岸,最牛叉的時候幫官府代發工資和匯兌軍餉,從茶引子變錢袋子。

靠做國家專賣發財之後,他們就形成了習慣,浙商那種雞毛蒜皮小生意他們看不上的,自己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大買賣,不管是明代鹽引、清代茶引,還是近代搞煤炭經營都是這個邏輯。

既然發家的起源在特許經營,那麼弄牌照就成了最重要的事,把牌照搞下來一切就都好辦了。

還有富是一定要炫的,買豪車裝門面,婚喪嫁娶開一百席都是基操,讓上頭看見我們有實力、底子厚,能撐起大場面,那才夠資格搞國家生意。

我就不止一次聽到北方老板講,和誰誰關系比較鐵,和哪個領導是好兄弟,自己哪兒有地皮有礦產有整條街,人家介紹他說身價幾個億還會不高興,覺得被說少了至少一個零。

咱也不是統計局的,不好評論,反正就圍觀唄,但我非常理解這種希望別人把財富往多了說的心態,因為他們要靠外界的評估和聲望來獲得更多銀行和投資人的信任。

這一點全世界都一樣的,而且財務狀況越告急的就越在乎,比如當年快破產的川建國,非說自己賬上還有十幾億美金;還有上海前首富周先生,非要福布斯榜不准,把自己低估了。

一旦他們真的賺到錢了,並且賺到足夠多了,就會千方百計的隱藏財富,甚至要秘密地先轉移一部分到海外,以便在異國他鄉也能過著低調奢華的生活,通常都能如願,除非後代們實在是不爭氣,闖了禍不得不曝光。

就比如上個月在澳洲發生的車禍,一句話概括就是:開勞斯萊斯的年輕新手,撞上了開奔馳的老司機,對方還被撞得骨盆骨折,脾臓破裂,脊柱和10根肋骨斷裂,右髖被完全切除。



當老司機向老板描述痛苦時,他剛好是澳洲電台有名的白人主持,地位相當於澳洲的何炅

只不過他平日最喜歡拿中國做文章,當自己的司機被最討厭的華裔開車給撞了,他當然不會錯過良機,幾次在節目裡摸對方老底,想把事情鬧大。

就這樣女司機被公開了財富信息:

01

她年紀輕輕就住悉尼富人區的高端公寓頂層復式,陽台上可以看得見悉尼歌劇院,售價折合人民幣超千萬。


02

除了天價勞斯萊斯,她還有別的豪車,但是房契上不是她的名,而是某信托基金,車子也不是她的名,而是隸屬於巴拿馬某殼公司,車上都是男士用品。

03

當地媒體說她既沒有工作、也沒有社媒賬號,名下無房產無公司,家庭背景、父母、財富來源通通查不到,沒辦法只能說她是“澳洲隱形華裔富豪圈”的一員。

而她也非常配合的穿著十幾萬人民幣的大牌外套,然後對著鏡頭遮的嚴嚴實實,身旁還有高大的保鏢護駕,可謂越藏越惹人聯想。



於是乎什麼消息都出來了,有人說自己是她同學,都來自新南威爾士大學,說她家裡做鐵礦石配額生意的,還沒畢業就幫著把某鐵礦公司賣給國內上市公司——某某礦業。

但我的關注點卻是:許教授、釋方丈、楊小姐之流為何都選澳洲,而不是其他地方?想了想可能有三點比較契合:

1

第一,這裡本身就盛產礦,相當於南半球的山西。當一個群體習慣了搞特許經營,天然的會選另一片相似土壤繼續做類似生意,這叫路徑依賴。


況且這雖然地廣人稀,卻有近100萬的華人,來了就能快速消失在各大華人社區中,洋人嘛又注重隱私,哪怕是住對門的鄰居,也不會問你是幹嘛的,非常適合隱藏身份。

2

第二,這片熱土以前是英國人流放犯人的地方,是史上著名的黑奴轉運地,有一整套成熟的地下產業鏈,渠道廣且經得起考驗,官方想管都沒招,可以說是不義之財的最理想保險箱了。

3

第三,和國內沒有引渡條例。

雖然早在2007年,中澳兩國就簽署了“引渡條約”,但直到今天,土澳因為政黨之間對華政策的爭斗,都沒有正式批准這個條約,沒批准就意味著還有很多想象空間。

這些賺飽了想出來的人到了澳洲之後,要麼自己開公司辦業務,換護照當公民;

要麼自己不動但先把家人和一部分錢運過來,這樣萬一有事跑路了,自己還能以家屬身份在這兒生活。

還有的則是作為中資公司在澳合作項目的負責人,好的時候兩邊跑,情況不對立馬以工作名義留下,下周再回國。

像華人最多的悉尼、墨爾本和珀斯,基本上就是這些人最喜歡待的三大地方,搞出車禍的小姑娘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對此有人問我怎麼看?能怎麼看,我反正是相信祖國的,你覺得中國不好,那是沒看到更糟糕的,美利堅夠強大了吧,選出來的總統就差把整個國家論斤稱給賣了。



好與不好都是比出來的,如果這姑娘背後真的涉及到不法貪腐,那一定會被追討的,畢竟這些年我國和袋鼠國還是有積極合作,抓回來一些在逃人員的。

但如果一直沒有抓也沒有對此發通告,那咱也就別刨根問底了,問了也白問,不是咱老百姓能操心的范疇了。



不管怎樣都不要再傳什麼7千萬保釋金,2700億澳幣存款了,澳元又不是越南盾,這金額相當於袋鼠國8年軍費。

有這個錢把全澳洲都能炸平了,哪還用得著開大勞哦,坦克和戰斗機自由了都。

能編出這麼離譜數字的人,數學不太好但良心卻很壞,目的就是激發公眾憤怒,制造對立,讓國內的民眾對官方產生不信任。

而國外的華人也跟著遭殃,因為鬧的越大,洋人對華裔的惡意就越大,覺得你們的錢都來的不正當,就該被偷被搶,總之就是裡外都沒落著好。

我覺得吃瓜也是要有節操的,越是公共議題,越要學會獨立思考。

面對刻意煽動和帶節奏,如果你信的太多,說明你知道的太少;面對誠懇建議和善意提醒,如果你懷疑的太多,說明經歷的太少。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83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0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