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特朗普: 川普會不會再次認慫?他很可能…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梁燕,美國威拉姆特大學教授、波士頓大學全球發展政策中心研究員:


8月1日關稅休戰期結束後,川普已簽署行政令對66國加征10%-50%不等的關稅。與美國存在貿易逆差的國家(如英國澳大利亞)適用10%基准稅率;展現盟友姿態並提供能源采購與投資協議的經濟體(包括歐盟、日韓及東南亞國家)適用15%-20%稅率;未按川普要求讓步的國家則面臨懲罰性高稅率:加拿大35%、瑞士49%、巴西50%。中國墨西哥作為例外獲得談判寬限期。

雖然平均稅率較“解放日”宣布水平有所下調,但18.3%的關稅水平仍遠超川普執政前2.4%的歷史均值,創194年以來新高。盡管新關稅將於8月7日生效且多國仍在談判,但學界亟需思考這個關鍵問題:這場關稅博弈的終局何在?其對全球經濟的影響與未來走向如何?


川普將關稅視為絕對權力的體現。盡管其征稅權曾受法律質疑,但憑借《1937年貿易法》和《緊急經濟法案》,他“成功”實現了四項戰略目標:

其一,關稅作為財政工具。川普懷戀麥金萊時代關稅占聯邦稅收主體的歲月,雖曾失言要求亞馬遜等美企“消化關稅”,但始終鼓吹“外國支付論”。



耶魯大學8月1日報告:美國平均關稅水平已經達到18.3%,創下1934年以來的世紀新高

然而政府引用的學術研究顯示,95%的關稅成本通過進口商品價格轉嫁給美國消費者,本質上成為主要由低收入群體承擔的累退性消費稅。這種設計旨在抵消主要惠及富人的減稅政策(即所謂“大而美法案”)。2025年上半年870億美元的關稅收入(其中6月266億美元,達常規水平四倍)印證了該策略成效。


隨著稅率攀升,美國家庭特別是低收入群體將背負更沉重的稅負,加劇財富不平等。

其二,關稅作為產業保護傘。美國制造業自1950年代起持續萎縮,1980年代金融化浪潮加速了這一趨勢。在股東價值最大化原則驅使下,企業普遍采取“裁員-外包-並購-回購”的資本運作模式,而非“保留-再投資”的實業路徑。要逆轉去工業化趨勢,需根本性重構經濟結構——削弱金融資本話語權,加大基礎設施、新能源、人力資本與研發投入。

但川普選擇簡單歸咎他國,將關稅作為“美國優先”的核心政策。缺乏結構性改革的情況下,關稅只會推高工業品價格、擾亂供應鏈、抑制投資信心、加劇就業不穩定與通脹壓力。


結合其削減聯邦支出、取消新能源補貼、大規模驅逐移民等政策,這套組合拳幾無可能重振美國工業競爭力。

其三,關稅作為談判籌碼。川普秉持“零和”貿易觀,要求各國擴大對美采購與投資。盡管他吹噓獲得萬億美元投資承諾,但現實堪憂:蘋果所謂“四年5000億美元投資”與其2024年全球1004億美元股票回購相比杯水車薪;日本5500億美元承諾中僅1-2%屬真實投資;沙特、卡塔爾的“投資”實為采購合同;韓國3.5年1000億美元計劃不過維持其2024年232億美元的年投資規模。

這些數字游戲掩蓋不了實質:若川普堅持擴大出口卻不提升生產率,等於變相縮減美國民眾消費份額。更危險的是,其關稅政策正在加速動搖美元霸權根基——當各國不再願用實體資源換取美元紙鈔時,美國戰後建立的金融特權體系將面臨崩塌。

其四,關稅作為地緣武器。稅率差異暴露其政治算計:歐盟日本獲15%優惠稅率(原定30%),而金磚五國均遭重創(印度25%、中國與南非30%、巴西50%)。川普企圖借此脅迫中印放棄采購俄油,迫使巴西、南非調整內政議程。但這種威逼注定徒勞——中國等大國必將反制,中等強國將尋求新貿易聯盟,就連歐盟等傳統盟友也在加速“去美元化”布局。關稅博弈反而成為構建“去美國中心化”多邊貿易體系的催化劑。

這場“殺跌一千自毀八百”的關稅戰能否持續?歷史表明,關稅政策若實施超兩年便可能永久化。雖然川普早年前就鼓吹“關稅萬能論”,但經濟現實終將迫其讓步:2025年二季度消費支出增速驟降至1.4%(僅為2024年一半);7月非農就業僅增7.3萬人,五月、六月數據累計下修26萬;制造業PMI創九個月新低;CPI同比漲幅從5月2.4%升至6月2.7%。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96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