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新聞資訊

論壇

溫哥華地產

大溫餐館點評

溫哥華汽車

溫哥華教育

黃頁/二手

旅游

北京: "北京山谷"怎麼敢在暴雨天讓人露營睡帳篷?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上周,北京下了很大的雨。


大到什麼程度呢?新聞說,截至7月31日12時北京全市因災死亡44人,失蹤失聯9人。

暴雨也下到了這麼近這麼美的河北。




當時,河北承德興隆縣的“北京山谷”景區正在搞開盤儀式,請了不少人來參加活動。



其中有些博主,受邀來進行拍攝和體驗,晚上就住在了露營用的帳篷區。

結果住到凌晨三點,山洪來了。

短時間強降雨,遠遠超出了河道的行洪能力,於是洪水滿溢出來,沖到了低窪的營地區。

來勢洶洶的洪水,夾帶著泥沙和碎石,很快就漲到了齊腰深,後來還淹到了脖子。



被困在這裡的露營者根本來不及逃跑,只能各自抱著附近的樹,等待救援。

一等就是七八個小時。



幸運的人活了下來,感慨劫後余生,雖然雙腿被洪水和沙石沖刷得傷痕累累。





不幸的人,直接被洪水沖走了。

後來新聞報道,河北“北京山谷”項目共有3人遇難、4人失聯。很讓人痛心了。





出現這樣的事故,不能全怪天氣。

主辦方有很大的責任,因為他們對活動風險完全沒有正確的評估。

天氣預報可以看到,從7月24日開始,河北興隆地區就在持續不斷地下暴雨。



7月25日,黃色預警升級為紅色,情況是“特別嚴重”,尤其強調山區很可能發生山洪。





27號,也就是活動當天,靠近興隆的北京密雲一帶山區,都開始啟動緊急轉移居民的應急措施,足可見情況的嚴峻性。

結果“北京山谷”就是頭鐵,就是逆流而上。

不但不取消活動,還偏要把這些博主安排在山谷內、河道邊的帳篷區。





明明這時候雨已經很大了,活動現場也有正常的酒店可以入住,但主辦方毫不懂得變通。

這個露營基地和河道之間只有一堵及腰高的石牆,當地人說這裡地勢很低窪。

此時此刻的危險性,不言而喻。



夜裡,雨越下越大。工作人員收到預警信息,叫醒了一部分博主,卻沒有及時安排人員從危險地帶撤離,反而讓他們在營地內等待。

很難理解,都生死關頭了還等什麼呢?等著水淹過來嗎?至少要先想辦法往高處走啊!



同時也有博主說,完全沒人來叫自己,是自己睡著睡著發現床漂起來了,手往外摸都是水,才發現大事不妙,想了辦法跑。



跑出去也沒有看到外面有救援的人,只有一些同樣被困在這樣的可憐人。




兩種處境暴露了同一個問題,就是主辦方完全沒有合理的應急風險預案。

他們沒有考慮過萬一出事了該怎麼辦,只是去賭一個不會出事的可能性。

所以等到真正出事的時候,根本反應不過來,既沒經驗把困在這裡的人安全撤走,也沒有能力及時對被困人員進行救援。

結果是讓別人用性命買了單。

極端天氣導致的悲劇是天災,但因為安排疏忽、准備不足而導致本可以避免的傷害發生,又何嘗不算是人禍呢?

所以有博主感到寒心,覺得主辦方應該給他們一個說法。但主辦方表示,他們是通過第三方來找的博主,也提前告知了活動工作責任。

但無論怎麼看,半夜在帳篷裡被水沖醒、苦苦抱著大樹等待救援,都不屬於工作內容吧。



想想挺諷刺,主辦方找這些博主來體驗,本來是為了做宣傳的,但完全搞砸了。

就連這些小有影響力的博主、達人們去了,都無法保證安全,那麼普通人難免會在心裡打鼓,覺得自己去了只會體驗更糟糕。



現在有很多人在攻擊這些博主,說明明有那麼多通知提醒大家不要出門,為什麼還要去?

“這不就是作死嗎?”






指責他們自己都不對自己的生命負責,那麼憑什麼要別人為他們的安危負責呢?

還覺得這些博主剛獲救就忙著發視頻,都是在作秀,為了作秀甚至連命都不要。



非要克服惡劣天氣去參加活動,就是為了撿便宜,現在碰到危險也是自討苦吃。





。。。

但我倒覺得不必如此苛刻。

因為對這些博主而言,露營是工作的一部分。

他們不是沒事找事,非要冒著大雨跑到戶外住帳篷,而是主辦方請他們免費來營地睡一晚,然後他們發條視頻或者博文做個宣傳。

他們去的地方也不是野外那種沒人管的危險地帶,而是屬於“北京山谷”這個景區的已經經過開發的露營區,是有配套設施的。

誰能想到主辦方連住宿地點的安全都無法保障呢,連參與者的人身安全都無法保障呢?





而且有相關經驗的人都知道,這類活動肯定都是提前邀約的,不會卡著時間找人。

根據一些博主的反饋,大家差不多在21號前後得到邀請,而暴雨預警則出現在24號以後。



也就是說,大部分人答應去參加活動的時候,並不知道會面臨如此惡劣的天氣。

站在博主的立場,既然已經答應了邀約,主辦方也沒有通知活動改期,那麼頂著暴雨按時參加活動,也算是對工作的一種負責吧。

當然有人會說,他們還是太沒有風險意識了,也太不對自己和家人負責了。就算是工作,違約又怎樣呢,沒有任何活動比生命重要。

道理是這個道理,但台風天冒風冒雨去上班的打工人還不是一樣的多?

說到底,悲劇已經發生了,此時此刻再來冷嘲熱諷個體的選擇還有什麼意義呢?

我們需要的是從中得到更多警示。

對於這些活動主辦方,是否能夠直面損失、及時喊停?是否能把最壞的情況想在前面?是否有足夠有效的應急措施來規避風險?是否能夠真正對參與者的財產和生命安全負起責任?

同樣的,對於參與活動的個體,也應該更嚴謹地考慮可能遇到的風險,以及可能面臨的危機,然後思考是否有承擔這些代價的勇氣?

總而言之,面對變幻莫測的自然氣候,不能心存僥幸,更不該想當然。對自然、對生命充滿敬畏,才能讓我們走得更遠。

不要再讓下一場暴雨教給我們答案。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663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