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失控?廣東出現基孔肯雅熱集中感染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中國衛生部門數據顯示,基孔肯雅熱(Chikungunya fever)病毒感染正在粵港澳大灣區擴散,已有廣東以外省市要求自粵返回者采取自我醫學監察措施。


基孔肯雅熱又稱屈公病,主要透過蚊子叮咬人類傳播。衛生官員強調此疫病致死率極低,但仍可能給患者留下長遠影響。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近日警告各國加以防范,並指出,由於人類感染基孔肯雅熱的症狀與登革熱和寨卡病毒感染等類此,患者有可能被誤診。


廣東、澳門與香港當局紛紛開展滅蚊行動,並呼吁民眾做好個人防蚊措施。但自7月下旬以來的持續暴雨天氣帶來了麻煩。

基孔肯雅熱是甚麼?它都有哪些症狀?

據世衛組織介紹,基孔肯雅熱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1952年在坦桑尼亞首次被發現。病名源於坦桑尼亞南部的基馬孔德語(Kimakonde),意思是“變得扭曲”。這源於患者會因為嚴重關節痛而彎腰。

基孔肯雅熱常見由埃及伊蚊(Yellow fever mosquito;又稱埃及斑蚊)和白紋伊蚊(Asian tiger mosquito;又稱亞洲虎蚊、白線斑蚊、花斑蚊)傳播,它們同時會傳播登革熱(Dengue fever;又稱骨痛熱症)和寨卡病毒(Zika virus;又稱茲卡病毒)。蚊子叮咬感染了基孔肯雅熱病毒的人類,吸食其血液,從而帶毒,繼而在叮咬下一個人時向對方傳播病毒。

受感染的患者通常在被蚊子叮咬後四至八天發作,但病毒潛伏期最長可達12天。症狀為突然發熱,經常伴有嚴重關節痛,也可能伴有關節腫脹、肌肉疼痛、頭痛、惡心、疲勞和皮疹。

非洲國家肯尼亞沿海城市蒙巴薩市郊班布裡(Bamburi, Mombasa)居民梅西(Mercy)一家先後感染了基孔肯雅熱,她告訴BBC 斯瓦希裡語網(BBC News Swahili)染病經過。



白紋伊蚊是基孔肯雅熱等多種病毒的主要傳播媒介。


事情發生於5月下旬。梅西說:“我像往常一樣出去做日常活動,突然接到家裡的電話,說:‘你知道嗎?爸爸還沒起床。’我問為甚麼,他說他醒不來。”

“當我跑回家時,發現他痛苦不堪,甚至無法抬起手臂,像個小孩子一樣哭泣。”

梅西趕緊把86歲的父親送院,但他最終病逝。之後,梅西和其他三位家人也確診感染了基孔肯雅熱。

世衛組織指出,由於症狀與登革熱和寨卡病毒感染相似,患者有可能會被誤診。


BBC未來網(BBC Future)曾報道,多項研究顯示,颶風過後,經蚊子傳播的病毒性疾病如西尼羅病毒、茲卡病毒、登革熱及屈公病的發病率往往會上升。

萬一感染基孔肯雅熱會有哪些影響?哪些人尤其需要注意?

世衛組織介紹,基孔肯雅熱感染所導致的關節痛會使患者身體虛弱,並會持續幾天,但也可能達到數周、數個月,甚至數年。

大多數患者能完全康復,但偶爾也會引發眼部、心臓和神經系統並發症。高齡尤其是有基礎病的患者,或者是染疫母親所誕下的嬰兒,和出生首數周內遭帶病毒蚊子叮咬的新生兒,均有更高的重症風險。

中國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表示,重症患者可能要面對心肌炎、腦炎等並發症,但強調基孔肯雅熱的致死率極低,通常低於0.1%。

世衛組織稱,按照現有的醫學證據,患者康復後,很可能對未來的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免疫。

中國大陸的基孔肯雅熱疫情目前處於甚麼狀態?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76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7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