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废气排放为负?企业排污报告现"数据疑云"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2025年2月25日,山东省滨州市,一处发电站的烟筒在排放处理过的达标废气。视觉中国|图


“抓大放小”

当前,值不值得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排污许可执行报告的管理力度?


宋国君表示,我国排污许可制度在设计之初,其实就有“抓大放小”的理念——考虑现有的执法成本和企业合规成本,抓住“牛鼻子”重点排污单位,适度放松排污量较低的中小企业。这也是为何排污许可制度有“分级管理”的规定。

我国规定,大气和水污染物中,任一种且排放量近3年内任一年度进入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统计工业污染源年排放总量占比累计达到65%的工业企业,列为重点排污单位。

而对于监管较薄弱的中小企业,提高执行报告的数据质量,需要更完善的制度设计。

宋国君表示,在美国等实行排污许可制的发达国家,一些研究表明,几乎所有企业的排污许可执行报告都存在一定的作假行为,只有4%的企业会根据要求提交违规报告,大约一半的企业从不提交报告。“这表明,仅靠合规报告并不是灵丹妙药,只有设计得当的合规报告,才有可能增加发现企业违规的可能性。”

宋国君称,一份好的合规报告,除了包含排放数据,同时也要包含能够佐证排放数据真实性的内容,帮助监管机构更精准地评判企业是否存在主观故意违规。当前,我国要求企业提交的执行报告多停留在基础数据收集,未对企业排污的整个过程进行分析。监管人员仅对执行报告开展检查,无法有效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

“目前而言,排污许可制度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更多是培养自我管理的习惯。”戚志强说,“在推行排污许可制度前,甚至有部分中小企业连年度检测都不做,根本不知道自己排放了多少污染物,更别谈是否清楚排放超标了。”

戚志强认为,排污许可制度使中小企业搞清了排放底数,并且知晓了如果超标排污,有哪些可以改进的空间。“毕竟,自查发现超标,总比政府部门检查发现后处罚要好。”戚志强说,“目前环保处罚严厉,企业总体上还是愿意改进,不愿冒险的。”


开发智能化监管系统

执法检查模式的变化,对生态环境部门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刘春蕾在与地方生态环境部门沟通时发现,许多部门并不具备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的能力。来自江苏省生态环境评估中心的作者于2023年发布的一篇论文也指出,目前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的大数据智能研判功能不完备,尚不能为环境执法提供必要的支持。

刘春蕾建议,主管部门可开发排污许可全流程智能化监管系统,减少异常数据发生,比如填报实际排放量时,自动带入许可排放量,不需要再人工填写;排放量不允许填入负值;采用数据统计、AI等方法,对异常高、异常低、负值等各类情况,进行数据管理,及时发现并提醒企业改正。


排污许可制度的另一个主要目标,是希望排污许可执行报告中的污染物排放量,可以作为年度生态环境统计、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考核、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税务部门征收环境保护税的依据,即“数出一孔”,改变过去多种核算标准不统一的现象。

“但目前的数据质量,距离上述应用需求还有差距。”刘春蕾说。

2025年5月起,青悦向生态环境部、各省级生态环境厅发送了对执行报告的改进建议。生态环境部有关部门积极反馈,解决了此前部分执行报告打不开的问题;各省生态环境厅的态度各异,有的请求青悦提供精准的名单供检查复核,有的反馈已经或者将督促企业整改,还有的未作答复。

目前,我国排污许可制度仍然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2016年我国排污许可制改革正式启动,2020年完成全国所有行业排污许可证核发,2021年《排污许可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排污许可制度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基础性环境管理制度。

2024年生态环境部印发的《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实施方案》提出,制订发布排污许可执行报告核查技术规范,未来执行报告数据质量监管将有更系统的方法论;还确定了“到2027年,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等目标。

宋国君认为,排污许可制度是我国治理污染的核心制度,而排污许可执行报告的管理则是排污许可制度的核心。执行报告的管理水平也体现了我国当下生态环境和社会治理水平,随着我国生态环境治理逐步进入深水区,未来排污许可执行报告的数据质量要求也将越来越严格,管理制度越来越完善。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528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4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