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新闻资讯

论坛

温哥华地产

大温餐馆点评

温哥华汽车

温哥华教育

黄页/二手

旅游

许倬云生命里最后的19年,靠着什么撑下来?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1930年9月2日-2025年8月4日

“如果明年不幸无法见到各位,希望年轻的朋友们愿意做傻瓜,承担痛苦,抗拒财富与权力诱惑。”2006年,在著名的《历史上的知识分子及未来世界的知识分子》演讲中,许倬云先生这样说到。


19年后,95岁的许倬云先生驾鹤西去。

这19年间,许倬云先生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表达更为活跃,仿佛有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他在抖音、小红书上开了账号、两次接受《十三邀》访谈、在抖音直播上对话俞敏洪……

作为当代华语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史学大家之一,还出了《历史大脉络》《许倬云问学记》《许倬云观世变》《大国霸业的兴废》《经纬华夏》《中国文化的精神》等十多本新著,绝大多数是写给普通读者。

而这一切,是在“天天肌肉疼痛,藉药物止痛。人生至此,无可奈何”中完成。

是什么在支撑着许倬云先生?

学者章我在《许倬云——家国情深,星斗其文》中概括为:家国情怀,大问题意识,以及济世的使命感。这些常被年轻一代指为“大而无当”“空洞无物”,为何赋予许倬云惊人能量?


01.

苦难浇灌出家国情怀

许倬云先生童年遭两厄。


一是出生即患罕见的肌肉萎缩症,孪生弟弟许翼云却健全,“我一辈子不能动,不能和人家一起玩,所以永远做一个旁观者”,常常只能“被摆在某个地方”,直到7岁才能坐上椅子。

二是7岁时遭日军发动全面侵华,家人用筐挑着许倬云四处迁徙,一路目睹流亡和生死。有一次,挑夫突倒地而亡,前面的队伍又走出很远,那个深夜,年幼的许倬云只能独坐在翻倒的滑竿和死去的挑夫旁,等待家人……

重庆吴家营广场上,许倬云看到大批伤兵,手术没麻药,痛苦得大声喊叫,绝大部分伤者死去,幸存的只是极少数。在湖北沙市,许倬云看到一排年轻的川军走过,去参加台儿庄战役。母亲在路边烧水给他们喝,她对许倬云说:“这些兵,恐怕都不能再回来了。”许倬云成年后查阅了历史资料,该师全体阵亡,一个人也没回来。



图据《许倬云先生一生回顾》图源《许倬云先生一生回顾》

“看见人家流离失所,看见死亡,看见战火,知道什么叫饥饿,什么叫恐惧,这是无法替代的经验。”那些正在苦难中挣扎的人们,承受灾难的原因只有一个,因为你是中国人。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70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80 秒