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中国房市: 中国楼市阴霾不散 上下游苦撑盼蓝天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人人都谈论出海,孙浩也尝试拓宽销售渠道,上个月已经和TikTok的泰国直播公司合作了两次。不过,他发现“外贸也卷,价格压得更狠,利润还不到15%。”


订单猛增日子已结束 业者:须习惯“微利时代”

吴英杰的项目利润也压缩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他说:“现在是‘微利时代’,能赚一点是一点。像以前那种房价飙涨、订单猛增的日子,过去了。”


说到关店他还是难免心酸,但“至少后来证明是及时止损了,心里好受多了”。

他说,自己还是对未来有信心,现阶段只是练“龟息大法”——一边小规模接单维持生意,一边拿出部分积蓄到惠州老家投资民宿。“现在大家容易抑郁,到山清水秀的地方去,开心一点”。

孙浩也坚信消费者需求依然存在,只是发生了变化。他说,以前每家的客厅都要有一个大吊灯,水晶的、铜艺的,巴洛克风,“那就是经济上行的美”。

现在流行极简风,去掉多余装饰的吸顶灯才是销量最大的产品。孙浩觉得,注重实用、科技感和性价比,没什么不好,“时代变了,人也要顺势而为”。

学者:楼市难有第二春 决策者不会走回老路

当前房地产危机尚未出清,上下游影响扩散,关税战又步步紧逼,中国经济增长面临沉重挑战,呼吁大规模救市的声音一直不断。

即便如此,中国政府依然没有祭出大规模的政策,而是采取降低房贷利率、推出“白名单”房企、保交楼等更具针对性的托底手段,来达到“止跌企稳”的目标。




学者认为,中国地产库存严重过剩,可能10年或更长时间才能完全消化。图为建筑工人7月15日在上海黄浦区街坊地块旧城区改造项目进行房顶钢筋捆扎作业 。(新华社)

今年7月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中国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强调“内涵式”发展,不再重扩张。

受访学者认为,一切迹象表明,尽管难熬,但中国政府不会再回到靠房地产驱动增长的老路上。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邓钢受访时说:“中国的房地产作为一个曾经的经济发动机,已经熄火了,不能再承担经济增长的引擎功能”。

邓钢指出,中国地产库存严重过剩。在人口增长减缓、收入预期转弱的情况下,房地产库存可能10年或更长时间才能完全消化,最终库存都会变成债务而非资产。“中国的决策者也清楚看到这一点。”

上海的独立经济学者、摩根士丹利前亚太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受访时也也研判,中国的房地产是不会有第二春的。他说,中国领导人2013年就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已经明确了房地产的定位。

谢国忠指出,今年以来一些地方政府重新启动土地出让,是为了稳住购房者情绪、减少抛售压力,避免硬着陆。但这不意味着房地产政策转向,“房地产正在变成一个普通的民生产业,这个方向不会变”。

作为最早警告中国地产泡沫的经济学家之一,谢国忠说,泡沫最终到中国划定三条红线才破裂,因为背后是“非市场力量”在支撑——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过分依赖、成为了楼市的“庄家”,给经济、社会发展都带来了很多问题。

若出手救开发商 只会埋下更多雷

谢国忠说,当前中国高层政治稳定,也更倾向做长期规划。在他看来,房地产泡沫带来了巨大的不良资产、债务,威胁金融体系。如果出手救开发商、或搞大规模刺激,只会埋下更多雷。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2194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