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官媒定調,多地允許公務員兼職送外賣,什麼信號?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處長給我送外賣,科長幫我跑滴滴。


公務員搞副業,近日居然真的在現實中發生了。四川遂寧市船山區某單位的一位紀檢系統公務員孫先生,分享自己兼職送外賣的經歷,一天能賺100多元。

“每天下班後送外賣三個小時,感覺‘像打游戲做任務’一樣快樂!”




孫先生說,其所在單位下發了公職人員可以做副業的相關通知。他向單位提交申請,經批准同意後,才開始下班後兼職送外賣。

紀檢人員帶頭兼職送外賣,已經很特殊了,更微妙的是,一大批官方媒體對此進行了廣泛傳播、轉載,在標題裡寫上大大的幾個字:

沒覺得丟面子



近日,某直轄市人社局也發布了一篇文章,明確指出:在不違反紀律、不泄露信息、不影響主業的情況下,機關事業單位幹部可以從事自媒體、健身教練、跑滴滴、送外賣、農產品種植等合規副業。

允許公務員下班後兼職送外賣,什麼信號?



口子放寬後,很多公務員的第一反應都是:高興。幹副業終於不用偷偷摸摸了。

與其堵,不如疏,官方態度也顯然更加開放和包容。

此前,公務員送外賣也出現過。2021年北京市人社局勞動關系處副處長王林送外賣,12小時賺41塊,但目的是體驗民生、制定政策,還是帶著工作去的。

但現在的公務員兼職,就是實打實地去賺外快了。

前述孫先生就透露,自相關通知下發後,身邊不少同事都“動”了起來,有嘗試跑代駕的,也有跑網約車的。

晚上騎著電瓶車,在江邊吹著風,還能賺一點點錢,其實很開心的。



“沒覺得掉面子,都是服務行業。”

公務員為什麼要兼職跑外賣?首先是,對基層公務員來說,生活壓力也是實實在在的。有些公務員開玩笑說自己是“穩定地窮”。

中西部的一些縣鄉,剛入職的公務員是2800到3200塊左右一月,剛晉升的副科級幹部是3500塊左右。

三聯生活周刊2023年10月曾報道,西南地區的一位副科級幹部每月到手薪資4100塊,扣掉1800塊的房貸、1100塊的車貸,還剩1200塊左右的生活費,需要覆蓋水電網費、結婚送禮、請客吃飯等各種開支。

更不用說北上廣深了,北京某街道的一位公職人員月薪1萬多,遠不夠買房置業

有的地方還在降薪。據鳳凰網報道,一位直轄市的公務員說,近幾年總體收入降了20%。

日子總要過,讓他們在下班時間做副業增收,多份收入養家糊口,也是一個好辦法。

過去人們說,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現在是不是可以改為:當官要為民服務,下班還可送外賣?

時代在變,公務員的職業要求,也需要與時俱進。



那麼,公務員做兼職,除了送外賣、跑滴滴之外,什麼副業都可以幹嗎?

有網友就腦洞大開,虛擬出了這樣的對話:

“趙局,您這篇短篇小說寫的可太好了,我願意200萬買版權。”

“王處,你這單奶茶送的真好!一滴沒灑,我給你打賞個6w8。”

但類似的行為,顯然是違規甚至違法的。

按照相關規定,公務員搞副業有6類情形需特別注意,包括“掛證”取酬、借“理財”名義違規圈錢、違規從事有償中介活動、違規兼職、攬私活和其他違反有關規定從事營利活動的行為。


同時,國家對合規的兼職,也有明確規定:

第一類:體力勞動,如跑滴滴、送外賣等,需利用業余時間且不影響工作,且需提前向單位書面報備並獲批准。

第二類:投稿賺稿費,通過撰寫文章、小說、散文等,向雜志、自媒體平台或出版社投稿獲取稿費,例如《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公務員身份)通過版稅收入數千萬元。

第三類:自媒體運營,開通個人公眾號、頭條號等平台,分享職場經驗、生活技巧等內容,通過流量分成或廣告合作獲得收入,需注意內容不得涉及敏感話題,收入需申報。

第四類:專業技能服務,若具備維修、設計、編程等技能,可接小型私活(如家電維修、PPT制作等),需確保服務對象與工作職責無關聯。

第五類:健身/培訓教練,若有健身教練、教師資格等資質,可兼職健身房教練或開設線上課程,但需避免利用職務資源招生。

第六類:農產品種植/養殖,利用業余時間參與家庭農場種植或養殖,銷售農產品(如蔬菜、家禽),需注意與工作職責無關聯。

需注意的是,公職人員從事兼職應當避免利益沖突,不得從事與職權相關的營利活動,同時報備單位,確保副業不影響本職工作,避免因疲勞或時間沖突引發紀律問題。

所以,類似的畫面,完全可能在現實中出現:

在政府辦事大廳辦完事,一打車,司機就是剛剛在窗口給自己辦事的公務員;

晚上再去個健身房,健身教練可能就是街道辦的小伙子;


打開小紅書,關注的一個心理學博主,可能就是一個體制內90後妹子;



連自己熬夜追的修仙網文,沒准也是個熬了20年的副科級幹部寫的;

……

體制內的才華,也完全可以有發揮的廣闊空間,給個人創造豐厚的回報。



為什麼公務員搞副業的大門越開越大?

一個背景是,我們重提“過緊日子”,地主家也沒有余糧了,人人都要努力。

2024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21.97萬億元,支出則是 28.46萬億元,財政收支面臨緊平衡壓力。

財政部數據顯示,2024年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比上年下降了16%。

但緊日子歸緊日子,該花的還是要花,占支出大頭的,就是行政事業單位人員的工資。

允許公務員搞搞副業,悄悄成了一股潮流。

實際上,上世紀90年代的下海潮,不就鼓勵公務員投身改革建設?光是1992年,就有1000多萬公務員辦了停薪留職。

如今時代變了,不用離職下海了,下班後就可以到海裡撲騰撲騰。

不只是四川、重慶,湖南等地也在悄悄放開。7月8日,湖南省委組織部“紅星雲”官方公眾號就發文,列舉了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可以做哪些副業,禁止做哪些副業。

當然,對公務員來說,副業也不是那麼容易做的。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做副業需要時間。在中國青年報2023年底的一篇報道中,一位國家某部委工作人員就表示,作為公務員平時很辛苦,晚上加班到八九點下班是常事,平時周末也經常加班,“朝九晚五”的生活只是一種想象。

此外更微妙的是,做副業也要看Boss態度。一位離開體制的自媒體博主就曾在網上痛陳往事,提醒公務員做自媒體,露臉要謹慎。

畢竟,做副業要提前向單位報備並獲批,收入也要申報,還得做好時間管理,不能影響本職工作。如果單位很忙,大概率沒精力做副業。而如果擔心留下不好的印象影響晉升、發展,大概也不敢做副業。

公務員崗位一直被視為穩定的鐵飯碗,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宇宙的盡頭是公務員。”

但歷史就是個有趣的輪回:

當所有人都在拼命考公,公務員卻在兼職送外賣,到底誰的飯碗比較鐵?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6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2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